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生作文 學門教育

國學古籍

管子

  •   《管子》是戰(zhàn)國時各學派的言論匯編,內容很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家的觀點,傳說是春秋時期管仲的著作。

      現(xiàn)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漢時由劉向編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現(xiàn)只有七十六篇,內容分為八類:《經言》九篇,《外言》八篇,《內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qū)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

      在劉向編定之前,韓非、賈誼、司馬遷等人都認為它有一個中心思想,即主張法治的同時也提倡用道德教化來進行統(tǒng)治,對禮和法是并重的。所以有人推測這是齊國學者結合本國特點,托名管仲提出的一種新學說。也許是劉向或其他人把各派的著作編進了《管子》,造成了內容龐雜的結果。盡管如此,《管子》還是在保存豐富的史料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

      清戴望所著《管子校正》很有參考價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寫的《管子集?!钒亚叭搜芯砍晒麉R集一書,學習、使用都很方便。

作者:管仲

虎鈐經

  • 《虎鈐經》是中國宋代著名兵書。“虎”為“虎符”,即“兵符”,“鈐”即“鎖鑰”,《虎鈐經》即為開啟兵符鎖鑰之書,掌兵權者應備之經。許洞撰。共二十卷、二百一十論。該書始撰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完成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F(xiàn)存有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庫全書》等刊刻本。

    《虎鈐經》吸收了《孫子》和《太白陰經》的精華,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根據(jù)天時人事的變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見解。其中奇謀詭道,凡適于兵家需要,就廣為搜羅,不受“六經”的束縛。該書上言人謀,中言地利,下言天時,兼及風角占候、人馬醫(yī)護等內容。

    許洞認為天、地、人三者的關系應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首先強調人在戰(zhàn)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將帥應“觀彼動靜”而靈活用兵,做到“以虛、含、變應敵”。他指出,盡管天時有吉兇,地形有險易,戰(zhàn)勢有利害,如能吉中見兇,兇中見吉;易中見險,險中見易;利中見害,害中見利,就能用兵盡其變。他還認為,戰(zhàn)爭要以“糧為本,謀略為器”。謀略的運用必須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而謀略的運用本身就包括對軍用的謀劃等廣泛的內容:欲謀用兵,先謀安民;欲謀攻敵,先謀通糧;欲謀疏陣,先謀地利;欲謀勝敵,先謀人和;欲謀守據(jù),先謀儲蓄;欲謀強兵,先謀賞罰等。在作戰(zhàn)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善于“奪恃”,包括奪氣、奪隘、奪勇等,即創(chuàng)造壓倒敵人的有利條件;要善于“襲虛”,即以佯動等手段,造成敵人的錯覺,使敵人失去主動,從而保證自己能主動采取行動。要善于“任勢”,乘敵懈怠攻擊;乘敵不意攻擊;乘勢擴張戰(zhàn)果等。許洞還主張要善于逆用戰(zhàn)法,不要把兵法原則看成僵死的教條,這樣才能收到出其不意之效,該書前五卷理論性較強,以后各卷均為具體戰(zhàn)法和古代行軍作戰(zhàn)的事宜,還包括天文、歷法、記時及方位識別等知識,都是其他兵書所罕見的。書中還記載了“六壬遁甲”、“風云氣候”、“星辰日月”等迷信的東西,作者雖然也認為這些“遠于人事”,但世有流傳,也“不敢遺漏”,這是不足取的。

    許洞(生卒年不詳),字淵夫,北宋吳郡(今江蘇吳縣)人。生活于北宋初年。史稱許洞精通《左傳》,早年潛心著書,直至咸平三年(1000年)中進士,在雄武軍中任推官(掌司法事務)。因不能與當局茍合,觸怒了知州馬知節(jié),被罷官。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開韜略運籌決策科。許洞乘機向宋真宗奏獻《虎鈐經》。當時,宋真宗正在急于與契丹議和,該書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視,只任命許洞為均州(今湖北西北部)參軍,后又改任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主簿,死于任上。許洞除著《虎鈐經》外,還有《春秋釋幽》五卷,《演玄》十卷,《集》百卷,但均已失傳。
    ==============================================================================

    作者:許洞,字洞夫,北宋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擅長武術,精于兵學,而且文才也很好。一生未受重用,只做過烏江縣主簿?!痘⑩j經》的作者為北宋的許洞。他花了四年時間編寫而成。內容豐富,涉及了古代軍事的各個方面。全書共20卷,210篇。前十卷匯輯《孫子兵法》到《神機制敵太白陰經》的論述,并加上了自己的評述,后十卷多為兵家陰陽占卜之說。

    《虎鈐經》共有下列版本:明覆宋刻本、李盛鐸明刻本、明抄本、《范氏奇書》叢本、《四庫全書》叢本和《粵雅堂叢書》本。

作者:許洞

茶譜

  • 《茶譜》,五代茶書。前蜀·毛文錫撰,一卷,已佚。陳尚君輯本已輯佚文四十一則。毛文錫,字平珪。高陽(治今河北高陽縣東舊城)人。父龜范,成通(八六0一八七四)間為嶺南刺史,歷任潮州刺史等。文錫通音樂,能詩工詞,時名頗重。年十四,登進士第,仕唐宦歷未詳。入蜀依王建,累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遷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為太子元膺貶逐、拘捕,撾之幾死。太子敗死,仍復原職,四年八月,遷禮部尚書,判樞蜜院事。通正元年(九一六),兼文思殿大學士,尋進位司徒。天漢元年(九一七)八月,為飛龍使唐文房所譖,貶茂州司馬。其后事跡無考。撰有《毛司徒詞》三卷,有王國維輯本,錄詞三十二闋。又有《前蜀王氏紀事》二卷,記王建稱前帝事,佚。《茶譜》一卷,至遲撰于唐亡后不久;前蜀初,已流傳于世,這從康末詩僧貫休《禪月集》卷一七《和毛學士舍人早春詩》可考知。其詩有云:“茶癖金鐺快”(注云:“舍人有《茶譜》”)?!冻缥目偰俊肪砣?、《晁志》卷一二、《通志·略》四、尤袤《遂初堂書目》、《解題》卷一四均著錄是書。陳振孫《解題》稱“后蜀毛文錫撰”,實誤;此書撰于五代前蜀之初無疑。但因此書久佚,自宋至明真見過此書者,不會太多。乃至對其書作者著錄多誤,如《文獻通考》誤稱為“燕文錫”,《說郛》作“王文錫”,《山堂肆考》又稱“毛文勝”;《天中記》則誤書名為《茶品》等,不一而足。晁公武謂:“記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詩文”;實亦未能概括是書內容。據(jù)南宋浦國寶《金堂南山泉銘·序》(《全蜀藝文志》卷四四)稱:“毛文錫作《茶譜》,(水品)又增至三十有八”云,則似《茶譜》亦仿《茶經》有品水之內容,但今已無可輯佚。從佚文看,《茶譜》著重記述中唐以后名茶的產地、品性等,間或附以茶事及茶詩文。從未以后人刊行《茶經》時,多取《茶譜》之文作注文,足見此書之價值,是繼《茶經》以后的又一部重要茶書。佚文中,附有關于陸羽、張志和、胡生、志崇、陸龜蒙、蒙山僧及湖常二州太守境會亭制貢茶的茶故事七則,唐人詩文則無存。這有兩種可能:一為詩文已佚,今已無從搜輯,二為《晁志》誤記?!恫枳V》佚文中涉及唐七道三十六州產茶情況,記載了五十余種中唐以后的名茶品目和性狀。較《茶經》已大為拓展。從明清茶書中錄存的《茶譜》佚文中存在不少與宋人書中引文不同的異文判斷,似還無從論定此書佚于宋元之際,至少,明代尚存其殘本或從類書、方志中轉錄的條文?!恫枳V》是僅次于《茶經》的茶學巨著,其久佚不傳,無疑是中國茶文化史上的一大損失。今其佚文雖存有三千余字,但僅全書一部分。佚文主要輯自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吳淑《事類賦注》、陳景沂《全芳備祖》、晏殊《類要》、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唐慎微《重修政和證類本草》等。日本學者青木正兒有《茶譜》輯本,刊其《中華茶書》(東京春秋社一九六二年版)中,又收入其《全集》。今蒙臺灣王德毅教授賜示覆印本,其輯本無出拙輯之右,今不取。今擬將《茶譜》佚文重加裒輯,謝維新書不僅多出今傳各本數(shù)則,且有些條目文字亦詳且勝,故多用作底本,并詳加校證。所幸上列前三種書均有宋本存世(《寰宇記》約存百分之四十),無疑提供了輯校的善本。由于有些條文已被宋人用作《茶經·八之出》之注,《太平寰宇記》有幾條可確證為《茶譜》之文者,往往誤注出處為《茶經》,這種現(xiàn)象絕非偶然,疑宋初樂史所見之《茶經》,已有《茶譜》文竄入為注,今也盡力予以辨析。必須指出,今輯《茶譜》諸條或已多非毛氏原文,已由宋人以意改寫,這從上引諸書文字略有不同可證。
    ==============================================================================

    彭州有蒲村堋口 灌口 其園名仙崖 石花等 其茶餅小 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尤妙

    眉州洪雅 昌闔 丹棱 其茶如蒙頂制餅茶法 其散者葉大而黃 味頗甘苦 亦片甲 蟬翼之次也 臨邛數(shù)邑茶 有火前 火後 嫩綠 黃芽號 又有火番餅 每餅重四十兩 入西蕃 黨項重之 如中國名山者 其味甘苦

    蜀州晉原 洞口 橫源 味江 青城 其橫源雀舌 鳥觜 麥顆 蓋取其嫩芽所造 以其芽似之也 又有片甲者 即是早春黃茶 芽葉相抱如片甲也 蟬翼者 其葉嫩薄如蟬翼也 皆散茶之最上也

    雅州百丈 名山二者尤佳 瀘州之茶樹 夷獠常攜瓢窴側 每登樹採摘芽茶 必含于口 待其展 然後置于瓢中 旋塞其竅 此歸 必置于暖處 其味極佳 又有粗者 其味辛而性熟 彼人云 飮之療風 通呼爲瀘茶

