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鐵笛丸

    《壽世保元》卷六:鐵笛丸處方

    當(dāng)歸(酒洗)30克 懷熟地黃30克 懷生地黃30克 天門冬(去心,鹽炒)15克 黃柏(蜜炒)30克 知母15克 麥門冬(去心,鹽炒)15克 玄參9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訶子15克 阿膠(炒)15克 人乳250毫升 牛乳250毫升 烏梅肉15個(gè) 甜梨汁250毫升

    制法

    上藥除人乳、牛乳、梨汁外,均為細(xì)末,以二乳、梨汁加煉蜜拌勻?yàn)橥?,如黃豆大。

    功能主治

    治聲嘶失音。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訶子湯下;蘿卜湯亦可。

    摘錄《壽世保元》卷六《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鐵笛丸處方

    訶子肉300克 茯苓300克 桔梗600克 青果120克 麥冬300克 貝母600克 風(fēng)凰衣30克 瓜蔞皮300克 甘草600克 玄參(去聲)300克

    制法

    共研為細(xì)粉,過羅,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

    潤肺利咽。治肺熱咽干,失音聲啞。

    用法用量

    每服2丸,日服三次,溫開水送下,或噙化。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之物。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明·《壽世保元》:鐵笛丸組成

    當(dāng)歸(酒洗)(30克)、懷熟地黃(30克)、懷生地黃(30克)、天門冬(去心,鹽炒)(15克)、黃柏(蜜炒)(30克)、知母(15克)、麥門冬(去皮,鹽炒)(10克)、玄參(9克)、白茯苓(去皮)(30克)、訶子(15克)、炒阿膠(15克)、人乳(250毫升)、牛乳(250毫升)、烏梅肉15個(gè)、甜梨汁(250毫升)。

    用法

    原方無劑量。用法:上藥研為細(xì)末,加入乳1碗、甘梨汁1碗、牛乳1碗,煉蜜為丸。每服6克,每日3次。

    功效

    清熱潤肺利音。

    主治

    主治肺熱咽干,聲音嘶啞或咽喉腫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慢性咽炎等病癥。

    慢性咽炎:以本方含服治療64例,與銀黃含化片治療62例對照。療程為2個(gè)月,以臨床癥狀的消失判斷療效。結(jié)果:治療組治愈11例,顯效28例,有效16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5.9%;對照組治愈5例,顯效17例,有效23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72.6%。(《中醫(yī)藥導(dǎo)報(bào)》2007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傷津之失音證。方用熟地黃、玄參、知母、黃柏等滋腎陰、瀉相火;天門冬、麥門冬等滋陰清肺熱;訶子利咽開音。臨床應(yīng)用以聲音嘶啞、咽干、口渴為辨證要點(diǎn)。

    方歌

    《壽世保元》鐵笛丸,兩冬兩地歸母柏,玄參苓訶炒阿膠,烏梅梨汁人牛乳。

    摘錄明·《壽世保元》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好醋、艾。制法好醋炆艾。功能主治驗(yàn)胎。主過月或月數(shù)未足,難明是否有孕者。用法用量服半盞后,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為痛,定無。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二......
  • 《楊氏家藏方》卷十五:艾附丸處方白艾葉 枳殼(去瓤,取凈)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當(dāng)歸(洗,焙)赤芍藥 沒藥(別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制法上藥為細(xì)末,將艾葉并枳殼用米醋于沙鍋內(nèi)煮,令枳殼爛,同艾細(xì)研為膏,和藥末為丸,如梧......
  • 處方破故紙2錢,五味子1錢半,肉豆蔻(面炮)1錢,吳茱萸7分,炒陳艾2錢,厚附片2錢。功能主治溫中暖臟。主妊娠虛寒,腰腹疼痛,精神不振,憎寒喜熱,少腹冷,小便清長,食少,舌淡苔白,脈沉遲。用法用量水煎,食遠(yuǎn)服。如胸脘不舒,去五味,加廣皮。摘......
  • 處方香附5兩(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鹽酒浸),蘄艾(醋煮)2兩,當(dāng)歸2兩,川芎1兩半,白芍1兩半,熟地黃(酒蒸)1兩半,黃芩1兩半,阿膠(酒蒸)1兩,臭椿根皮1兩。制法上為末,搗地黃、阿膠和勻,加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婦......
  • 《中國藥典》:艾附暖宮丸處方艾葉(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吳茱萸(制)80g 肉桂20g 當(dāng)歸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黃40g 黃芪(蜜炙)80g 續(xù)斷60g性狀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