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腸易激綜合征診治共識意見

    腸易激綜合征診治共識意見(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一、前言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yōu)樘卣鞯墓δ苄阅c病,該病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tài)學改變和生化異常。各地研究的報道顯示IBS是一種世界范圍內的多發(fā)病,西方國家人群患病率為5%-24%,其中25%以上的患者為此而就診,每年花費高額的醫(yī)療費用,并且患者的生存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國1996年北京的一份調查顯示人群患病率按Manning標準和羅馬標準分別為7.26%和0.82%,其中有20%患者頻繁就診。2001年廣州的一份調查顯示人群按羅馬II標準患病率為5.6%,就診率為22.4%??梢?,IBS在我國也是值得重視的醫(yī)療問題。

    IBS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IBS屬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IBS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主要是胃腸動力和內臟感知異常,而造成這些變化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已知心理社會因素與IBS發(fā)病有密切關系。近年來已注意到腸道急性感染后在易感者可引起IBS。腦-腸軸神經(jīng)-內分泌調節(jié)功能失調以及影響該調節(jié)功能的腸道免疫系統(tǒng)的異常,近年已受到重視。

    二、診斷標準、分型與診斷步驟

    (一) 診斷標準 推薦采用目前國際認同的1999年提出的IBS羅馬II診斷標準:

    一、過去12個月至少累計有12周(不必是連續(xù)的)腹痛或腹部不適,并伴有如下3項癥狀的2項:

    1.腹痛或腹部不適在排便后緩解

    2.腹痛或腹部不適發(fā)生伴有排便次數(shù)的改變

    3.腹痛或腹部不適發(fā)生伴有糞便性狀的改變二、以下癥狀不是診斷所必備,但屬IBS常見癥狀,這些癥狀越多則越支持IBS的診斷:

    1.排便頻率異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

    2.糞便性狀異常(塊狀/硬便或稀/水樣便)

    3.糞便排出過程異常(費力、急迫感、排便不凈感)

    4.粘液便

    5.胃腸脹氣或腹部膨脹感

    三、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tài)學改變和生化異常

    (二)分型 根據(jù)臨床癥狀,可分為腹瀉為主型、便秘為主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3個亞型:

    1、腹瀉為主型:符合下列癥狀②、④、⑥項之1項或以上,而無①、③、⑤項;或有②、④、⑥項之2項或以上,可伴①、⑤項之中1項,但無③項。

    2、便秘為主型:符合下列癥狀①、③、⑤項之1項或以上,而無②、④、⑥項;或有①、③、⑤項之2項或以上,可伴②、④、⑥之中1項。

    3、腹瀉便秘交替型:下列癥狀交替出現(xiàn)。

    注:分型依據(jù)的癥狀:①每周排便<3次;② 每天排便>3次;③ 塊狀或硬便;④ 稀爛便或水樣便;⑤ 排便費力;⑥ 排便急迫感。

    關于診斷標準的說明 IBS診斷標準以癥狀學為依據(jù)。羅馬II診斷標準是根據(jù)近年流行病學及臨床研究的證據(jù),對以往提出的診斷標準的修改。該診斷標準體現(xiàn)了如下幾個重要原則:診斷應建立在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 IBS屬腸道的功能性疾??;強調腹痛或腹部不適與排便的關系,體現(xiàn)IBS作為一個特定的癥候群有別于其它腸道功能性疾?。ㄈ绻δ苄愿篂a、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痛等)。該診斷標準將判斷的時程延長至12個月,規(guī)定其間至少有12周時間有癥狀,但可以不連續(xù),反映了本病慢性、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可使器質性疾病特別是腸道腫瘤的漏診機率降低。該診斷標準在必備條件中沒有對排便次數(shù)和糞便性狀作硬性規(guī)定,只強調腹部不適或腹痛伴隨有排便次數(shù)和糞便性狀的改變,可使更多病例得到診斷,提高了診斷的敏感性。

    (三)診斷步驟 在嚴格遵循上述診斷標準并排除器質性疾病基礎上作出IBS的診斷。檢查方法的選擇,要求既不漏診器質性疾病,又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以免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及精神負擔。

    1.詳細的病史詢問和細致的系統(tǒng)體格檢查 這項至關重要,當發(fā)現(xiàn):

    伴有報警癥狀和體征,包括發(fā)熱、體重下降、便血或黑糞、貧血、腹部包塊以及其它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釋的癥狀和體征者,應作相關檢查以徹底查明病因;新近出現(xiàn)持續(xù)的大便習慣(頻率、性狀)改變或與以往發(fā)作形式不同或癥狀逐步加重者、有大腸癌家族史者、年齡等于或大于40歲者,應將結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X線檢查列為常規(guī)。

