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艾附暖宮丸

    《中國藥典》:艾附暖宮丸處方

    艾葉(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吳茱萸(制)80g 肉桂20g 當(dāng)歸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黃40g 黃芪(蜜炙)80g 續(xù)斷60g

    性狀

    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味甘而后苦、辛。

    炮制

    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1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理氣補(bǔ)血,暖宮調(diào)經(jīng)。用于子宮虛寒,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來腹痛,腰酸帶下。

    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規(guī)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仁齋直指附遺》卷二十六:艾附暖宮丸處方

    艾葉(大葉者,去枝、梗)90克 香附子(去毛)180克(俱要合時(shí)采者,用醋1升,以石罐煮一晝夜,搗爛為餅,慢火焙干)吳茱萸(去枝、梗)大川芎(雀腦者)白芍藥(酒炒)黃耆(取黃色、白色軟者)各60克 當(dāng)歸(酒洗)90克 續(xù)斷(去蘆)45克 生地黃30克(酒洗,焙干)官桂1.5克

    制法

    共為細(xì)末,米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經(jīng)暖官,養(yǎng)血安胎。婦人子宮虛冷,帶下白濁,面色萎黃,四肢疼痛,倦怠無力,飲食減少,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無顏色,肚腹時(shí)痛,久無子息。(不孕)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腹時(shí)用淡醋湯送下。

    注意

    服藥期間,忌惱怒、生冷。

    摘錄《仁齋直指附遺》卷二十六《直指附遺》卷二十六:艾附暖宮丸處方

    艾葉(大葉者,去枝梗)3兩,香附(去毛)6兩(俱要合時(shí)采者,用醋5升,以瓦罐煮1晝夜,搗爛為餅,慢火焙干),吳茱萸(去枝梗)2兩,大川芎(雀胎者)2兩,白芍藥(用酒炒)2兩,黃耆(取黃色、白色軟者)2兩,川椒(酒洗)3兩,續(xù)斷(去蘆)1兩5錢,生地黃(生用)1兩(酒洗,焙干),官桂5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上好米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暖子宮,調(diào)經(jīng)止痛。主婦人子宮虛冷,帶下白淫,面色萎黃,四肢酸痛,倦怠無力,飲食減少,經(jīng)脈不調(diào),血無顏色,肚腹時(shí)痛,久無子息。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前淡醋湯送下。

    注意

    戒惱怒、生冷。

    摘錄《直指附遺》卷二十六《回春》卷六:艾附暖宮丸處方

    南香附米1斤(4兩醋浸,4兩湯浸,4兩童便浸,4兩酒浸,各浸1宿,焙干),北艾葉(焙干,搗爛,去灰,醋浸,炒)4兩,當(dāng)歸1兩,川芎1兩,白芍(酒炒)1兩,熟地黃(姜汁炒)1兩,玄胡索子(炒)2兩,甘草(生用)8錢。

    制法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子宮虛寒,經(jīng)水不調(diào),小腹時(shí)痛,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空心米湯送下;酒亦可。

    摘錄《回春》卷六《女科切要》卷二:艾附暖宮丸處方

    艾葉、香附(四制)、玄胡、熟地、甘草。

    制法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血癖;子宮虛寒,經(jīng)水不調(diào),小腹時(shí)痛,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米湯送下。

    摘錄《女科切要》卷二《古今醫(yī)鑒》卷十一:艾附暖宮丸處方

    南香附子(去毛凈)1斤(分4制:酒浸4兩,醋浸4兩,鹽湯浸4兩,童便浸4兩,3日焙干,為細(xì)末),北艾葉(溫水洗凈、焙干,研爛,篩去灰,醋浸,炒干)2兩,當(dāng)歸(酒洗)2兩,川芎2兩,白芍(酒洗)2兩,熟地2兩。

    制法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理氣補(bǔ)血,調(diào)經(jīng)種子。主婦人百?。粙D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臨行作痛,子宮虛冷,不能孕育。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淡醋湯送下。

    各家論述

    1.《醫(yī)林纂要》:四物以榮肝血,艾、附以暖子宮,醋以斂之,使不妄行。要以溫養(yǎng)子珠,而為生物之本。

    2.《成方便讀》:凡婦人調(diào)經(jīng)一法,首先理氣,以氣順則血亦順也。夫血?dú)庹?,喜溫而惡寒,寒則難于生育,溫則易于成孕。故方中以香附理氣分,艾葉暖子宮,合四物而用,宜乎可治以上諸證也。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一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湯浸七次.焙干.為細(xì)末)、硫黃(明凈好者.研令極細(xì).用柳木槌子殺過),上等分。炮制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zāi)嚭蛣?,入臼?nèi)杵數(shù)百下,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除積冷,暖元臟,溫脾胃,進(jìn)飲食。治心腹一切倂癖冷氣,及年高風(fēng)秘、冷秘或泄瀉......
  • 處方半夏、紫蘇葉各等分。制法上為末,加蛤粉、神曲、蜘殼灰各等分,為末,以桃仁泥5錢,瓜蔞瓤1枚為丸。功能主治夏月無汗成久嗽病。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半蘇散,與劑型不符,據(jù)《醫(yī)部全錄》改。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一......
  • 處方神曲 半夏 豬苓各等分制法上藥研末,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燥濕利水。主濕熱下注,小便白濁。用法用量每服10~15克,溫開水送下。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六......
  • 處方半夏 白茯苓 熟蒼術(shù) 厚樸 廣皮 甘草功能主治健脾燥濕,化痰消飲。主治濕氣傷脾,痰飲內(nèi)停,嘔吐清水,胸脘飽悶。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 處方半夏15克 茯苓塊15克 川連3克 厚樸9克 通草24克功能主治燥濕利水。主治濕郁于脾,胸部痞滿,不饑不食。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通草成800毫升,再入余藥,煮成300毫升,分三次服。摘錄《溫病條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