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胃液與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胃液與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正常值及臨床意義一、胃液檢驗:

    1、胃液量

    [正常參考值]50-70ml。

    [臨床意義]

    1.增多:>100ml為異常,見于十二指腸潰瘍、卓一艾綜合征(胃泌素瘤)、胃蠕動功能減退、幽門梗阻或痙攣。

    2.減少:<10m1為異常,見于胃蠕動功能亢進等。

    2、胃液顏色

    [正常參考值]清晰無色。

    [臨床意義]

    1.少量紅色:因咽管擦傷粘膜所致。

    2.咖啡殘渣樣:提示胃內有陳舊性出血,常見于胃癌、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胃外傷等。

    3.灰白色:見于胃內粘液增多(如胃炎)。

    4.黃綠色:見于膽汁返流。

    5.食物殘渣:見于胃擴張、胃下垂、幽門潰瘍、腫瘤所致阻塞或部分阻塞等。

    3、酸堿反應(pH)

    [正常參考值]pH0.9-1.8。

    [臨床意義]

    1.pH降低:常見于十二指潰瘍、胃潰瘍等。

    2.pH增高:常見于胃癌、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等。

    4、粘液

    [正常參考值]少量。

    [臨床意義]粘液增多常見于慢性胃炎。

    5、鏡檢紅細胞(RBC)

    [正常參考值]無。

    [臨床意義]

    1.少量紅細胞:見于插導管時損傷所致。

    2.大量紅細胞:見于胃潰瘍、糜爛炎癥以及腫瘤等。

    6、鏡檢白細胞(WBC)

    [正常參考值]少量。

    [臨床意義]胃液白細胞增多常見于胃粘膜的各種炎癥,口腔、副鼻竇、鼻咽部及呼吸道的炎癥,以及在少數(shù)情況下十二指腸、胰腺及膽道炎癥等。

    7、鏡檢上皮細胞(EPi)

    [正常參考值]少見。

    [臨床意義]

    1.少量鱗狀上皮細胞:來自口腔、咽部及食管,臨床意義不大。

    2.柱狀上皮細胞增多:常見于胃炎。

    8、鏡檢食物殘渣(FR)

    [正常參考值]極少。

    [臨床意義]胃液食物殘渣增多,出現(xiàn)大量淀粉顆粒、脂肪滴、肌肉纖維等,多見于胃腸蠕動功能減低(如胃下垂、胃擴張),或幽門梗阻(如消化性潰瘍、胃癌)。

    9、鏡檢幽門彎曲菌

    [正常參考值]無。

    [臨床意義]胃液內查到幽門彎曲菌,常見于慢性活動性胃炎、胃潰瘍等。

    10、胃酸分析(GAA)

    [正常參考值]

    基礎胃酸分泌量(BAO):1.39-5.17mmol/h;

    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0-23.0mmol/h;

    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2.23-28.97mmol/h。

    [臨床意義]

    1.增高:

    (1)胃酸增高最常見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在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和復合性潰瘍時,其BAO及PAO均增加。

    PAO15mmol/L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閡值,低于此值而患十二指腸潰瘍者頗為罕見。如PAO>40mmol/h,高度提示即將有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

    (2)胃泌素瘤患者胃酸增高,BAO>15mmol/h,PAO>30mmol/h,BAO/PAO常>0.6。

    (3)單純性胃潰瘍患者,BAO及PAO值常與正常人數(shù)值相近。

    2.減少:見于胃癌、萎縮性胃炎等。

    11、隱血試驗(OB)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于急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以及食管損傷、牙跟出血等。

    12、乳酸(LA)測定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于食物潴留,如幽門梗阻、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擴張,以及胃癌、其他惡性腫瘤等。

    13、胃蛋白酶(Pep)測定

    [正常參考值](4-6)×104U/L。

    [臨床意義]

    1.減少:常見于胃炎、慢性胃擴張、慢性十二指腸炎等。

    2.胃癌、惡性貧血等胃液內無游離鹽酸者,常無胃蛋白酶分布。

    二、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

    1、引流液量

    [正常參考值]

    D液:10-20m1; A膽汁:10-20m1;

