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氣兼水身面腫方四首

    張文仲周大候正大將軍平公于禮患?xì)饧嫠?,身面腫垂死,長壽公姚僧垣處二方,應(yīng)手即瘥,先服湯方。

    桑根白皮(四兩) 橘皮(二兩) 海藻(三兩洗去咸) 茯苓 郁李仁(碎各四兩) 赤小豆(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甚效。古今錄驗(yàn)療氣水身腫脹滿,姚大夫治燕公雍州錄事于志光選云∶從來知不能服湯。事較急,勿不努力服之,服此湯若微覺為益,頻服三兩劑,勿不服。此藥甚易,必?zé)o逆忤,如不能服,可服后丸,丸遲不應(yīng)急耳。

    又方: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葶藶(六分熬) 防己 桑根白皮(各五分)甘遂(四分熬) 蘇子(四合)

    上八味搗下篩,蜜和丸,取 白皮火炙焦黃煮飲,服十丸如梧子,日再服。若不得宣通,稍稍加,常以宣為度,渴者飲此方,老蔣公處與張大夫家效,忌酢物。

    又方:灸丹田穴在臍下二寸,灸三壯,療水腫,女子禁灸。(并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氣水身腫脹滿方。

    杏仁(十分去皮尖熬) 蘇子(五分) 白前(六分) 昆布(八分洗去咸) 李根白皮(五分) 橘皮(六分) 五味子(六分) 大麻仁(五分熬) 茯苓(八分) 生姜(八分切曝燥)

    上十味,搗篩蜜和丸,粥清服二十丸如梧子,日再,稍稍加至三十丸,忌酢物。(出第十一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