    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筍 片大極硬 須湯浸之 方可碾 治頭痛 江東老人多味之

    鄂州之東山 蒲圻 唐年縣皆産茶 黑色如韭葉 極軟 治頭疼

    長沙之石楠 其樹如棠楠 採其芽謂之茶 湘人以四月摘楊桐葉 搗其汁拌米而蒸 猶蒸糜之類 必啜此茶 乃其風也 尤宜暑月飮之 潭邵之間有渠州 中有茶 而多毒蛇猛獸 鄕人每年采擷不過十六七斤 其色如鐵 而芳香異常 烹之無滓也 南平縣狼猱山 茶黃黑色 渝人重之 十月採貢

    容州黃家洞有竹茶 葉如嫩竹 土人作飮 甚甘美(作者按 以上各條據(jù)宋樂史太平寰宇記)

    渠江薄片 一斤八十枚

    洪州西山之白露 味美而淸

    袁州之界橋 其名甚著 不若湖州之硏膏 紫筍 烹之有

作者:毛文錫(五代蜀)

飛花詠

  • 飛花詠(又名《玉雙魚》)

    版本:清初刻本。十六回。

    作者:不題撰人。序署“天花藏主人題于素政堂”。

    內容:敘述昌谷與端容居二人曲折離奇、重續(xù)姻緣的故事。

作者:不題撰人

十七史百將傳

  • 張氏集注百將傳一百卷(存十卷)
    作者:(宋)張預 撰
    ==============================================================================
    《十七史百將傳》又稱《百將傳》、《正百將傳》,是北宋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張預(字公立)用了數(shù)年時間編寫的。,他從十七史中選出一百位名將編寫他們的傳記。

    此書是按照《孫子》的思想編寫的,後世許多的名將傳記都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隆慶元年(1567年)耿文光印本,分十卷,共一百位名將。

作者:張預

承晉齋積聞錄

  • 梁巘,字聞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舉人,官四川巴縣知縣。晚辭官,主講壽春書院,以工李北海書名於世。初為咸安宮教習,至京師,聞欽天監(jiān)正何國宗曾以事系刑部,時尚書張照亦以他事在系,得其筆法,因詣家就問。國宗年已八十馀,病不能對客,遣一孫傳語。巘質以所聞,國宗答曰:“君已得之矣。”贈以所臨米、黃二帖。

    后巘以語金壇段玉裁曰:“執(zhí)筆之法,指以運臂,臂以運身。凡捉筆,以大指尖與食指尖相對,筆正直在兩指尖之間,兩指尖相接如環(huán),兩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平其肘,腕不附幾,肘圓而兩指與筆正當胸,令全身之力,行於臂而湊於兩指尖。兩指尖不圓如環(huán),或如環(huán)而不平,則捉之也不緊,臂之力尚不能出,而況於身?緊則身之力全湊於指尖,而何有於臂?古人知指之不能運臂也,故使指頂相接以固筆,筆管可斷,指鍥痛不可勝,而后字中有力。其以大指與食指也,謂之單勾;其以大指與食指中指也,謂之雙勾;中指者,所以輔食指之力也,總謂之‘撥鐙法’。王獻之七、八歲時學書,右軍從旁掣其筆不得,即謂此法。舍此法,皆旁門外道。二王以后,至唐、宋、元、明諸大家,口口相傳如是,董宗伯以授王司農鴻緒,司農以授張文敏,吾聞而知之。本朝但有一張文敏耳,他未為善。王虛舟用筆祗得一半,蔣湘帆知握筆而少作字樂趣。世人但言無火氣,不知火氣使盡,而后可言無火氣也。如此捉筆,則筆心不偏,中心透紙,紙上颯颯有聲。直畫粗者濃墨兩分,中如有絲界,筆心為之主也。如此捉筆,則必堅紙作字,輭薄紙當之易破。其橫、直、撇、捺皆與今人殊,筆鋒所指,方向迥異,筆心總在每筆之中,無少偏也。古人所謂屋漏痕、折钅義股、錐畫沙、印印泥者,於此可悟入?!睅t少著述,所傳緒論僅此。當時與梁同書并稱,巘曰“北梁”,同書曰“南梁”。(選自《清史稿》




    執(zhí)筆論書大字,筆鋒須瘦硬。蓋筆鋒瘦硬,落紙時極力揉挫,沈著而不肥濁,否則肥濁矣。觀東坡《羅池廟》,山谷《戲米元章帖》,皆瘦硬筆鋒所書,故或挫或提,肥瘦如意,必非禿筆書,禿筆無此鋒芒。

    吾少年學蘇、米,意氣軒舉,多有欺人之概,晚年結構漸密,收束自然,往往近趙,而不知者以為降格。

    今客告余曰:“子字去褊筆則更佳”。蓋謂吾字畫出鋒下筆處有尖也,而不知吾之好處正在此。余歷觀晉右軍、唐歐、虞、宋蘇、黃法帖,及元明趙、董二公真跡,未有不出鋒者,特徐浩輩多折筆稍藏鋒耳,而亦何嘗不貴出鋒乎?使字字皆成禿頭,筆筆皆似刻成,木強機滯而神不存,又何書之足言。此等議論皆因不見古人之故。我國朝書家張得天、汪退谷而外,吾無多讓焉。


    古今法帖論懷素《圣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敘帖》更佳。蓋《自敘帖》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

    智永《千字文》真書,其散者煞有意趣,其緊者圓靜平和,若不著力,然此等境界最是難到。

    索靖《出師頌》草書,沉著峭勁,古厚謹嚴,歐書多脫胎于此。又當拖開處拖開,當收緊處仍自收緊,不令松懈。

    《出師頌》橫平豎直,鉤點挑剔,一絲不走。吾等學書以此為圭臬,則無失矣。右軍《十七帖》亦此法。

    《云麾碑》通體逸筆,有“天馬行空"之概,如善作文者,本乎性靈,純是天分使然。

    北海《云麾將軍李秀碑》較《李思訓碑》更緊,有王大令筆意。今碑止存二柱礎,雖殘缺而神韻自在,可寶也。

    北?!堵瓷剿卤冯m經镵洗,神采已非,而骨格堅勁,較《云麾》為勝。明俞仲蔚已言之,當以《云麾》法學之耳。《麓山寺》后《云碑》十年而出,骨力尤厚,……趙松雪全師此而趨秀媚,所以不能及也。

    《云麾碑》尚飄,至《麓山寺》極沉著矣。

    古人于書,大抵晚歲歸于平淡,而含渾收斂,多若不經意不用力者,無復少年習代矣。


    評書帖

    晉人后,智永圓勁秀拔,蘊藉渾穆,其去右軍,如顏之于孔。智永、虞世南、趙孟頫\皆尚圓韻含蓄,是為一派。

    不得執(zhí)筆法,雖極作橫撐蒼老狀,總屬皮相。得執(zhí)筆法,臨摹八方,轉折皆沉著峭健,不僅襲其貌。

    《半截》、《蘭亭》二碑,身份最高,須從歐、李寫久,方能臨摹得動。 清臣晚年書黜肥崇瘦。顏書結體喜展促,務齊整,有失古意,終非正格。《裴將軍》字,看去極怪,試臨之,得其仿佛,便古勁好看。

    徐書畫之兩頭用力,沉著同北海,而遜其生動。

    徐浩書,收轉處倔強拗折,故昔人有“抉石奔泉”之目。

    蘇靈芝書沉著穩(wěn)適,然肥軟近俗,勁健不及徐浩。

    虞永興骨力遒勁,而溫潤圓渾,有曾、閔氣象。

    學書尚風韻,多宗智永、虞世南、褚遂良諸家。尚沉著,多宗歐陽詢、李邕、徐浩、顏真卿、柳公權、張從申、蘇靈芝諸家。

    歐、褚真書參八分。智永、虞世南、顏魯公書折作轉筆,又間參篆籀。懷素草參篆箍。右軍草書轉多折筆,又間參八分。于此見體格多變,宗尚難拘。

    顏不及歐。歐以勁勝,顏以圓勝。歐書力健而筆圓,后學者不免匾削。歐書勁健,其勢緊。柳書勁健,其勢松。

    歐陽詢險勁遒刻,鋒骨凜凜,特辟門徑,獨步一時,然無永師之韻,永興之和,又其次矣。

    唐人八分、楷、行兼善者,歐陽詢、徐浩而已。虞、褚、李、顏、柳諸家,行楷妙,八分未精。

    臨歐易實恐不韻,褚易韻恐不實。

    歐書橫筆略輕,顏書橫筆全輕,柳書橫筆重與直同。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險;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筆險。歐書凡險筆必力破余地,而又通體嚴重,安頓照應,不偏不支,故其險也勁而穩(wěn)。臨歐忌細長。歐楷書精,而行多生硬。

    山谷書秀挺伸拖,其擺巖處似蘇,而遜其雄偉渾厚。晚年一變結構,多本北海。

    王知敬書妥適過北海,然不及北海開展流逸,有天馬行空之致。

    勿早學米書,恐結體離奇,墜入惡道。

    元章書,空處本褚用軟筆書,落筆過細,鉤剔過粗,放軼詭怪,實肇惡派。

    子昂書俗,香光書弱,衡山書單。學董不及學趙,有墻壁,蓋趙謹于結構,而董多率意也。

    祝、文、董并稱。董蘊藉醇正,高出余子。祝氣骨過董,而落筆太易,運筆微硬,遜董一格。文書整齊,少嫌單弱,而溫雅圓和,自屬有養(yǎng)之品。

    枝山書《古詩十九首》,刻《停云館》中,古勁超逸,真堪傾倒征仲。余書學懷素,離奇詭怪,而無其瘦硬矩度,不及征仲遠甚。 董元宰、張得天直接書統(tǒng),卓然大家。元宰魄力弱于.元宰初歲骨弱,心怵唐賢,絕未臨率更,間學柳少師亦甚劣,唯摹平原稍有可觀。晚年臨唐碑則大佳。然書大碑版,筆力怯弱,去唐太遠,臨懷素亦不佳。

