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梅梗

    《中藥大辭典》:梅梗拼音注音Méi Gěnɡ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帶葉枝梗。

    功能主治

    《道聽集》:"治婦人三月久慣小產,梅梗三、五條,煎濃湯飲之,復飲龍眼湯。"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梅梗拼音注音Méi Gěnɡ英文名twig of Japanese Apricot, twig of Mumeplant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梅梗,諸梅樹皆可用,以綠萼者佳。凡梅有氣條,青翠色,此條無葉,止光梗出枝罅,薛生白曾言用以通上下膈氣有效,此氣條而非梗也。用梗,以帶葉成枝者入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帶葉枝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將帶葉的枝條剪下,切段鮮用。

    生境分布

    我國各地多已栽培,以長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原形態(tài)

    梅 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m。樹皮淡灰色,小枝細長,先端刺狀。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狀寬卵形,春季先葉開花,有香氣,1-3朵簇生于二年生側枝葉腋?;ü6?;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直徑約1.5cm,寬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果實近球形,直徑2-3cm,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核橢圓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溝槽,表面具蜂窩狀孔穴?;ㄆ诖杭荆?-6月。

    歸經

    肝;脾;腎經

    性味

    酸;微苦;澀;平

    功能主治

    理氣安胎。主婦女小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

    《道聽集》:治婦人三月久慣小產,梅梗三、五條,煎濃湯飲之,復飲龍眼湯。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八楞木拼音注音Bā Lénɡ Mù別名八棱麻(《藥材學》),青竹標(《貴州植藥調查》),八面風、三棱草(《貴州草藥》)。出處《飲片新參》來源為菊科植物風毛菊的全草。七月左右割取全草,曬干。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草地。分布華東及中......
  • 拼音注音Bā Lénɡ Má別名牛鼻子樹、老母豬、五爪根、大糯葉、雙合合、牙呼光[傣]來源蕁麻科野苧麻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治腸癰,經閉腹痛,......
  • 拼音注音Bā Zhǎo Jīn Lónɡ別名百兩金、八爪龍、八爪根、鐵雨傘、高八爪、開喉箭[四川]來源為紫金??谱辖鹋僦参锇賰山餉rdisia crispa(Thunb.)DC.[A.hortorum Maxim;A. henryi He......
  • 拼音注音Bá Mù Mán別名七鰓鰻(薛德熵《系統(tǒng)動物學》),七星子魚(《吉林中草藥》)。出處《吉林中草藥》來源為七鰓鰻科動物七鰓鰻的全體。生境分布部分時期棲息于海中,成長后游至淡水河流中產卵,為洄游性魚類。常以吸盤吸附子其他魚體上,吸食其......
  • 拼音注音Bā Gǔ Shénɡ來源藥材基源:為石杉科植物有柄馬尾衫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legmariurus hamiltonii(Spreng.)Love et Love var.petiolatus(Clarke)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