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從《本經(jīng)疏證》來看烏頭赤石脂丸

    廈醫(yī)師有云:

    “因為年代過久,漢朝又是用竹簡寫書,難免脫落些文字,因此臨床上如果中醫(yī)按照金匱中的原方來制作丸劑是無效的,此方我將其中烏頭取出,改變另一味藥加進去之后,病人服后是一劑知,二劑已,目前只有我跟我的學生知道我刪改了烏頭這味藥,所以我改原名(烏頭赤石脂丸)成為烏金丸.”

    桂林古本:

    ------------------------------------------------------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兩 蜀椒一兩 附子五錢 干姜一兩 赤石脂一兩

    ------------------------------------------------------

    宋本:

    ------------------------------------------------------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 蜀椒一兩 附子半兩 干姜一兩 赤石脂一兩

    ------------------------------------------------------

    由桂林古本對照宋本來看烏頭這味藥劑量差別很大,可推知宋本有誤,所以服用無效.倪海廈醫(yī)師自制烏金丸,雖不知以何藥易之,但其必有高明之處,可謂殊途同歸,下面是《本經(jīng)疏證》對烏頭赤石脂丸方的闡述,摘抄如下:

    金匱要略烏頭赤石脂丸。聯(lián)用附子烏頭。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其義最為微妙。沈明宗曰。邪感心包。氣應(yīng)外俞。則心痛徹背。邪襲背俞。氣從內(nèi)走。則背痛徹心。俞藏相連。內(nèi)外之氣相引。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即經(jīng)所謂寒氣客于背俞之脈。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是也。夫藏為俞氣之所根。俞為藏氣之所駐。謂其連屬。則諸俞總在足太陽一經(jīng)。經(jīng)脈與藏并不相通也。故治俞者未必能藏。治藏者未必能及俞。附子烏頭以氣相屬。系不相連。而同施并投焉。則可知兩物為用。溫藏之寒。即能外及俞之痛。治俞之痛。即能內(nèi)及藏之寒。故方中蜀椒干姜赤石脂皆用一兩。并附子烏頭二物。亦僅及共數(shù)??梢婋m用二物。原若只用一味。而其感通呼吸之理。已寓于其間矣。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則栝樓根實并用。蘼蕪(川芎的苗)芎窮(窮加艸)并用。蜀漆恒山(這是什么?)并用。古人皆必有意義于其間。所當深長思者也。

    由此可見烏頭赤石脂丸中用“烏頭”未必就是錯誤,錯的只是量。

更多中藥材
  • 一,糖尿病肥胖引起的最常見的是糖代謝異常。體重增加后,脂肪含量增加,胰島功能相應(yīng)下降,胰島素降糖能力下降。因此,身體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補償這種能力的下降。臨床上稱這種狀態(tài)為胰島素抵抗。當身體的補償功能不足以彌補這種胰島素功能下降時,就會引......
  • 扁豆花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B。維生素C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其營養(yǎng)價值和飲食價值很高,適量的飲食對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補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從扁豆花的性味歸經(jīng)來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健脾、中暑、......
  • 姜,也被稱為生姜,姜,有獨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種常用的調(diào)味品,它可以使各種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幾片姜或放一點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話說:米飯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能增強和加速血液......
  • 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稱為三黃,因為它們都姓黃,但經(jīng)過仔細研究,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
  • 枸杞應(yīng)干燥、通風,避免高溫,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補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到治療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過黃過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購買時應(yīng)注意不要簡單地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