    文衡山好以水筆提空作書,學智永之圓和清蘊,而氣力不厚勁。晚年作大書宗黃,蒼秀擺著,骨韻兼善。衡山小楷初年學歐,力趨勁健,而呆滯未化。

    明季書學競尚柔媚,至玉、張二家力嬌積習,獨標氣雖未入神,自是不朽。
    學書論

    用硬筆,須筆鋒糅入畫中,用軟筆,要提得空。用軟筆,管少側,筆鋒外出,筆肚著紙,然后指揮如意。用硬筆,管豎起,則筆鋒透背,無澀滯之病。

    作書起轉收縮,須極力頓挫,筆法既得,更多臨唐帖以嚴其結構。作書不可力弱,然下筆時用力太過,收轉處筆力反松,此謂過猶不及也。

    書法趨骨力剛健,最忌野。

    吾等學書,若不循規(guī)矩,則潦草率意,便無長進,米字之不可早學者此耳。 學書一字一筆須從古帖中來,否則無本。早矜脫化,必面規(guī)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繼采諸美,變動弗拘。斯為不掩性情,自辟門徑。 工追摹而饒性靈,則趣生;持性靈而厭追摹,則法疏。天資既高,又得筆法,功或作或輟,亦無成就也。

    學書忌浮論而無實功?!皭鄱粚W知不真,學而不篤得不深。” 結體不外分間布白、固體趁勢、避讓排迭、展促向背諸法。一字拆開,則各字成形,合則全體入彀。

    孫過庭云:“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迫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須知終之平正,與始之平正不同;始之平正,結構死法;終之平正,融會變通而出者也。此中節(jié)次,躐等不得。學書得傳法,無功夫,亦不成家也。

    歐陽率更《皇甫碑》、《虞恭公碑》,皆七八十歲時書。《九成宮》在前,較《皇甫》難學。《丸成宮》氣味靜而風韻含蓄,《皇甫》、《虞恭公》則全憑力量刻入。

    臨歐不慮飄,恐不韻;臨褚不慮靈,恐不實??瑫蟹墒卣吣鐨W,蓋歐書結體,毫厘不忽。

    善書者,生于其地,則其地之人多學之:如河南至今多學王覺斯,湖州多學趙松雪,華亭多學董思白,皆書中之鄉(xiāng)先生也。

    褚字筆筆藏鋒,而筆筆出鋒。歐字易寫細長。褚字忌寫橫。褚字崩開,寫圓尤易為力。歐字則轉筆直就下來,較褚尤難。

    學書勿惑俗議,俗人不愛,而后書學進。

    學書如窮經,先宜博涉,而后反約。不博,約于何反?
    名人書法論 草參篆籀,如懷素是也;而右軍之草書,轉多折筆,間參八分??瑓朔秩鐨W陽詢、褚遂良是也;而智永、虞世南、顏真卿楷,皆折作轉筆,則又兼篆籀。以此見體格多變,宗尚難拘。

    《孔羨》、《白石神君》、魏《受禪》、《上尊號》諸碑,險勁遒邁,轉折皆方,鋒棱俱出,開唐人八分門仞。漢人八分,神韻渾淪,有飄逸之致;魏人八分,則險勁遒邁,力趨精刻,軒金截鐵,鋒骨凜然?!犊琢w》等碑險勁處開歐、李之門,故知古人生辣橫撐,皆非無本而然也。

    唐人書多碑版,凡碑版有格,欲取格之齊,故排兵布陣,方正端嚴,而法勝焉。

    褚遂良書全將筆提空,固是難能,然終覺輕浮,不甚沉著,所以昔人有“浮薄后學"之議。

    魯公《東方像贊》,其骨從歐出,而結體則展促方正,大小合一,滿格而止,不使行間稍留余地。夫“展促方正,大小合一,務期滿格”,此即顏法也。

    顏魯公作書不拘字之大小,畫之多少,俱撐滿使與格齊,而古意已失,徒形寬懈,終非正格也。

    歐《皇甫》、《虞公》二碑是一條路,是自成一家時,其用筆用意,折處是險,峭處是險。褚字瘦硬少沉著,然自是各成一家之極品。褚字生動處即其輕飄處。

    歐陽信本《化度》、《九成》二碑,猶是學王書,轉折皆圓,至《皇甫》則脫盡右軍蹊徑,全是自己面目,《虞恭公》則又加緊矣。

    李北海書全憑氣力,拓開間架。若《蘭亭序》、《半截碑》,力大無窮,看去卻極靜,此北海所以不及也。

    唐碑行書,的數(shù)李北?!对器獗?王縉、蘇靈芝諸人皆不及也。北海逸氣生動,通身貫注,裴休所謂“書中仙手"者也,且有英雄蓋世之概。王、蘇等如戰(zhàn)斗者,只顧得自己身耳。

    歐字健勁,其勢緊,柳字健勁,其勢松。歐宇橫處略輕,顏宇橫處全輕,至柳字只求健勁,筆筆用力,雖橫處亦與豎同重,此世所謂“顏筋柳骨”也。

    古名家論字,只講氣骨神韻、蕭疏古淡,故顏字取《郭家廟》、《元次山》、《顏家廟》、《李玄靜》諸碑之古,而于《多寶塔》謂之佐吏書,以其不過寫得平正圓湛耳,然亦自不易,能平正圓湛面后能古。

    東坡小字,皆于挑剔鉤勒處用力,中間提空,昔人謂其本于徐浩者此也。若大字則筆筆捺倒,沈入著實,不使一畫輕過,故昔人又謂其有偃筆。

    蘇長公作書,凡字體大小長短,皆隨其形,然于大者開拓縱橫,小者緊練圓促,決不肯大者促、小者展,有拘懈之病,而看去行間錯落、疏密相生,自有一段體態(tài),此蘇公法也。 張得天學字無多家數(shù),少年學董,老年學米,遂成大家,并無與抗行者,無他,止是入門正,執(zhí)筆好耳。然其字雖健,卻不粗野,有含蘊,極蒼秀。

    王鐸執(zhí)筆得法,書學米南宮,畫雖蒼健,楷字少而行草多,且未免近怪,此其所以只得為名家也。鐸孟津人,故河南人多學其字。王覺斯、張二水字是必傳的,其所以必傳者,以其實有一段蒼老氣骨在耳。

    書法自右軍后,當推智永為第一,觀其《真草千字文》圓勁秀拔,神韻渾然,已得右軍十之八九,所去者正幾希焉。其次莫如虞伯施。伯施骨力遒勁,圓渾溫潤而不露圭角,頗有曾、閔氣象。至歐陽率更險勁遒刻,鋒骨凜然,自開門徑,獨步唐時,所不及智永、伯施者,無其風韻蘊蓄耳。顏、柳、楠、李則又當在三人之后也。 明祝枝山、董香光、文衡山皆大家,而首推香光。論祝枝山骨力氣魄較香光尤勝,以其落筆太易,微失過硬,不如香光之柔和腴韻,故遜香光。衡山字整齊,未免太單,然彼乃有養(yǎng)之人,字取溫雅圓和,亦另是一種道理。

    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于古法為一變,然亦有所本。

作者:梁巘

掃迷帚

  • 版本:清光緒商務印書館刊本。廿四回。作者:壯者著。本書勸誡人們不要迷信,是清末反迷信文學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

作者:壯者

常用古籍版本目錄

  •   一、文史類

      《晉書。孫恩盧循傳》箋證-馮君實箋證--中華書局-1963。9《新唐書。南詔傳》箋證-王忠箋證--中華書局-1963。31900-l901年俄國在華軍事行動資料(中譯本第三冊)(義和團資料叢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董果良譯-齊魯書社-1982。9按遼御珰疏稿-(明)何爾健撰-何茲全、郭良玉編校-中州書畫社-1982。8八家后漢書輯注(全二冊)-周天游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遼寧省圖書館古籍部整理--遼沈書社-1989。10八瓊室金石補正-(清)陸增樣撰--文物出版社影印-1985。8拔協(xié)譯注(附藏文原文)(增補本)-拔塞囊撰-佟錦華、黃布凡譯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10白話尚書--周秉鈞譯注-岳麓書社-1991。

      白話史記(第一冊:本紀)-(漢)司馬遷撰-龍宇純等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8。1白話史記(上冊)(古典名著今譯讀本)-(漢)司馬遷撰-臺灣十四院校六十教授合譯-岳麓書社-1987。3白話左傳--馮作民譯-岳麓書社-1989。1百夷傳校注-(明)錢古訓撰-江應梁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10北齊書(全二冊)-(唐)李百藥撰--中華書局-1972。11北史(全十冊)-(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4。10北史(全十冊)-(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83。2北游錄(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清)談遷撰-汪北平點校-中華書局-1960。4北周地理志(全二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王仲犖撰--中華書局-1980。8北周六典(全二冊)-王仲犖撰--中華書局-1979。12藏書(全二冊)-(明)李贄撰--中華書局-1959。5朝覲途記(中國回族古籍叢書)-(清)馬德新(復初)原撰-(清)馬安禮譯-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7朝鮮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吳晗輯--中華書局-1980。3車里宣慰使世系集解(漢文、西雙版納傣文對照)(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叢書。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叢書第22輯)-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11陳書(全二冊)-(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2。3崇德三年滿文檔案譯編-季永海、劉景憲譯--遼沈書社-1988。10崇禎長編-(清)佚名撰--神州國光社-1951。8崇禎長編(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影印-1982。3崇禎遺錄---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6?! 』I辦夷務始末(道光朝)---中華書局-1964。3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全八冊)---中華書局-1979。7楚國先賢傳校注(荊楚故書叢刊)-張輔原撰-朱祖延主編舒焚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1春秋公羊傳注疏(附??庇洠?(漢)何休注-(唐)徐彥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2春秋公羊經傳解詁(一函五冊)(古逸叢書三編)---中華書局影印-1988。2春秋谷梁傳注疏(附校勘記)-(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2春秋會要-(清)姚彥渠撰--中華書局-1955。11春秋經傳集解(全二冊)-(晉)杜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3春秋經傳集解(全三冊)-(晉)杜預注--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1955。5春秋三傳-(晉)杜預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春秋左傳詁(十三經清人注疏)(全二冊)-(清)洪亮吉撰-李解民點校-中華書局-1987。10春秋左傳集解(全五冊)-(晉)杜預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春秋左傳正義(附??庇洠?(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春秋左傳注(全四冊)-楊伯峻編撰--中華書局-1981。3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清)劉文淇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二所資料室整理-科學出版社-1959。5詞科掌錄(一函十冊)-(清)杭世駿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4大金國志校證(全二冊)-(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中華書局-1986。7大梁守城記箋證-劉益安箋證--中州書畫社-1982。11大明律-(明)劉惟謙等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大明律--懷效峰點校-遼沈書社-1990。8大明律集解-(明)佚名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大事記(一函十二冊)-(宋)呂祖謙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9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唐)溫大雅撰-李季平、李錫厚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0大唐開元禮-(唐)蕭蒿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7大元圣政國朝典章前集六十卷(附新集)。元典章校補釋例六卷(全二十五冊)-陳垣撰--古籍出版社-1957。6登科記考(全三冊)-(清)徐松撰-趙守儼校點-中華書局-1984。8訂訛類編-(清)杭世駿撰--上海書店影印-1986。6訂訛類編(一函四冊)(嘉業(yè)堂叢書)-(清)杭世駿撰--文物出版社-1982。10東北古史資料叢編(二)(兩晉--隋卷)-孫進己等編--遼沈書社-1989。8東北古史資料叢編(一)(先秦兩漢三國卷)-樂郭土等編--遼沈書社-1989。8東都事略-(南宋)王偁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

