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熱敷有干熱、濕熱兩種。干熱敷比較方便;濕熱敷穿透力強消炎作用好。熱敷適用于初起的癤腫、麥粒腫(針眼)、肌炎、痛經、風寒引起的腹痛、腰腿痛以及突然排尿困難等。但對于24小時內的外傷不宜熱敷。
熱水袋法:將水溫約為60~70℃的熱水,灌入熱水袋約2/3左右,慢慢將熱水袋的空氣排出,擰緊蓋子,倒提水袋檢查是否漏水,然后將熱水袋表面擦干,用前臂內測試試,應以不燙為宜,用毛巾包裹好,放在病人需要的部位。給病人放熱水裝后,如發(fā)現局部皮膚有發(fā)紅等異常改變,應暫停用。
對小兒或老年人,或為癱瘓、浮腫、循環(huán)不良及昏迷的病人使用熱水袋時,水溫應略低些,以50℃左右為宜。
熱濕敷法:先在需熱敷的局部皮膚上涂些油(凡士林、食用油),蓋上一層薄布,將小毛巾或舊布折成塊,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敷在患處,上面再加蓋干毛巾,以保持熱度。敷布溫度以病人能耐受不覺燙為原則,約3~5分鐘更換一次,敷20~30分鐘。也可在敷布上放熱水袋保持溫度。但眼鼻部癤腫可以用熱水杯蒸氣熏敷,效果不錯,方法是:將大口水杯灌入半杯開水,患者將眼或鼻對準杯口,距水杯5~10cm,以能夠耐受為度,用大毛巾將整個頭部與水杯一起蒙住,熏蒸20分鐘即可。
要注意,熱濕敷的毛巾或布塊敷前要擰干,過濕會燙傷皮膚。熱濕敷后不要馬上外出,否則容易著涼感冒。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熱敷有干熱、濕熱兩種。干熱敷比較方便;濕熱敷穿透力強消炎作用好。熱敷適用于初起的癤腫、麥粒腫(針眼)、肌炎、痛經、風寒引起的腹痛、腰腿痛以及突然排尿困難等。但對于24小時內的外傷不宜熱敷。
熱水袋法:將水溫約為60~70℃的熱水,灌入熱水袋約2/3左右,慢慢將熱水袋的空氣排出,擰緊蓋子,倒提水袋檢查是否漏水,然后將熱水袋表面擦干,用前臂內測試試,應以不燙為宜,用毛巾包裹好,放在病人需要的部位。給病人放熱水裝后,如發(fā)現局部皮膚有發(fā)紅等異常改變,應暫停用。
對小兒或老年人,或為癱瘓、浮腫、循環(huán)不良及昏迷的病人使用熱水袋時,水溫應略低些,以50℃左右為宜。
熱濕敷法:先在需熱敷的局部皮膚上涂些油(凡士林、食用油),蓋上一層薄布,將小毛巾或舊布折成塊,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敷在患處,上面再加蓋干毛巾,以保持熱度。敷布溫度以病人能耐受不覺燙為原則,約3~5分鐘更換一次,敷20~30分鐘。也可在敷布上放熱水袋保持溫度。但眼鼻部癤腫可以用熱水杯蒸氣熏敷,效果不錯,方法是:將大口水杯灌入半杯開水,患者將眼或鼻對準杯口,距水杯5~10cm,以能夠耐受為度,用大毛巾將整個頭部與水杯一起蒙住,熏蒸20分鐘即可。
要注意,熱濕敷的毛巾或布塊敷前要擰干,過濕會燙傷皮膚。熱濕敷后不要馬上外出,否則容易著涼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