    無上述情況、年齡在40歲以下、一般情況良好、具有典型IBS癥狀者,糞便常規(guī)(紅、白細胞、隱血試驗、寄生蟲)為必要的檢查??梢暻闆r選擇相關檢查;也可先予治療,視治療反應,有必要時再選擇進一步檢查。

    2.實驗室和器械檢查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與需要鑒別的的器質性疾病,選擇相關檢查。

    注:科研病例選擇,下列項目為基本的必備檢查:

    (1)血、尿、糞(紅、白細胞、隱血試驗、寄生蟲)常規(guī),糞便細菌培養(yǎng);

    (2)血生化(血糖、肝、腎功能檢查)、血沉;

    (3)結腸鏡或鋇劑灌腸X線檢查;

    (4)腹部B超檢查。

    3.隨診 有助于發(fā)現(xiàn)隱匿的器質性疾病。

    三、治療原則

    治療目的是消除患者顧慮,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治療原則是在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基礎上,根據(jù)主要癥狀類型進行對癥治療和根據(jù)癥狀嚴重程度進行分級治療。注意治療措施的個體化和綜合運用。

    (一)一般治療 告訴患者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并詳細解釋疾病的性質,以解除患者的顧慮和提高對治療的信心,是治療最重要的一步。通過詳細病史詢問,了解患者求醫(yī)原因(如恐癌心理),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力求發(fā)現(xiàn)誘發(fā)因素(如飲食因素、某些應激事件等)并設法予以祛除。提供膳食和生活方式調整的指導建議,可能有助于緩解癥狀。對失眠、焦慮者適當予以鎮(zhèn)靜劑。在整個診治過程中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取得患者信任是IBS治療的基礎,輕癥患者可能因此而不需要更多的進一步治療。

    (二)針對主要癥狀的藥物治療 對癥狀明顯者,可酌情使用藥物控制癥狀,常用藥物包括:

    1.解痙劑 腹痛可使用抗膽堿能藥如阿托品、普魯苯辛、崀菪堿等,但應注意不良反應。也可使用相對特異性腸道平滑肌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如匹維溴銨。

    2.止瀉藥 腹瀉可選用洛哌丁胺或復方地芬諾酯,但注意便秘、腹脹的不良反應。輕癥者可選用吸附劑,如雙八面體蒙脫石等。

    3.導瀉藥 便秘可使用導瀉藥,一般主張使用作用溫和的輕瀉藥以減少不良反應和藥物依賴性。常用的有容積形成藥如歐車前制劑或甲基纖維素,滲透性輕瀉劑如聚乙二醇(PEG4000)、乳果糖或山梨醇。

    4.腸道動力感覺調節(jié)藥 新近報道5-HT4受體部分激動劑替加色羅對改善便秘、腹痛、腹脹有效,適用于便秘型IBS患者。

    5.抗抑郁藥 對腹痛癥狀重而上述治療無效,特別是伴有較明顯精神癥狀者可試用。

    (三)心理行為治療

    癥狀嚴重而頑固,經(jīng)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考慮予心理行為治療。這些療法包括心理治療、認知治療、催眠療法、生物反饋等。

    (四)其它

    近年有使用益生菌治療IBS的報道,對其療效及作用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

    (五)中醫(yī)中藥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03年3月于廣州)

更多中藥材
  • 通過艾灸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并且對身體有很多好處,比如進行艾灸能夠行氣通絡,還能夠扶陽固脫以及拔毒泄熱等。不僅如此,艾灸還有很不錯的防病保健效果。在《黃帝內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提出過可以通過艾灸來預防狂犬病的理論。如果艾灸的穴位選擇得當,可以起到延年......
  • 腦血管硬化其實現(xiàn)代人高發(fā)的一種疾病,是動脈硬化中的一種,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很有可能會引起中風甚至還會威脅到生命健康,同時我們也知道這種腦血管硬化的疾病在初期發(fā)作的時候主要會有頭暈冰痛,惡心等問題,而到了中期的時候又會出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問題。......
  •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的免疫力差的話,那么身體的抵抗力其實也都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的,可以說良好的免疫力就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個根本的方法,因此對于那些抵抗力不好的朋友來說日常一定要想辦法增強自己的免疫力,而要增強自己的力首先就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免疫......
  • 春季萬物生發(fā),其實是最容易拉肚子的,由其是一些腸胃不是很好的朋友更很容易會有拉肚子的問題,而拉肚子事實上對一個人的身體危害也是很大的,如果處理不當?shù)脑?,也是會引起很多的并發(fā)癥的,同時我們也知道拉肚子是一種病從口入的疾病,因此日常如果有拉肚子......
  •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口臭的問題,口臭的人只要一開口說話,就會給人一種很不好的感覺,可以說口臭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會影響到個人的人際關系的,因此對于有口臭的問題的人來說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并針對性的治療,而要治療口臭的問題,首先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