      東都事略-(南宋)王偁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2東漢會要-(宋)徐天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東漢會要-(宋)徐天麟撰--中華書局-1955。7東漢書刊誤-(宋)劉攽撰--中華書局-1959。12東華錄-(清)蔣良祺撰-林樹惠、傅貴九點校-中華書局-1980。4東江疏揭塘報節(jié)抄(外二種)(明末清初史料選刊)-(清)毛承斗輯-賈乃謙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6讀三國志雜志-(清)林國贊撰--中華書局-1959。12讀史方輿紀要(全六冊)-(清)顧祖禹輯撰--中華書局-1955。7讀史糾謬-(清)牛遠震撰-李念孔等點校-齊魯書社-1989。6讀史舉正-(清)張燴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讀通鑒論(全三冊)-(清)王夫之撰--中華書局-1975。7敦煌地理文書匯輯校注--鄭炳林校注-甘肅教育出版社-1989。12鄂國金陀粹編校注-(宋)岳珂編-王曾瑜校注-中華書局-1989。2二十五史(全十二冊)---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影印-1986。12二十五史補編(全六冊)-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編--中華書局影印-1955。2二十一史四譜(三函二十冊)-(清)沈炳震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4陔馀叢考-(清)趙翼撰--商務印書館-l957。10陔馀叢考-(清)趙翼撰--中華書局新1版-l963。4陔馀叢考-(清)趙翼撰-呂宗力校點-河北人民出版社-l990。1綱鑒合編(全二冊)-(明)袁黃、(明)王世貞編--中州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綱鑒合編(全四冊)-(明)袁了凡、(明)王鳳洲撰--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3綱鑒易知錄-(清)吳乘權等輯-施意周點校-中華書局-1960。5(稿本)晉會要-汪兆鏞撰--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

      革命軍-鄒容撰--中華書局中華書局新1版-1958。91971。9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范祥雍輯補--新知識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1956。71957。9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方詩銘、王修齡輯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古本竹書紀年譯注-李民等譯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1觀堂集林(全四冊)-王國維撰--中華書局-1959。6光緒朝東華錄(全五冊)-(清)朱壽朋編-張靜廬等點校-中華書局-1958。12廣陵私乘-湯寅臣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12廣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碑文契約資料集(國家民委五種叢書之一:中國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編輯組編--廣西民族出版社-1987。12廣治平略-(清)蔡方炳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廣治平略補編-(清)蔡方炳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12龜茲史料-新疆大學圖書館編-吳平凡、朱英榮輯-新疆大學出版社-1987。5郭嵩燾奏稿-(清)郭嵩燾撰-楊堅校補-岳麓書社-1983。7國朝宮史(全二冊)-(清)鄂爾泰、張廷玉等編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6國榷(全六冊)-(明)談遷撰-張宗祥點校-古籍出版社-1958。12國史舊聞(第三分冊)-陳登原撰--中華書局-1980。2國壽錄(晚明史料叢書)-(清)查繼佐撰--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12國語-(春秋)左丘明撰--商務印書館-1958。3國語(全二冊)-(春秋))左丘明撰-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國語(全二冊)-(春秋))左丘明撰-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組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國語補韋-黃模撰--中華書局-1959。12國語譯注-薛安勤、王連生注譯--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4國語正義(全二冊)-(清)董增齡撰--巴蜀書社-1985。4過庭錄-(清)宋翔鳳撰-梁運華點校-中華書局-1986。11海東逸史(外三種)-(清)翁洲老民等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海國聞見錄校注-(清)陳倫炯撰-李長傅校注陳代光整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3海錄注-(清)謝清高口述-楊炳南筆受馮承鈞注釋-中華書局-1955。9海上見聞錄定本(八閩文獻叢刊)-(清)阮旻錫撰-廈門鄭成功紀念館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2漢蒙藏史略(青海少數(shù)民族古籍叢書)-(清)阿芒。貢卻群派撰-貢巴才讓譯-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2漢書(全十二冊)-(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中華書局-1962。9漢書。刑法志注釋(歷代刑法志選注之一)-(漢)班固撰-趙增樣、徐世虹注-法律出版社-1983。1漢書補注(全八冊)-(清)王先謙撰--商務印書館-1959。1漢書補注(全二冊)-(清)王先謙撰--中華書局-1983。9漢書地名索引-陳家麟、王仁康編--中華書局-1991。

      漢書窺管-楊樹達撰--科學出版社-1955。7漢書食貨志集釋-金少英集釋-李慶善整理-中華書局-1986。10漢書西域傳地里校釋-岑仲勉撰--中華書局-1981。2漢書新證-陳直撰--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9漢書刑法志注釋-辛子牛注--群眾出版社-1984。8黑龍江外記(黑龍江文史叢書)-(清)西清撰-梁信義、周城望注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5侯馬盟書-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編--文物出版社-1976。12后漢記校注-(晉)袁宏撰-周天游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12后漢書(全十二冊)-(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中華書局-1965。1后漢書補表校錄-陳漢章撰--中華書局-1959。12后漢書集解(全二冊)-(清)王先謙撰--中華書局-1984。2后漢書集解(全五冊)-(清)王先謙撰--商務印書館-1959。5后漢書人名索引-李裕民編--中華書局-1979。8后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全三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宋)熊方等撰-劉祜仁點校-中華書局-1984。10后漢書選譯(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南朝。宋)范曄撰-李國樣等譯注-巴蜀書社-1988。6胡刻通鑒正文校宋記(一函八冊)-章鈺撰--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  胡林翼未刊往來函稿-(清)胡林翼撰-杜春和、耿來金編-岳麓書社-1989。7胡文忠公撫鄂記(湘軍史料叢刊)-(清)汪士鐸等--岳麓書社-1988。3湖北舊聞錄-(清)陳詩編纂-皮明庥、李懷軍標點張德英、皮明庥???武漢出版社-1989。10湖南地方志中的太平天國史料-楊奕青等編--岳麓書社-1983。9虎口馀生記-(明)邊大綬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虎口馀生記(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明)邊大綬等撰-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1982。4皇明末造錄---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6。

      皇明四朝成仁錄-(清)屈大均輯-葉慕綽校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皇明象胥錄(一函四冊)-(明)茅瑞徵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1l皇明遜國臣傳(全三冊)-(明)朱國楨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11皇元征緬錄---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6。

      黃爵滋奏疏。許乃濟奏議合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書)-(清)黃爵滋撰(清)許乃濟撰-齊思和整理-中華書局-1959。11黃興未刊電稿-黃興撰-薛君度、毛注青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8稽古錄(點校本)-(宋)司馬光撰-(美)王亦令點校-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6。12紀元通考(一函四冊)---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季漢書-(清)章陶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1季漢五志-(清)王復禮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魏提绔I錄-(清)盛楓輯--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嘉靖平倭祗役紀略(全六冊)-(明)趙文華撰--江蘇人民出版社-1961。11甲申朝事小紀(全二冊)-(清)抱陽生編撰-任道斌校點-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3甲申傳信錄-(清)錢撰--神州國光社-1951。8甲申傳信錄(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清)錢撰-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1982。1甲申核真略(外二種)-(明)楊士聰?shù)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2甲申紀事。紀事略。慟馀雜記。南忠記(晚明史料叢書)-(明)趙士錦等撰--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12甲申雜記。聞見近錄(一函二冊)(古逸叢書三編之八)---中華書局影印-1984甲行日注(外三種)-(明)葉紹袁撰-畢敏點校-岳麓書社-1986。10見聞瑣錄-(清)歐陽旻撰-恒庵標點-岳麓書社-1986。11見聞雜記(全二冊)(瓜蒂庵藏明清掌故叢刊)-(明)李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一函十冊)-(宋)李心傳撰--文物出版社影印-1991。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全四冊)-(宋)李心傳撰--中華書局-1956。7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全四冊)-(宋)李心傳撰--中華書局-1988。4諫草存笥(一函四冊)-(明)侯先春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6。10鑒略妥注(中國古代教育文獻叢書)-(明)李廷機編撰-何孝積標點-岳麓書社-1988。6教務紀略-(清)李剛己輯錄--上海書店-1986。8今古文尚書全譯(中國歷代名著全譯叢書)-江灝、錢宗武撰-周秉鈞審校-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2今文尚書考證(十三經清人注疏)-(清)皮錫瑞撰-盛冬鈴、陳抗點校-中華書局-1989。12金史(全八冊)-(元)脫脫等撰--中華書局-1975。7金史紀事本末(全三冊)-(清)李有棠撰-崔文印點校-中華書局-1980。8金史人名索引-崔文印編--中華書局-1980。1晉令輯存-張鵬一編撰-徐清廉校補-三秦出版社-1989。1晉書(全十冊)-(唐)房玄齡等撰--中華書局-1974。11晉書人名索引-張忱石編--中華書局-1977。12晉書斠注一百三十卷(全五十冊)-吳士鑒、劉承幹同注--上海古籍書店-1965。

