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溫病噦方四首

    《病源》伏熱在胃,令人胸滿,胸滿則氣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后,胃中虛冷,亦令致噦也。(并出第十卷中)

    《短劇》茅根湯 療溫病有熱,飲水暴冷噦者方。

    茅根 葛根(各切半升)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溫飲之, 止則停。

    又療溫病熱未除,重被暴寒,寒毒入胃,熱蘊結不散變 者方。

    單煮梓皮,稍稍飲之,佳。溫病積飲冷,冷結胃中,熱入腎中,變壯熱大 者,服梓皮,溫 得止也。夫腎中有熱者,病瘥后,足心皮喜剝脫去,頭發(fā)禿落,是其證也。

    又茅根橘皮湯 療春夏天行、傷寒、溫病、干胃冷變 方。

    白茅根(切一升) 橘皮(三兩) 桂心(二兩) 葛根(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服三合,數(shù)連服之盡,復合, 止乃停耳。微有熱,減桂一兩。(文仲、《古今錄驗》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療溫病有熱,飲水暴冷 。枇杷葉飲子方。

    枇杷葉(拭去毛) 茅根(各半升)

    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飲之, 止則停。(出第三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