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荷包牡丹根

    《中藥大辭典》:荷包牡丹根拼音注音Hé Bāo Mǔ Dān Gēn別名

    土當(dāng)歸(《綱目拾遺》)。

    出處

    《汪連仕采藥書》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荷包牡丹根莖

    生境分布

    東北、西北、華北及云南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荷包牡丹(《花鏡》),又名:魚兒牡丹(《花鏡》),活血草(《綱目拾遺》)。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粗壯。葉對生,具長柄;3回羽狀復(fù)葉,小葉片倒卵形,深裂,基部楔形。總狀花序頂生,花生于一側(cè),彎垂;花梗具2苞;萼片小,鱗片狀,窄卵圓形;花瓣4,交叉排列為2層,外層稍聯(lián)合為心臟形,基部膨大成囊狀,上部有2短鈍距,粉紅色,內(nèi)層細(xì)長突出,包被在雌雄蕊外,粉白色;雄蕊多數(shù),成2組;花柱細(xì)長,柱頭盾狀2裂,子房上位,1室。蒴果細(xì)長圓形,種子細(xì)小,有冠毛。花期4~6月。

    化學(xué)成分

    全株含隱品堿、原阿片堿、血根堿、黃連堿,以及白屈菜紅堿、白屈菜玉紅堿、白屈菜黃堿、華紫堇堿、斯氏紫堇堿、牛心果堿等。

    性味

    《嶺南采藥錄》:"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①汪連仕《采藥書》:"用其根搗汁,酒沖服之,令人沉醉,金瘡之圣藥也。"

    ②《嶺南采藥錄》:"散血,消瘡毒,除風(fēng),和血。"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荷包牡丹根拼音注音Hé Bāo Mǔ Dān Gēn別名

    土當(dāng)歸、活血草。

    英文名Rhizome of Showy Bleedingheart出處

    出自《汪連仕采藥書》?!吨参锩麑?shí)圖考》:按此花北地極繁,過江漸稀,或以為即當(dāng)歸。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entra spectabilis(L.)Lem.[Fumaris spectabilis 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挖,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未見野生種,均為栽培品,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及西北各地有栽培。

    原形態(tài)

    荷包牡丹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無毛。根莖粗壯。莖帶紫紅色,基部有數(shù)枚大型黃棕色鱗片。葉對生;具長柄,葉片長達(dá)20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長柄;二回裂片柄短或無柄,2或3裂,裂片卵形或楔形,全緣或具1-3裂??偁罨ㄐ蝽斏蛞干ㄉ谝粋?cè),彎垂;花梗長1.5cm,基部具苞片2枚,鉆形;花兩側(cè)對稱;萼片2枚,披針形,長4-4.5mm,薔薇色,早落;花瓣4枚,長約2.5cm,外側(cè)2枚薔薇色,下部心形,囊狀,上部變狹,向外反曲,內(nèi)側(cè)2枚狹長,包被在雌雄蕊外,突出,白色,頂端內(nèi)面紫紅色,中部之上縊縮;雄蕊6枚合成2組;子房上位,1室,花柱細(xì)長,柱頭盾狀2裂。蒴果細(xì)長。種子細(xì)小,有冠毛。花期5月,果期5-6月。

    化學(xué)成分

    荷包牡丹全草含原阿片堿(protopine),隱品堿(cryptopine),血根堿(sanguinarine),白屈菜紅堿(chelerthrine),黃連堿(coptisine),白屈菜玉紅堿(chelirubine),白屈菜黃堿(chelilutine),紫堇定(corydine),二氧血根堿(dihydrosanguinarine),碎葉紫堇堿(cheilanthifoline),斯氏紫堇堿(scoulerine),網(wǎng)葉番荔枝堿(reticuline)和矢車菊素(cyanidin)的甙。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辛;苦;溫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活血;鎮(zhèn)痛。主金瘡;瘡毒及胃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酒煎服;或搗汁,酒沖服。

    各家論述

    1. 汪連仕《采藥書》:用其根搗汁,酒沖服之,令人沉醉,金瘡之圣藥也。

    2.《嶺南采藥錄》:散血,消瘡毒,除風(fēng),和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ài Piàn別名艾腦香(《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艾粉、結(jié)片(《藥材資料匯編》)。出處《增訂偽藥條辨》來源為菊科植物艾納香葉片的加工品。植物形態(tài)參見“艾納香“條。生境分布主產(chǎn)廣東,廣西、貴州等地。性狀為半透明的結(jié)晶,直徑5~15毫米,厚......
  • 《中藥大辭典》:艾納香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別名大風(fēng)艾、牛耳艾、大風(fēng)葉、紫再楓(《生草藥性備要》),再風(fēng)艾(《嶺南采藥錄》),大艾、大楓草(《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大骨風(fēng)(《南寧市藥物志》),大黃草(《中藥志》),大毛藥(《貴州植藥調(diào)......
  • 《中藥大辭典》:艾納香根拼音注音ài Nà Xiānɡ Gēn出處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菊科植物艾納香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艾納香“條。性味辛,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消腫,活血散瘀。治風(fēng)濕痛,跌打瘀痛,產(chǎn)后骨痛,受涼腹痛,腹瀉。用法用量內(nèi)服:......
  • 拼音注音ài Hǔ別名地狗、艾鼬、兩頭烏、臭狗子英文名Weasel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采收和儲藏:捕殺后,剝皮,剖腹,除去內(nèi)......
  • 拼音注音ài Hǔ Nǎo英文名Weasel Brain出處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腦髓。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采收和儲藏:捕捉后殺死,開顱取出腦,晾干。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