      晉書刑法志注釋-陸心國編寫--群眾出版社-1986。1晉游日記。同舟忠告。山西票商成敗記-(清)李燧、(清)李宏齡撰-(黃鑒暉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11荊駝逸史-(清)陳湖逸士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9靖康稗史箋證-(宋)確庵、(宋)耐庵編-崔文印箋證-中華書局-1988。9靖康緗素雜記-(宋)黃朝英撰-吳企明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靖逆記(清代歷史資料叢刊)-(清)蘭移外史纂--上海書店影印-1987。12舊典備征安樂康平室隨筆(清代史料筆記叢刊)-(清)朱彭壽撰-何雙生點校-中華書局-1982。2舊唐書(全十六冊)-(后晉)劉昫等撰--中華書局-1975。5舊唐書刑法志注釋-馬建石、楊育棠注釋-高潮審訂-群眾出版社-1984。9舊唐書選譯(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后晉)劉昫撰-黃永年譯注-巴蜀書社-1988。8舊五代史(全六冊)-(宋)薛居正等撰--中華書局-1976。5康熙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二至八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檔案出版社-1985。5康熙統(tǒng)一臺灣檔案史料選輯(清代臺灣檔案史料叢刊)-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8考古質疑校證-(宋)葉大慶撰-陳大同校證-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考史拾遺-(清)錢大昕撰--商務印書館-1958。12可園備忘錄-(清)陳作霖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6。8刻碑姓名錄-(清)黃錫蕃撰--古籍出版社-1958。7孔府檔案選編(全二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山東省曲阜文物管理委員會編--中華書局-1982。8厘俸(傣漢文對照)(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譯叢第13輯)-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12蠡測匯鈔。問俗錄-(清)鄧傳安(清)陳盛韶撰--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12禮記正義(附??庇洠?(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2李氏五種合刊-(清)李兆洛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8李煦奏摺-(清)李煦撰-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中華書局-1976。5歷乘(全六冊)-(明)劉勑撰--中華書店-1959。8歷代方鎮(zhèn)年表-吳廷燮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12歷代紀元匯考(全三冊)-(清)萬斯同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4歷代名臣謚法匯考-(清)劉長華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歷代名臣奏議-(明)黃淮、(明)楊士奇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0歷代名臣奏議選-(清)趙承恩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8歷代食貨志今譯(史記平準書、貨殖列傳。漢書食貨志)-劉瑩、陳鼎如譯--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12歷代食貨志今譯(晉。魏。隋)-王咨臣等譯--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5歷代食貨志今譯(舊唐書、新唐書食貨志論釋)-甘民重編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9歷代食貨志今譯(宋史食貨志)-虞祖堯、趙基凱注譯--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6歷代食貨志注釋(第一冊)-王雷鳴編注--農業(yè)出版社-1984。2歷代食貨志注釋(第二冊)-王雷鳴編注--農業(yè)出版社-1985。9歷代食貨志注釋(第三冊)-王雷鳴編注--農業(yè)出版社-1989。2歷代通鑒輯覽-(清)傅恒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71991歷代文獻論略-(清)嚴杏林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6歷代刑法考(沈寄簃文存)(全四冊)-(清)沈家本撰-鄧經元、駢宇騫點校-中華書局-1985。12歷代職官表-(清)黃本驥編--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121980。5歷代職官表(全二冊)-(清)紀昀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吏學指南(外三種)(元代史料叢刊)--楊訥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5聯(lián)豫駐藏奏稿-中央民族學院圖書館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 ×簡⒊撉鍖W史二種: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梁啟超撰-朱維錚校注-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9梁啟超史學論著四種-梁啟超撰--岳麓書社-1985。9梁書(全三冊)-(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5兩漢博聞-(宋)楊侃撰-車承瑞點校-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0。3兩漢博聞-(宋)楊侃撰-車承瑞點校-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

      兩漢博聞(一函六冊)(古逸叢書三編)-(宋)楊侃撰--中華書局影印-1986。

      兩漢刊誤補遺(全二冊)-(宋)吳仁杰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1兩漢書辨疑(一函八冊)-(清)錢大昭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9兩淮鹽法志(八函六十四冊)-(清)王定安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1兩晉清談-(清)沈杲之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l990。8兩唐書食貨志校讀記-譚英華撰--四川大學出版社-1988。12兩種海道針經(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向達校注--中華書局-1961。9遼史(全五冊)-(元)脫脫等撰--中華書局-1974。10遼史紀事本末(全二冊)-(清)李有棠撰-崔文印、孟默聞整理-中華書局-1983。1遼史校勘記-羅繼祖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2遼史證誤三種-馮家升撰--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3列代建元表(一函十冊)-(清)錢東垣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影印-1989。4烈皇小識-(明)文秉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烈皇小識(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影印-1982。10林氏家藏林則徐使粵兩廣奏稿-(清)林則徐撰-方之光等點校-南京大學出版社-1988。8流寇志-(清)彭孫貽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3流寇志(明末清初史料選刊)-(清)彭孫貽撰--浙江人民出版社-l983。4六朝事跡編類-(宋)張敦頤撰-王進珊校點-南京出版社-1989。11六朝事跡編類(全二冊)-(宋)張敦頤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1龍川略志。龍川別志(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宋)蘇轍撰-俞宗憲點校-中華書局-1982。4盧象升疏牘(明末清初史料選刊)-(明)盧象升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2魯之春秋(明末清初史料選刊)-(清)李聿求撰-凌毅標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8呂刑今釋-茅彭年撰--群眾出版社-1984。4律(附音義)(善本叢書)-(宋)孫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4。10馬王堆漢墓帛書(叁)(《春秋事語》《戰(zhàn)國縱橫家書》)-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文物出版社-1978。7馬王堆漢墓帛書古地圖(附《古地圖論文集》一冊)-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文物出版社-1977。3蠻書校注-(唐)樊綽撰-向達校注-中華書局-1962。5滿文老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譯注--中華書局-1990。3滿洲源流考(遼寧民族古籍歷史類之三)-(清)阿桂等撰-孫文良、陸玉華點校-遼寧民族出版社-1988。10梅花草堂筆談(全三冊)(瓜蒂庵藏明清掌故叢刊)-(明)張大復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梅花草堂筆談-(明)張大復撰-畢敏標點-岳麓書社-1991。1勐泐王族世系(漢文傣文對照)(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譯叢第l0輯)-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1蒙古秘史(??北荆?-額爾登泰、烏云達賚???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3蒙古秘史??北荆晒盼模?花賽。都嘎爾扎布轉寫-額爾登泰、烏云達賚校勘-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84。9蒙古源流(新譯、校注)-薩囊徹辰撰-道潤梯步譯校-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6蒙古政教史-(清)耶喜巴勒登撰-蘇魯格譯注-民族出版社-1989。5蒙兀兒史記(全二十八冊)-(清)屠寄撰--中華書局-1962。7蒙兀兒史記(全二十八冊)-(清)屠寄纂--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1958。41962。7名公書判清明集(全二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遼金元史研究室點校-中華書局-1987。1名山藏副本(明清筆記叢書)-(清)齊周華撰-周采泉、金敏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明從信錄(一函十冊)-(明)陳建輯-沈國元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1明代哈密土魯番資料匯編-陳高華編--新疆人民出版社-l984。8明代文獻高昌館課(拉丁文字母譯注)(新疆歷史資料研究叢書)-胡振華、黃潤華譯注--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10明代西域史料輯要(一函二冊)-中央民族學院圖書館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明會典(萬歷重修)-(明)申時行等修--中華書局影印-1989。10明會要(全二冊)-(清)龍文彬纂--中華書局-1956。10明季稗史初編-(清)留云居士輯--上海書店影印-1988。1l明季北略-(清)計六奇撰--商務印書館-1958。8明季北略(全二冊)-(清)計六奇撰-魏得良、任道斌點校-中華書局-1984。6明季南略-(清)計六奇撰--商務印書館-1958。7明季南略-(清)計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點校-中華書局-1984。12明鑒--印鸞章、李介人修訂-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3明鑒-印鸞章編--上海書店-1984。8明鑒綱目-印鸞章撰-李介人修訂-岳麓書社-1987。11明留臺奏議(二函十六冊)-(明)朱吾弼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1明名臣琬琰錄(一函八冊)-(明)徐竑、王道瑞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7明末史料五種(一函四冊)---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6。

      明末忠烈紀實(明末清初史料選刊)-(清)徐秉義撰-張金莊校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8明清佛山碑刻文獻經濟資料-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史研究室等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4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張海鵬、王廷元主編--黃山書社-1985。8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全三冊)-朱保炯、謝沛霖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2明清史料丁編(全十冊)-中國科學院編--商務印書館-1951。11明清史料庚編(全二冊)-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中華書局影印-1987。10明清史料己編(全二冊)-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中華書局影印-1987。2明清史料戊編(全二冊)-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中華書局影印-1987。3明清史料辛編(全二冊)-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中華書局影印-1987。10明實錄(貴州資料輯錄)-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83。12明史(全二十八冊)-(清)張廷玉等撰--中華書局-1974。4明史。日本傳箋證-汪向榮編--巴蜀書社-1988。3明史海瑞傳校注-張德信撰--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8明史紀事本末(全四冊)-(明)谷應泰撰-河北師范學院歷史系點校-中華書局-1977。2明史考證捃逸(一函十冊)(嘉業(yè)堂叢書)-(清)王頌蔚編撰--文物出版社影印-1982。7明史例案(全四冊)-劉承幹纂--文物出版社影印-1982明史歐洲四國傳注釋-張維華注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明史食貨志校注(歷代食貨志注釋)-李洵校注--中華書局-1982。1明史刑法志注釋-高其邁注釋--法律出版社-1987。8明史資料叢刊(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1明史資料叢刊(第三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6明世法錄(二函十二冊)-(明)陳仁錫評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1明通鑒-(清)夏燮編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明通鑒(全四冊)-(清)夏燮撰-沈仲九點校-中華書局-1959。2明武宗外紀-(清)毛奇齡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明武宗外紀(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l982。10牧令書-(清)徐棟輯--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

