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從宮廷謀殺案說到附子

    據(jù)《漢書》記載,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大將軍霍光的妻子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想法謀害當(dāng)時的皇后許氏。許氏分娩之后,霍光的妻子就脅迫御醫(yī)淳于衍利用服藥的機會進行謀害。淳于衍暗中將搗好的中藥附子帶進宮中,偷偷摻合在許皇后要吃的藥丸內(nèi)。許皇后服藥后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適,很快昏迷死亡。

    附子是一味劇毒藥,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旁生塊根(子根),大辛大熱,含有許多生物堿類,如烏頭堿、次烏頭堿、中烏頭堿等。藥理實驗指出,口服0.2毫克烏頭堿,即可產(chǎn)生中毒癥狀,表現(xiàn)為口腔、咽喉部刺痛、燒灼感,口唇及舌頭的麻木感,語言不流利,舌體不靈活;重者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眼花,四肢肌肉強直,陣發(fā)性抽搐,牙關(guān)緊閉,甚至引起心室顫動、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鑒于此,古往今宋,不少醫(yī)生對它的使用都持慎重態(tài)度。

    然而,中醫(yī)理論認(rèn)為,藥物的有毒無毒是相對的,“有是證,用是藥”,根據(jù)病人的“證”選用劇毒藥物,藥物的針對性強,能夠發(fā)揮其專注、強大、峻猛的治療作用。此時有毒之藥就成了有益之品。

    以傳統(tǒng)的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dǎo),遵循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是發(fā)揮劇毒類藥物臨床效應(yīng)、有效防止其毒副作用的根本措施。如附于是大毒之品,由于有回陽救逆,除濕散寒的良好作用,故在臨床上有廣泛用途。我們還可配伍其它藥物,以起到增效減毒的效果。如“四逆湯”以附子配干姜、炙甘草主治少陰虛寒證,姜、草即增強了附子的回陽救逆之功,又緩解了它的毒性,具有一箭雙雕之效果。同時,“久煎”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煎煮的時間越長,其毒性越小。

    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學(xué)家,能夠把附子馴服得俯首聽命,用它的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追復(fù)散失的元陽,常能收到立竽見影的效果,確是一個神來之筆。醫(yī)圣張仲景就很善于用附子治病,在他著的《傷寒論》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條;《金匱要略》中,用附子者,有11方,16條。著名方劑附子湯、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等,都是屢用屢驗、經(jīng)久不衰的名方,用之得當(dāng),療效絕佳。

    《本草正義》寫道:附子“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jīng)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里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nèi)徹外,凡三焦經(jīng)絡(luò),諸臟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附子若與其它藥物配伍,則更有良好的效果。

    附子配麻黃,能夠溫肺化飲治療肺脹。臨床凡是咳喘頻發(fā),咯痰清稀,脊背寒冷,舌苔白膩等陽虛飲凝證者,取小青龍湯(麻黃、桂枝、芍藥、細(xì)辛、干姜、甘草、五味子、半夏)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附子大辛大熱,不僅祛寒,而且燥濕,與退黃專藥茵陳相使而用,溫陽化濕,治療陰黃有良好的效果。附子其氣親下,善補腎陽,溫膀胱之氣,與石葦?shù)惹謇苤畡┩?,可以溫陽行氣,通淋排石。附子配大黃,可以溫陽泄?jié)嶂侮P(guān)格,大黃為降濁之要藥,有祛濁通腑之力,惟其性寒涼,久服必伐腎陽;附子辛熱,功能溫散寒濁而開閉結(jié),并能抑制大黃性寒而保存其走泄之性,兩藥合用,共成溫散寒濁、苦辛通降之劑,而奏通關(guān)除格之功。附子主入手少陰心經(jīng),能夠大補心陽,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氣,用以治療胸痹,有一舉三得之妙。特別是與生脈飲同用,既生脈養(yǎng)飲,又振奮陽氣,效果更好。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對附子進行了較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附子可使原來低下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合成率提高,并能興奮腦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調(diào)節(jié)性激素;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增強機體抵抗力;還有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祛除寒冷的作用。

    現(xiàn)在用熟附子已經(jīng)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可以治療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應(yīng)由醫(yī)生根據(jù)病情使用。

    在冬季,附子燉羊肉,是虛寒證老人的優(yōu)良補品。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附子補陽,羊肉暖中補虛,既有食補的作用,又有藥補的效能,相得益彰,兩全其美。具體方法是取1~2斤羊肉,洗凈,切塊,放入鍋中,加水,再加入制附子30g,配適量大茴、小茴、桂皮、甘草、生姜等作料,武火燒沸后,再用文火慢燉2~3個小時。兩三個小時的慢燉,能使烏頭堿水解破壞,食用是安全的。老年體虛、咳嗽氣喘、體溫偏低、畏寒肢冷等慢性病患者,在冬季進補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嚼食藥渣。

更多中藥材
  • 紫草油是臨床治療燒燙傷的長備外用藥,文獻中有醫(yī)院自制紫草油的報道,處方均為紫草、當(dāng)歸、地榆、黃芩、黃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藥組成,以麻油加熱提取。紫草油的臨床應(yīng)用慢性潰瘍多發(fā)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環(huán)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見疾病之一,無論是急性或慢......
  • 金不換,原名為羅勒,別名金不換(梅州、潮汕),臭蘇(潮陽),香菜仔(普寧),魚生菜(汕頭、揭陽),九層塔(普寧、揭陽、廣州、汕頭、潮陽),魚生菜、香菜、九層塔、光明子、金不換(南澳),魚香草、羅勒(惠陽)、蘭香(我國北方部分地區(qū)稱為蘭香)。......
  • 我們平時吃什么東西,一般只是取它的某一個部分,比如說蘋果,我們只吃它的果實就可以了,而它的葉子還有還有樹干都不是我們想要的;還比如說茶葉,也是只需要采摘下它的葉子就足夠了,其他的部分對于我們來說意義并不大;一般來說自然界的規(guī)律就是這樣的,但......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孕婦能不能吃沙姜呢?1、沙姜的功效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镀穮R精要》:辟穢氣;為末擦牙,祛......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吃沙姜,因為沙姜具有很大的功能和效用,人們也愿意食用,那么,沙姜可以長期被人們服用嗎?1、沙姜沙姜別名山柰、三萘子、三賴、山辣,沙姜的功效是行氣溫中、消食、止痛,沙姜的作用是治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陰虛血虧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