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苔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植物形態(tài)】條滸苔藻體亮綠色或暗綠色,高可達40厘米左右;多細長分枝,一般分枝2~3回,有時分枝毛狀或較寬。藻體自基部到頂端細胞排列成縱列。體厚26~70微米。多生于中潮帶、內灣泥底,潮間帶的洼地水沼中生長更繁盛。分布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及臺灣、廣東沿岸。

    干苔在民間亦作食用,品種很多,常數(shù)種混雜一起。除上述條滸苔外,尚有育枝滸苔(我國沿海各地皆有分布)、扁滸苔(常見于黃海、渤海沿岸,臺灣亦產)、腸滸苔(遍布我國南北沿海)等。

  • 詳細解釋


     【干苔的功效介紹】: 干苔 (《食療本草》)

    【別名】海苔菜(《本草匯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干苔,海苔也,彼人干之為脯。蘇恭以此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來源】為石莼科植物條滸苔的藻體。

    【植物形態(tài)】條滸苔藻體亮綠色或暗綠色,高可達40厘米左右;多細長分枝,一般分枝2~3回,有時分枝毛狀或較寬。藻體自基部到頂端細胞排列成縱列。體厚26~70微米。多生于中潮帶、內灣泥底,潮間帶的洼地水沼中生長更繁盛。分布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及臺灣、廣東沿岸。

    干苔在民間亦作食用,品種很多,常數(shù)種混雜一起。除上述條滸苔外,尚有育枝滸苔(我國沿海各地皆有分布)、扁滸苔(常見于黃海、渤海沿岸,臺灣亦產)、腸滸苔(遍布我國南北沿海)等。

    【采集】冬、春間采取。

    【性味】咸,寒。

    ①《嘉祐本草》:咸,寒。

    ②《本草匯言》:咸,微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干苔的功效】軟堅,消結,化痰。

    治癭瘤、瘰疬,煩熱鼻衄。

    ①陶弘景:治癭瘤結氣。

    ②孟詵:治痔,殺蟲。

    霍亂嘔吐不止,煮汁服。

    ③《本草拾遺》:心腹煩悶者,(干苔)冷水研如泥,飲之。

    ④《日用本草》:消茶積。

    ⑤《綱目》:燒末吹鼻止衄血;湯浸搗敷手背腫痛。

    ⑥《隨息居飲食譜》:清膽,消瘰疬、癭瘤,泄脹,化痰,治水土不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外用:搗敷。

    【宜忌】①孟詵:苔脯食多,發(fā)瘡疥,令人痿黃少血色。

    ②《日用本草》:有咳嗽人不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