      納西東巴古籍譯注(3)(東巴文。國際音標。漢文對照)(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譯叢第26輯)-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7納西東巴古籍譯注(二)(東巴文、國際音標漢文對照)(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譯叢第15輯)-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辦公室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12南朝陳會要(歷代會要叢書)-(清)朱銘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南朝梁會要(歷代會要叢書)-(清)朱銘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0南朝齊會要(歷代會要叢書)-(清)朱銘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6南朝宋會要(歷代會要叢書)-(清)朱銘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8南漢書(廣東地方文獻叢書)-(清)梁廷楠撰-林梓宗點校-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5南疆逸史(全二冊)(晚明史料叢書)-(清)溫睿臨撰--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11南齊書(全三冊)-(梁)蕭子顯撰--中華書局-1972。1南史(全六冊)-(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6南詔野史會證-(明)倪輅輯-(清)王崧校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3尼山薩滿傳(民族古籍)-趙展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2廿二史考異(全二冊)-(清)錢大昕撰--商務印書館-1958。6廿二史札記(附補遺)-(清)趙翼撰--商務印書館-1958。7廿二史札記(全二冊)-(清)趙翼撰--中華書局-1963。5廿二史札記校證(全二冊)-(清)趙翼撰-王樹民校證-中華書局-1984。1平定金川方略(六函二十八冊)(西藏學漢文文獻匯刻)-(清)方略館纂-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中央民族學院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領導小組編-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

      平定兩金川方略(十四函七十四冊)(西藏學漢文文獻匯刻)-(清)方略館纂-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編-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平寇志-(清)協(xié)琴撰-劉益安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平黔紀略(貴州古藉集粹)-(清)羅文林、(清)王秉恩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9七國考-(明)董說撰--中華書局-1956。10七國考訂補(全二冊)-(明)董說撰-繆文遠訂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契丹國志-(宋)葉隆禮撰-賈敬顏、林榮貴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乾隆四鑒綜理表-劉雨編纂--中華書局-1989。4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函三十二冊)---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6。

      欽定巴勒布紀略-(清)方略館撰-陳家琎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欽定蘭州紀略(中國回族古籍叢書)--楊懷中標點-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6欽定理藩部則例(三函十八冊)(中國藏學史料叢刊第一輯)-(清)松森等撰-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編輯-中國藏學出版社-1988。

      欽定石峰堡紀略(中國回族古籍叢書)--楊懷中標點-寧夏人民出版社-1987。11秦會要訂補-(清)孫楷撰-徐復訂補-群聯(lián)出版社-1955。9秦會要訂補(修訂本)-(清)孫楷撰-徐復訂補-中華書局-1959。6秦始皇金石刻辭注-《秦始皇金石刻辭注》注釋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8清朝柔遠記(中外交通史籍叢刊)-(清)王之春撰-趙春晨點校-中華書局-1989。6清朝掌故匯編(二函十五冊)-(清)張壽鏞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4清代藏事輯要(西藏研究叢刊之七)-張其勤原撰-吳豐培增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10清代藏事輯要續(xù)編(西藏研究叢刊之七)-吳豐培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3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八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書局-1982。4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九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書局-1983。6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十二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書局-1987。9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十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書局-1984。4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十三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書局-1990。3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十四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書局-1991。

      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十一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書局-1984。2清代的礦業(yè)(全二冊)(清史資料叢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檔案系中國政治制度史教研室合編--中華書局-1983。5清代各地將軍都統(tǒng)大臣等年表(1796-1911)-章伯鋒編--中華書局-1965。4清代農民戰(zhàn)爭史資料選編(第六冊)-中國人民文學歷史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清代農民戰(zhàn)爭史資料選編(第五冊)-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3。4清代四川財政史料(上)-魯子健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4。6清代臺灣農民起義史料選編(閩臺史料叢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11清代文字獄檔(全二冊)-原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上海書店影印-1986。5清代野記-(清)坐觀老人撰--巴蜀書社-1988。6清代野史(第一至五輯)---巴蜀書社-1987。10清季新設職官年表-錢實甫編--中華書局-1961。7清季重要職官年表-錢實甫編--中華書局-1959。12清鑒(全二冊)-印鸞章編--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3清鑒(全二冊)-印鸞章編--上海書店影印-1985。10清鑒綱目-印鸞章撰-鄧珠柏、鐘楚楚標點-岳麓書社-1987。6清鑒易知錄(全二冊)-許國英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8清末川滇邊務檔案史料(全三冊)-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邊務檔案史料》編輯組編--中華書局-1989。5清末海軍史料(全二冊)-張俠等編--海洋出版社-1982。5清秋審條例-董康撰--中國書店影印-1991。

      清入關前史料選輯(第一輯)-潘喆等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1清實錄(第四三至六十冊)---中華書局影印-1987。1清實錄(全十二冊)---中華書局影印-1985。6清實錄(全四十二冊)---中華書局影印-1986。11清實錄藏族史料(第八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二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九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六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七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三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十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四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五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藏族史料(第一集)(西藏研究叢刊之九)-顧祖成等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9清實錄準噶爾史料摘編(新疆歷史研究資料叢書)-《準噶爾史略》編寫組編--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3清史稿(全四十八冊)-趙爾巽等撰--中華書局-1976。7-1977。3清史紀事本末-黃鴻壽撰--上海書店影印-1986。8清史資料(第七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中華書局-1989。12清史資料(第六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中華書局-1985。5清史資料(第三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中華書局-1982。7清史資料(第四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中華書局-1983。4清太祖努爾哈赤實錄---上海書店影印-1989。11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一冊)-俞炳坤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清政府鎮(zhèn)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全二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俞炳坤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4清中期五省白蓮教起義資料(第四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室、資料室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4慶元條法事類(全十冊)-(宋)謝深甫監(jiān)修--古籍出版社-1957。7曲阜孔府檔案史料地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十一、十二、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冊租稅《三》)-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齊魯書社-1985。3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共二十四冊)(孔子文化大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齊魯書社-1988。7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二編:清代檔案史料(第十四冊:集市)-曲阜師范學院歷史系編--齊魯書社-1982。11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八冊:公府田產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劉重日等編輯--齊魯書社-1983。5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九冊:租稅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劉重日等編輯--齊魯書社-1983。7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七冊:公府田產上補)-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劉重日等編輯--齊魯書社-1983。1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十冊:租稅二)---齊魯書社-1983。10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十六冊:國家差徭上)-曲阜師范學院歷史系駱承烈等編--齊魯書社-1982。3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十七冊:國家差徭下)-曲阜師范學院歷史系駱承烈等編--齊魯書社-1983。3曲阜孔府檔案史料選編第三編:清代檔案史料(第十三冊:租稅五)-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齊魯書社-1984。6日本考(中外交通史籍叢刊)-(明)李言恭、(明)郝杰編撰-汪向榮、嚴大中校注-中華書局-1983。5日知錄集釋-(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花山文藝出版社-1990。8日知錄集釋(外七種)(全三冊)-(清)顧炎武撰-(清)黃汝成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6榮祿存札(義和團資料匯編)-杜春和等編--齊魯書社-1986。12三朝北盟會編(全二冊)-(宋)徐夢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10三朝北盟會編(一函十冊)-(宋)徐夢莘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4三朝遼事實錄(二函十二冊)-(明)王在晉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3三朝野記-(清)李遜之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三朝野記(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影印-1982。5三代吉金文存(全三冊)-羅振玉編--中華書局影印-1983。12三藩紀事本末-(清)楊陸榮撰-吳翊如點校-中華書局-1985。8三輔黃圖校證--陳直校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0。5三國會要-(清)錢儀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三國會要-(清)楊晨撰--中華書局-1956。3三國志-(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吳金華標點-岳麓書社-1990。7三國志(全五冊)-(晉)陳壽撰(劉宋)裴松之注-陳乃乾點校-中華書局-1959。12三國志地名索引-王天良編--中華書局-1980。9三國志集解(全十八冊)-盧弼撰--古籍出版社-1957。10三國志集解-盧弼撰--中華書局影印-1982。11三國志裴注述-(清)林國贊撰--中華書局-1959。12三國志人名索引-高秀芳、楊濟安編--中華書局-1980。8三國志選注(全三冊)(中華文史哲名著選讀)-繆鉞主編--中華書局-1984。6三省邊防備覽-(清)嚴如熤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2三湘從事錄-(明)蒙正發(fā)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三湘從事錄(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中國書店影印-1982尚書古文疏證(全二冊)-(清)閻若璩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尚書今古文注疏(全二冊)(十三經清人注疏)-(清)孫星衍撰-陳抗、盛冬鈴點校-中華書局-1986。12尚書今語-方孝岳撰--古籍出版社-1958。2尚書通檢-顧頡剛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2尚書覈詁-楊筠如撰--陜西人民出版社-1959。6尚書譯注-王世舜譯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7尚書易解-周秉鈞撰--岳麓書社-1984。11尚書引義-(清)王夫之撰-王孝魚點校-中華書局-1976。5尚書正讀-曾運乾撰--中華書局-1964。5尚書正義(二函八冊)(古逸叢書三編)-(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撰-中華書局影印-1987。4尚書正義(附校勘記)-(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2圣武記(全二冊)-(清)魏源撰-韓錫鐸、孫文良點校-中華書局-1984。2盛京刑部原檔(清太宗崇德三年至崇德四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群眾出版社-1985。3盛宣懷未刊信稿-盛宣懷撰-北京大學歷史系近代史教研室整理-中華書局-1960。4十國春秋(全四冊)-(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中華書局-1983。12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中華書店-1959。

