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傈僳族

    傈僳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古老的成員。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麗江和迪慶、大理、保山、德宏、楚雄、臨滄等州縣。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德昌等縣也有分布。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傈僳族人口數(shù)為634912。使用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后使用過3種文字,一種是西方傳教士創(chuàng)制的拼音文字,一種是維西縣傈僳族農(nóng)民汪忍波創(chuàng)制的音節(jié)文字,第三種是新中國成立后創(chuàng)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的名稱,最早見于唐人著述,樊綽的《蠻書》稱之為“栗粟”,被認為是當時“烏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彝族、納西族在族源上關(guān)系密切。根據(jù)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公元8世紀時,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兩岸,曾受“勿鄧”、“兩林”兩個強大部落的統(tǒng)治。12世紀以后,傈僳族先后受元代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代麗江土知府木氏的統(tǒng)治。16世紀中葉,由于戰(zhàn)爭以及反對木土司的壓迫和掠奪,大批傈僳族人在頭人木必帕的率領(lǐng)下,渡過瀾滄江,越過碧羅雪山,進入怒江地區(qū)。此后的兩個世紀,陸續(xù)有大批傈僳族往西和往南,遷入德宏、臨滄、耿馬等地。有的則沿金沙江南下,進入祿勸、大姚等地。19世紀20年代,清朝在靠近內(nèi)地傈僳族分布的麗江、永勝、華坪等地,實行“改土歸流”。一些世襲的納西族和白族土司為流官所取代。

    1908年,云貴總督府及麗江府派阿墩子(德欽)彈壓委員夏瑚巡視怒俅兩江,夏瑚委任怒管及俅管袁裕才等分別管理怒江及俅江(獨龍江)事務,并下令取締過去康普、葉枝、察瓦龍等地土司對傈僳族、獨龍族的苛派。

    1911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領(lǐng)土片馬、魚洞、崗房等地。辛亥革命后,云南軍都督府都督蔡鍔任命西防國民軍總司令兼第一師師長李根源組成3個殖邊隊進駐怒江地區(qū),從而阻止了英國殖民勢力向怒江的窺伺。此后,云南地方政府分別在怒江地區(qū)建立了知子羅(碧江)、上帕(福貢)、菖蒲桶(貢山)、瀘水等4個行政委員公署,1928年以后分別改為設(shè)治局,并在獨成江的茂當設(shè)立公安分局,管理獨龍江事務。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那么這個案例其實也是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一個癥狀,就是胸悶和胃脹。大家說覺得這兩個問題好像連不到一起去哈。那個我胸悶難受是有心臟病啊,那胃脹不是胃的問題么,胃病。那心臟病和胃病他連不到一起。那么我們看一下這個患者......
  • 大家好,焦慮和抑郁啊是我們現(xiàn)在非常常見的一個癥狀。由于社會壓力比較大呀,尤其是偏中年的這個時候,上有老下有小,就是這種焦慮的情況特別多。而且現(xiàn)在呢,到醫(yī)院心理科去查就是焦慮癥啊,抑郁癥等等等等。那么今天呢,我給大家呢舉這么一個病例,那么這是......
  • 這個是馬先生四十二歲,他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喉嚨里面總是覺得有東西,就是喉嚨有異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有好些年了。用咽炎的方式治,但治了很久,這個癥狀呢還是不怎么改善。然后他還有一些兼見癥狀,胸悶、腹脹、曖氣,比如說他感覺是什么呢?整個這一......
  • 我講的病例是趙女士,三十歲,那么她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頭暈、耳鳴,眼睛發(fā)脹,其實頭也脹痛。還有視物昏花,這眼鏡模糊發(fā)干發(fā)澀,看東西模糊,然后煩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問題啊?肝陽上亢,當肝郁氣結(jié)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陽和肝火還有什么區(qū)別?......
  • 因為我們這個陽氣它的變化是根據(jù)四季來走的,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么一個過程。春天的陽氣開始滋生,夏天呢達到至盛,到了秋天陽氣開始收斂,到冬天的時候,陽氣閉藏,就當春夏的時候陽氣旺盛,這個時候補陽氣就會事半功倍。第二點什么呢?尤其到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