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秋食養(yǎng)生三部曲

    秋天,暑往寒來,氣候逐漸由熱變涼,人體陽氣開始潛藏于內(nèi)。秋季氣候變化較大,作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人來講,在飲食上要順應這種變化,并進行適當調(diào)整,注意以下三個階段的不同。

    初秋

    盡管暑熱未退,“秋老虎”頗兇,但在解暑降溫的同時,要適當減少冷飲以及寒涼食物的攝入。俗話說“秋瓜壞肚”,對各種瓜類宜少食,以防損傷脾胃陽氣。此時正值古人所稱長夏季節(jié),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由于濕易傷脾,可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以致出現(xiàn)食欲不振,因此,應適當加入扁豆、豇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煮粥食用,以助脾胃運化。另一方面,炎熱而又潮濕的氣候,極適于病菌繁殖,兼之人體胃腸功能經(jīng)盛夏消磨,處于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飲食稍有不慎,即可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fā)生,故要把好食品衛(wèi)生關,嚴防病從口入。入秋之后,可適當增加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攝入,如蛋白質(zhì)及碳水化合物等,以補充人體在夏日的消耗,但要注意,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大量進各種肉食,會增加脾胃負擔。根據(jù)“秋宜平補”的原則,宜選擇既有營養(yǎng)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魚、瘦肉、禽蛋、奶制品、豆類以及山藥、紅棗、蓮子等。俗話說“秋藕最補人”,可將糯米灌入藕眼中食用。

    仲秋

    伴隨自然萬物干枯萎黃,人體常反應出“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膚干裂、大便秘結等。對此,應從飲食上進行調(diào)理,注意預防秋燥。根據(jù)“燥者潤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則,一是適當多吃能夠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薺、橄欖、百合、銀耳、蘿卜、鱉肉、烏骨雞、鴨蛋、豆?jié){、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陰,宜進食帶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蘋果、芒果、楊桃、柚子、獼猴桃、檸檬、山楂等。另外,應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忌大辛大熱之品,以防助“燥”為虐,化熱生火,加重秋燥。秋天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將上述潤燥之品與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補充營養(yǎng),又能增液除燥。

    晚秋

    氣溫逐漸下降,在加強營養(yǎng)、增加食物熱量的同時,要注意少食性味寒涼的食品,并忌生冷。為預防冬季多發(fā)的咳喘之類呼吸系統(tǒng)疾病,除注意選食上述具有補肺益氣功效的食物外,還可用1~3個核桃肉(連紫衣)與1~3片生姜同嚼服食。對于需要在冬季進補的人來講,此時是調(diào)整脾胃,打“底補”的最佳時期。作為底補,芡實是最好食選,可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牛肉等食用,即能達此目的。經(jīng)過底補,脾胃健運,入冬就可放心進補,以此抵御嚴寒。

更多中藥材
  • 【護理要點】首先患者應有一個清新、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忌喧嘩、躁擾;家屬應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情感思想交流,不應歧視、冷漠患者,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排除患者各種煩憂。幫助患者戒除煙酒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颊叩娘嬍硲幸?guī)律,宜清香可口,富于均衡營養(yǎng)又易于消化。......
  • 專家指出,腫瘤病人有4種常見心理問題,而如何解決這些心理問題,對于增強病人的安全感與康復的信心意義重大。角色紊亂一個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個常態(tài)社會角色轉換成病人的角色。他需要停止平時擔任的工作,不能照顧家庭,反而需要親人照顧自己。專家介紹......
  • 1、辨證論治(1)肝胃不和主癥:胃脘脹滿疼痛,竄至兩脅,或噯氣、泛酸、呃逆、胸脅苦滿,納呆。舌質(zhì)淡紅或暗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治則: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2)氣滯血瘀主癥: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處,或可捫及腫塊,腹?jié)M不......
  • 胃癌病人在手術后會發(fā)生早期飽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打嗝、泛酸,不能消化足夠的營養(yǎng),體重下降等現(xiàn)象。再加上術后病人胃儲備能力丟失,會導致胃蛋白酶減少,蛋白質(zhì)消化不良,因此術后的飲食調(diào)養(yǎng)非常重要,否則會給放、化療帶來一定困難。胃癌術后的患者在......
  • 胃癌是常見惡性腫瘤,是消化系統(tǒng)最多見的腫瘤。在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惡性腫瘤之首,每年死于胃癌者達16萬人,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shù)的23%,占消化系統(tǒng)腫瘤死亡人數(shù)的50%。胃癌的病因與環(huán)境因素密切有關,飲食習慣與飲食結構、胃部良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