      十六國春秋輯補-(清)湯球撰--商務印書館-1958。6十七史蒙求-(宋)王令纂輯-趙與倫標點-岳麓書社-1986。11十七史商榷(全二冊)-(清)王鳴盛撰--商務印書館-1959。3十七史商榷(全二十四冊)-(清)王鳴盛撰--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瘏T書后集(晚明史料叢書)-(明)張岱撰--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4石渠馀紀-(清)王慶云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2石渠馀紀(一函六冊)-(清)王慶云撰--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 ∈肪V評要(全三冊)-(明)李贄評纂--中華書局-1974。11史籍叢刊(全十冊)-中華書局編輯部影印組編--中華書局-1960。6史記-(漢)司馬遷撰--上海書店影印-1988。1史記(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漢)司馬遷撰-李全華標點-岳麓書社-1988。10史記(全三冊)-(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文學古籍刊印社影印-1955。8史記(全十冊)-(漢)司馬遷撰--中華書局-1959。9史記漢書諸表訂補十種(全二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清)梁玉繩等撰-吳樹平等點校-中華書局-1982。7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全二冊)-(漢)司馬遷撰-(日)瀧川資言考證、水澤利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史記紀傳選譯(下冊)(二十四史紀傳選譯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史記菁華錄-(漢)司馬遷撰-(清)姚苧田節(jié)評王興康、周旻佳標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2史記酷吏列傳譯注-馮樹梁今譯-蘇經逸注釋-群眾出版社-1982。10史記論文。史記評議-(清)吳見思、(清)李景星撰-陸永品點校-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史記人名索引-鐘華編--中華書局-1977。4史記太史公自序注說會纂-吳忠匡編撰--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12史記選注匯評-韓兆琦編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0史記選注集說-韓兆琦選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11史記札記-(清)郭嵩燾撰--商務印書館-1957。8史記正義佚文輯校-張衍田輯校--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史記志疑-(清)梁玉繩撰-賀次君點校-中華書局-1980。11史通(全四冊)-(唐)劉知幾撰--中華書局影印-1961。12史通箋記-程千帆撰--中華書局-1980。11史通箋注(全二冊)-(唐)劉知幾撰-張振珮箋注-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12史通通釋(全二冊)-(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史通新校注-(唐)劉知幾撰-趙呂甫校注-重慶出版社-l990。8世本八種-(漢)宋衷注-(清)秦嘉謨等輯-商務印書館-1957。12釋迦方志(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唐)道宣撰-范祥雍點校-中華書局-1983。1狩緬紀事(外三種)-(明)劉茞等撰-丁紅校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1書經-(宋)蔡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秦漢魏晉出土文獻)-林梅村、李均明編--文物出版社-1984。3蜀故-(清)彭遵泗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

      蜀鑒-(宋)郭允蹈撰--巴蜀書社-1984。12蜀鑒(全五冊)-(宋)郭允蹈撰--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司馬光奏議-(宋)司馬光撰-王根林點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3四朝聞見錄-(宋)葉紹翁撰-沈錫麟、馮惠民點校-中華書局-1989。2四川教案與義和拳檔案-四川省檔案館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2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下)(四川辛亥革命叢書)-隗瀛濤、趙清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四典要會(青海少數(shù)民族古籍叢書)-(清)馬德新撰-楊永昌、馬繼祖標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2宋本冊府元龜(全四冊)-(宋)王欽若等編--中華書局影印-1989。1宋本大唐六典---中華書局影印-1991?! ∷纬聦?(宋)李攸撰--中華書局-1955。6宋朝事實類苑-(宋)江少虞撰-霍濟蒼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宋大詔令集---中華書局-1962。10宋代吐蕃史料集(一)--湯開建、劉建麗輯校-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7宋會要輯稿(全八冊)-(清)徐松輯--中華書局-1957。12宋論-(清)王夫之撰-舒士彥點校-中華書局-1964。4宋名臣言行錄(二函十六冊)-(宋)朱熹、(宋)李幼武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9宋史紀事本末-(明)馮琦原編-(明)陳邦瞻纂輯(明)張溥論正-中華書局-1955。9宋史紀事本末(全四冊)-(明)陳邦瞻撰-河北師范學院歷史系點校-中華書局-1977。5宋史刑法志注釋(續(xù)集)-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群眾出版社-1982。4宋史翼(一函十冊)-(清)陸心源輯--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9宋書(全八冊)-(南朝)沈約撰--中華書局-1974。10宋太宗實錄殘本二十卷(全二冊)-(宋)錢若水撰--古籍出版社-1957。6宋刑統(tǒng)-(宋)竇儀等撰-吳翊如校點-中華書局-1984。6宋刑統(tǒng)(一函六冊)---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宋艷-(清)徐士鑾輯-舒弛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1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全四冊)-(宋)徐自明撰-王瑞來校補-中華書局-1986。12隋書(全六冊)-(唐)魏徵、令狐德棻撰--中華書局-1973。8隋書求是-岑仲勉撰--商務印書館-1958。6隋書人名索引-鄧經元編--中華書局-1979。9隋唐五代經濟史料匯編校注(第一編)(全二冊)-王永興編撰--中華書局-1987。4隋唐刑法志注釋-高其邁注釋--法律出版社-1987。12孫傳庭疏牘-(明)孫傳庭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2孫傳庭疏牘(明末清初史料選刊)-(明)孫傳庭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0縮印百納本二十四史(全二十四冊)---商務印書館影印-1958。12太和縣御寇始末。荒書-(明)吳世濟撰-(清)費密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2太和縣御寇始末?;臅髂┣宄跏妨线x刊)-(明)吳世濟等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0太平天國印書(全二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9。5太平天國印書上、下集(二十冊)-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江蘇人民出版社影印-1961。9太平治跡統(tǒng)類-(宋)彭百川撰--文物出版社影印-1991。

      唐大詔令集-(宋)宋敏求編--商務印書館-1959。4唐方鎮(zhèn)年表(全三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吳廷燮撰--中華書局-l980。8唐會要-(宋)王溥撰-方詩銘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唐會要(全三冊)-(宋)王溥撰--中華書局-1955。6唐會要(全三冊)-(宋)王溥撰--中華書局-1991。  唐鑒(附考異)-(宋)范祖禹撰-(清)呂祖謙注-商務印書館-1958。6唐鑒(全二冊)-(宋)范祖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唐鑒(善本叢書)-(宋)范祖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0唐律疏議-(唐)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中華書局-1983。11唐律疏議(一函十冊)-(唐)長孫無忌等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4。12唐明律(唐明律合編)(全八冊)-(清)薛允升編--中國書店影印中華書局-1959。1965。4唐明律合編。宋刑統(tǒng)。慶元條法事類-(清)薛允升等編--中國書店影印-1990。10唐書兵志箋正-唐長孺撰--科學出版社-1957。10唐文云南史料輯抄-袁任遠、趙鴻昌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3天地會(六)(清史資料叢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9天地會(七)(清史資料叢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4天地會(三)(清史資料叢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12天地會(四)(清史資料叢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3。3天地會(五)(清史資料叢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5天咫偶聞-震鈞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9霆軍紀略-(清)陳昌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霆軍紀略-(清)陳昌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通典-(唐)杜佑撰--中華書局-1984。2通典(全五冊)-(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中華書局-1988。12通鑒地理通釋-(宋)王應麟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通鑒紀事本末(全八冊)-(宋)袁樞編--中華書局-1955。9通鑒紀事本末(全十二冊)-(宋)袁樞撰--中華書局-1964。10通鑒論-(宋)司馬光撰-(清)伍耀光輯錄-江蘇人民出版社-1962。10通鑒吐蕃史料(西藏研究叢刊之四)-蘇晉仁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通志(全三冊)-(宋)鄭樵撰--中華書局影印-1987。1通志略-(宋)鄭樵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0通制條格-黃時鑒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3同治中興京外奏議約編-(清)陳弢輯--上海書店-1985。6突厥集史(全二冊)-岑仲勉撰--中華書局-1958。10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六冊)-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等編--文物出版社-1985。3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八冊)-武漢大學歷史系等編--文物出版社-1987。2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七冊)-武漢大學歷史系等編--文物出版社-1986。2吐魯番出土文書(第四冊)-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等編--文物出版社-1983。4吐魯番出土文書(第五冊)-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等編--文物出版社-1983。4萬歷武功錄十四卷(全十四冊)-(明)瞿九思撰--中華書局-1962。6弇山堂別集(全四冊)-(明)王世貞撰-魏連科點校-中華書局-1985。12訄書原刻手寫底本-章炳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7弢園尺牘-(清)王韜撰-汪北平、劉林整理-中華書局-1959。12弢園文錄外編-(清)王韜撰-汪北平、劉林整理-中華書局-1959。10魏書(全八冊)-(北齊)魏收撰--中華書局-1974。6魏徵諫言選注-(唐)魏徵撰-呂效祖選注-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12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張宏儒、沈志華主編--改革出版社-1991。10文廟祀典考(一函十冊)-(清)龐鐘璐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3文史通義-(清)章學誠撰-劉公純標點-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新1版-1956。121961。9文史通義校注(全二冊)-(清)章學誠撰-葉瑛校注-中華書局-1985。5文獻通考(全二冊)-(元)馬端臨撰--中華書局影印-1986。9倭變事略-(明)來九德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倭變事略(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影印-1982。5無冤錄校注-(元)王與撰-楊奉琨校注-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3吳煦檔案選編(第六輯)-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9吳煦檔案選編(第七輯)-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9吳煦檔案選編(第三輯)-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2吳煦檔案選編(第四輯)-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10吳煦檔案選編(第五輯)-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5吳越春秋-(漢)趙曄撰-苗麓點校-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7五代會要-(宋)王溥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五代史記補考-徐炯撰--文物出版社影印-1991。

