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其人血?dú)庀忍摚瑥?fù)為虛邪所中,發(fā)汗吐下之后,經(jīng)絡(luò)俱損傷,陰陽(yáng)竭絕,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猶虛,谷神未復(fù),無(wú)津液以榮養(yǎng),故虛羸而生病焉。(出第八卷中)
集驗(yàn)療傷寒虛羸少氣氣逆苦嘔吐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 竹葉(一把)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半夏(一升洗)生姜(四兩)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三卷中)
又生地黃湯,療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黃(三斤) 大黃(四兩) 大棗(二十枚擘) 甘草(一兩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搗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傷寒虛羸少氣嘔吐,竹葉石膏湯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 竹葉(一把)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半夏(半斤洗)甘草(二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煮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張文仲梔子豉湯,療吐下后虛羸欲死方。
梔子(一十枚) 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梔子取二升,納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支同此出姚萬(wàn)第二卷中集驗(yàn)備急同各用梔子十四枚)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yáng)為生,陽(yáng)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病源其人血?dú)庀忍摚瑥?fù)為虛邪所中,發(fā)汗吐下之后,經(jīng)絡(luò)俱損傷,陰陽(yáng)竭絕,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臟猶虛,谷神未復(fù),無(wú)津液以榮養(yǎng),故虛羸而生病焉。(出第八卷中)
集驗(yàn)療傷寒虛羸少氣氣逆苦嘔吐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 竹葉(一把)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半夏(一升洗)生姜(四兩)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三卷中)
又生地黃湯,療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黃(三斤) 大黃(四兩) 大棗(二十枚擘) 甘草(一兩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搗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傷寒虛羸少氣嘔吐,竹葉石膏湯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 竹葉(一把)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半夏(半斤洗)甘草(二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煮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張文仲梔子豉湯,療吐下后虛羸欲死方。
梔子(一十枚) 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梔子取二升,納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支同此出姚萬(wàn)第二卷中集驗(yàn)備急同各用梔子十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