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絲刷

    拼音注音Jīn Sī Shuā別名

    金刷把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梅衣科植物金絲刷的地衣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thariella cladonioides(Nyl.)Krog[Chlorea cladonioides Nyl.]

    采收和儲藏:6-7月采,去除雜質(zhì),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于高山樹枝和灌木枝干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地衣體呈松散的灌叢狀,堅硬,直立或傾斜,高5-7cm,近末梢處呈橘紅色、金銹色,無光澤,基部污白色至土黃色,枝體棱柱狀,主校長0.2-lcm,基部直徑1-1.5mm,次生小枝長1-1.5mm,直徑lmm,末梢尖銳,表面具縱向的棱脊,具光澤,多呈二叉分枝式,稠密叢生,纖細(xì)的枝端有時具粉芽。子囊盤圓盤狀,側(cè)生于分枝上;托緣全緣,常生有小分枝。

    性狀

    性狀鑒別 地衣體灌叢型。分枝開展,呈墊狀,橘紅色、土紅色或土褐色。主枝長約1cm,次生小枝頂端漸尖,有時呈鉤狀。皮層具褶皺、裂紋和小疣,表面有脊?fàn)罹W(wǎng)格,分枝上部皮層不全,有時具粉芽。中軸淺白色。

    化學(xué)成分

    地衣體含降斑點酸(norstictic acid),黑茶漬素(atranorin),赤星衣酸(haematommic acid),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其中后兩者可能為黑茶漬素的分解產(chǎn)物。

    歸經(jīng)

    心;肝經(jīng)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安神;平肝;活血;斂瘡。主失眠;癲癇;眩暈;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研粉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Yóu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楝科植物香椿樹干流出的液汁。10~11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齁病。用法用量內(nèi)服:同人乳蒸化,2~3錢。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春尖油拼音注音Chūn Jiān......
  • 拼音注音Chūn Shā Huā別名砂仁花(《中國醫(yī)學(xué)大辭典》)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性狀干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體呈淡紫色,花朵細(xì)軟而??;花序梗長20~30厘米,有節(jié);切段者長2厘米。稍有香氣。性味《中國醫(yī)學(xué)大......
  • 拼音注音Chūn Huā Mù出處《陸川本草》來源為薔薇科植物車輪梅的枝葉或根。全年可采。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間戒溪邊灌木叢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原形態(tài)車輪梅,又名:春花、石斑木、雷公樹、鑿角......
  • 《中藥大辭典》:春花胡枝子拼音注音Chūn Huā Hú Zhī Zǐ出處《全展選編·外科》來源為豆科植物春花胡枝子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溪谷邊灌叢中。分布福建、浙江等地。原形態(tài)直立灌木。枝條疏被長絨毛。3出復(fù)葉,互生;小葉橢圓形或卵狀......
  • 《中藥大辭典》:曾青拼音注音Cénɡ Qīnɡ別名樸青(《石藥爾雅》),層青(《造化指南》)。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lán)銅礦的礦石成層狀者。原形態(tài)礦物形態(tài)詳“扁青“條。炮制《雷公炮炙論》:“凡使曾青,勿用夾石及銅青,若修事一兩,要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