      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下冊)-湖北革命實錄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湖北省暨武漢市委員會等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3戊戌變法前后(康有為遺稿)-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戊戌政變記-梁啟超撰--中華書局-1954。12西藏王統(tǒng)記-(元)福幢撰-王沂暖譯-商務印書館-1949。12西藏奏疏(一函六冊)(附西藏碑文)(西藏學漢文文獻匯刻)-(清)孟保撰-西藏學漢文文獻編輯室編-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5。8西漢會要-(宋)徐天麟撰--中華書局-1955。7西漢會要(全二冊)-(宋)徐天麟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西夏陵墓出土殘碑粹編-寧夏博物館發(fā)掘整理-李范文編釋-文物出版社-1984。11西學東漸記(走向世界叢書)-容閎撰-徐鳳石、惲鐵樵原譯張叔方補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西學東漸記。游美洲日記。隨使法國記。蘇格蘭游學指南(走向世界叢書)-容閎、祁兆熙、張德彝、林汝耀等撰--岳麓書社-1985。7西洋朝貢典錄(中外交通史籍叢刊)-(明)黃省曾撰-謝方校注-中華書局-1982。9西洋蕃國志(中外交通史籍叢刊)-(明)鞏珍撰-向達校注-中華書局-1961。8西洋雜志(走向世界叢書)-(清)黎庶昌撰-喻岳衡、朱心遠點校-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6先撥志始-(明)文秉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先撥志始(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影印-1982。12咸賓錄(中外交通史籍叢刊)-(明)羅日褧撰-余思黎點校-中華書局-1983。3湘軍志。湘軍志平議。續(xù)湘室志(湘軍史??唬?王闿運、郭振墉、朱德棠撰--岳麓書社-1983。11襄陽耆舊記校注-(晉)習鑿齒撰-舒焚、張林川校注-荊楚書社-1986。12小腆紀傳(全二冊)-(清)徐鼒撰--中華書局-1958。12小腆紀年附考(全二冊)-(清)徐鼒撰-王崇武點校-中華書局-1957。5??酚浖馑麟[正義札記(全二冊)-(清)張文虎撰--中華書局-1977。8校正三輔黃圖-(六朝)佚名撰-張宗祥校錄-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6新舊五代史人名索引-張萬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新唐書(全二十冊)-(宋)歐陽修、(宋)宋祁撰--中華書局-1975。2新唐書吐蕃傳箋證-王忠撰--科學出版社-1958。9新五代史(全三冊)-(宋)歐陽修撰-(宋)徐無黨注-中華書局-1974。12新譯簡注蒙古秘史-道潤梯步譯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3信及錄-(清)林則徐等撰--神州國光社-1951。8信及錄(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清)林則徐等撰-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影印-1982。5刑臺法律---中國書店影印-1990?! ⌒膛_法律(一函十二冊)---北京市中國書店影印-1985。

      邢襄題稿。樞垣初刻-(明)李永茂撰--中華書局-1958。12續(xù)藏書-(明)李贄撰-張光澍點校-中華書局-1959。10續(xù)敦煌實錄-(清)張澍輯-李鼎文校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6續(xù)后漢書(全三冊)-(元)郝經撰--商務印書館-1958。5續(xù)通鑒紀事本末(全二十五冊)-(清)李銘漢編--古籍出版社-1957。11續(xù)資治通鑒-(清)畢沅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5續(xù)資治通鑒(全十二冊)-(清)畢沅撰-標點資治通鑒小組點校-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新1版-1957。81964。10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二冊至第六冊)-(宋)李燾撰-上海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中華書局-1979。8-1980。1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二十五冊)-(宋)李燾撰-上海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中華書局-1991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二十一至二十五冊)-(宋)李燾撰-上海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中華書局-1990。10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七至十五冊)-(宋)李燾撰-上海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中華書局-1985。11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十六至二十冊)-(宋)李燾撰-上海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華東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中華書局-1986。5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全五冊)-(宋)李燾撰-(清)黃以周等輯補-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6。2學林(學術筆記叢刊)-(宋)王觀國撰-田瑞娟點校-中華書局-1988。1鹽法通志(五函四十冊)-周慶云纂--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1揚州十日記(中國歷史研究資料叢書)-中國歷史研究社編--上海書店影印-1982。1一斑錄-(清)鄭光祖撰--中國書店影印-1990。111991。

      夷俗記校注-(明)蕭大亨撰-崔春華校注-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8疑獄集。折獄龜鑒校釋-楊奉琨校釋--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11義和團檔案史料續(xù)編(全二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編--中華書局-1991?! ×x和團史料(全二冊)(近代史資料叢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5異號類編-(清)史夢蘭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1?! ‘愄栴惥?(清)史夢蘭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

      繹史(五函五十冊)-(清)馬驌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益智編-(明)孫能付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12雍乾兩朝鑲紅旗檔-美嘉錄譯-佟永功校-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2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第十一至二十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整理-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7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摺匯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整理-江蘇古籍出版社影印-l989。8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摺匯編(第十一至二十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整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永歷實錄-(明)王夫之撰-鷗建鴻等校注-岳麓書社-1982。9永歷實錄。所知錄-(清)王夫之、(清)錢秉鐙撰-余行邁等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語林(全四冊)(四庫全書選輯)-(明)何良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3。12聿門雜記。天津事跡紀實聞見錄-(清)張燾、佚名撰-丁綿孫、王黎雅、羅澍偉點校-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11豫變紀略(明末清初史料選刊)-(清)鄭廉撰-王興亞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6鴛鴦湖棹歌-(清)朱彝尊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9元朝典故編年考(一函四冊)-(清)孫承澤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11元朝秘史注(全四冊)-(清)李文田注--中華書局-1962。12元代白話碑集錄-蔡美彪編--科學出版社-1955。2元代白蓮教資料匯編-楊訥編--中華書局-1989。6元代法律資料輯存(元代史料叢刊)-黃時鑒輯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6元代農民戰(zhàn)爭史料匯編(全三冊)-楊訥、陳高華編--中華書局-1985。12元典章---中國書店影印-1990。10元秘書監(jiān)志(全二冊)-(元)王士點、商企翁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8。11元史(全十五冊)-(明)宋濂等撰--中華書局-1976。4元史本證(全二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清)汪輝祖撰-姚景安點校-中華書局-1984。1元史二種-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影印-1989。12元史紀事本末-(明)陳邦瞻編-(明)臧懋循補輯(明)張溥論正-中華書局-1955。6元史紀事本末-(明)陳邦瞻撰-王樹民點校-中華書局-1979。4元史譯文證補校注-田虎編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元史譯文證補校注-田虎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8越絕書-(東漢)袁康、吳平輯錄-樂祖謀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越絕書(附:清錢培名、俞樾札記二種)--張宗祥校注-商務印書館-1956。12早期日本游記五種(走向世界叢書)-(清)羅森等撰-王曉秋點史鵬校-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3戰(zhàn)國策-(漢)劉向編-(漢)高誘注-商務印書館-1958。4戰(zhàn)國策-(漢)劉向編-(漢)高誘注-上海書店影印-1987。1戰(zhàn)國策(全六冊)-(漢)劉向編-(漢)高誘注-天津人民出版社-1958戰(zhàn)國策(全三冊)-(漢)劉向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戰(zhàn)國策新校注(全二冊)--繆文遠撰-巴蜀書社-1987。9戰(zhàn)國策選譯--朱友華選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戰(zhàn)國策譯注--孟慶祥譯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8昭代典則(一函八冊)-(明)黃允升輯--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11趙爾豐川邊奏牘-吳豐培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8折獄龜鑒譯注-(宋)鄭克編撰-劉俊文譯注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折獄新語注釋(崇禎本)-(明)李清撰-陸有珣等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12貞觀政要-(唐)吳兢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9貞觀政要譯注--葉光大等譯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真臘風土記校注(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元)周達觀撰-夏鼐校注-中華書局-1981。3鄭成功滿文檔案資料選譯(清代臺灣檔案史料叢刊)-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輯部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部選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9鄭和航海圖(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向達整理--中華書局-1961。9職官分紀-(宋)孫逢吉撰--中華書局-1988。2質疑刪存。識小編。讀書雜記(學術筆記叢刊)-(清)張宗泰等撰-吳新成等點校-中華書局-1988。3中國傣族史料輯要-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編--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清代朱批奏摺財政類目錄(第一分冊:田賦)-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

      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干函電匯編第二卷:1878一1881-陳霞飛主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91。

      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干函電匯編第一卷:1874一1877-陳霞飛主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91。

      中國歷代食貨志匯編簡注(上冊)-王子英等注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5。1中國歷代食貨志匯編簡注(下冊)-王子英等注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7。9中國歷代食貨志匯編簡注(中冊)-王子英等注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6。10中國歷史研究法-梁啟超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中日戰(zhàn)爭(第二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xù)編)-戚其章主編--中華書局-1989。3中西紀事-(清)夏燮撰-高鴻志點校-岳麓書社-l988。2中興小紀(八閩文獻叢刊)-(宋)熊克撰-顧吉辰、郭群一點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9眾家編年體晉史-(清)湯球、(清)黃奭輯-喬治忠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8周禮注疏(附??庇洠?(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周書(全三冊)-(唐)令狐德棻等撰--中華書局-1971。11周書后案-陳漢章撰--中華書局-1959。12諸葛武侯集-(蜀)諸葛亮撰-(

作者:

警寤鐘

  • 版本:清代小說集。草閑堂刋本。四卷十六回。作者:題“云陽(一作溧水)嗤嗤道人編著”,“廣陵琢月山人校閱”。嗤嗤道人又有《五鳳吟》、《催曉夢》。

    內容:本書每四回一卷,以仁厚、忠義、孝悌、節(jié)烈四個主旨,敘述四則故事。

作者:嗤嗤道人

書述

  • 李煜(九三七年——九七八年),即李后主,五代南唐國主。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徐州(今屬江蘇)人。國亡后為宋所俘,后被毒死。善詩文,音樂、書畫,尤工詞。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中主)的作品,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書述》言書有七字法,謂之“撥鐙”,自衛(wèi)夫人并鐘、王,傳授于歐、顏、褚、陸等,流傳于此時。




    壯歲書亦壯,猶嫖姚十八從軍,初擁千騎,憑陵沙漠,而目無勍敵;又如夏云奇峰,畏日烈景,縱橫炎炎,不可向邇,其任勢也如此。老來書亦老,如諸葛亮董戎,來睿接敵,舉板輿自隨,以白羽麾軍,不見其風骨,而毫素相適,筆無全鋒。噫,壯老不同,功用則異,唯所能者可與言之。書有七字法,謂之“撥鐙”,自衛(wèi)夫人并鐘、王,傳授于歐、顏、褚、陸等,流傳于此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孤以幸會得受誨于先生。奇哉,是書也!非天賦其性,口受要訣,然后研功覃思,則不能窮其奧妙’安得不秘而寶之!所謂法者,擫壓、鉤提、抵拒、導送是也。此字今有顏公真卿墨跡尚存于世,余恐將來學者無所聞焉,故聊記之。

    擫者,擫大指骨上節(jié),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干鉤。
    壓者,捺食指著中節(jié)旁。
    鉤者,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向下。
    揭者,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際揭筆,今向上。
    抵者,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者,中指鉤筆,名指拒定。
    導者,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者,小指送名指過左。

作者: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