    B膽汁:30-60m1; C膽汁:隨引流時間而異。

    [臨床意義]

    1.無膽汁液排出:常見于總膽管梗阻,一般由膽結石、腫瘤引起。

    2.如果僅無B膽汁排出,可因膽囊梗阻、膽囊收縮不良或已作過膽囊摘除術后所致。

    2、引流液顏色

    [正常參考值]

    D液:淡黃色; A膽汁:金黃色;

    B膽汁:深褐色; C膽汁:檸檬黃色。

    [臨床意義]

    1.十二指腸液(D液)可因混入膽汁而呈黃綠色,如帶有血色則表示十二指腸或胃部潰瘍。

    2.膽汁液顏色變淡,表示膽囊濃縮能力減退;如同時伴有血液,可見于急性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腫瘤等;如B膽汁呈綠色或黑褐色,多見于膽道擴張伴有感染。

    3、引流液透明度

    [正常參考值]清晰透明略粘稠。

    [臨床意義]

    1.混濁:常見于胃液混入、十二指腸炎或膽道感染等。

    2.膽汁濃厚:常見于膽石癥所致的膽囊液淤積。

    3.膽汁稀淡:常見于慢性膽囊炎所致的濃縮功能低下。

    4、引流液酸堿度(pH值)

    [正常參考值]

    D液:pH7.6; A膽汁:pH7.0;

    B膽汁:pH6.8; C膽汁:pH7.4。

    [臨床意義]十二指腸引流液呈酸性,常見于有胃液混入

    5、引流液鏡檢白細胞(WBC)

    [正常參考值]偶見。

    [臨床意義]白細胞大量出現(xiàn),常見于十二指腸和膽道感染。

    6、引流液鏡檢紅細胞(RBC)

    [正常參考值]無。

    [臨床意義]紅細胞陽性,常見于引流管擦傷,十二指腸、肝、膽、胰等部位的出血性炎癥及腫瘤等。

    7、引流液鏡檢上皮細胞(Epi)

    [正常參考值]少量鱗狀上皮細胞。

    [臨床意義]柱狀上皮細胞增多,常見于十二指腸炎、膽道炎癥等。

    8、引流液粘液絲(MT)

    [正常參考值]無。

    [臨床意義]粘液絲陽性,常見于十二指腸炎癥及膽總管發(fā)炎,尤其是膽囊頸部發(fā)炎。

    9、引流液結晶(Cry)

    [正常參考值]無。

    [臨床意義]膽結石時可見到膽固醇或膽紅素結晶。

    10、引流液寄生蟲(Par)

    [正常參考值]無。

    [臨床意義]在十二指腸引流液中,尤其是在B膽汁中發(fā)現(xiàn)蘭賈弟鞭毛蟲滋養(yǎng)體、中華分枝睪吸蟲卵、鉤蟲卵、蛔蟲卵、糞圓線幼蟲、阿米巴滋養(yǎng)體或包囊等,見于相應的寄生蟲病感染。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們來一塊兒看。患者男,23歲,自述長期盜汗,大便閉結。在診療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煩熱,盜汗的同時面赤心煩,口干口渴,小便黃,大便閉結。舌脈是什么樣呢?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從這個臨床表現(xiàn)來看......
  •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劑,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劑局》的參苓白術散。這種方子所主治的病癥就是中焦脾胃氣虛。因運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濕內停太嚴重而出現(xiàn)的脾虛濕盛之泄瀉,對于這樣的病癥,臨床表現(xiàn)會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這個病......
  • 說到這個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較多,比如說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還有我們說的酗酒和一些藥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復的受損,因為這樣的反復受損,久而久之導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出現(xiàn)的一系列臨床......
  • 逍遙丸它的功效是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它所治療的病癥是肝郁血虛脾弱之癥,那說到這兒了,我們之前也講過逍遙丸,我們逍遙丸的時候告訴大家了,這個方子所治療的病癥是情志不遂,肝氣郁滯,因為肝是藏血之臟,出現(xiàn)了肝血虧虛,那么肝氣郁滯日久,肝和脾的功能......
  • 那么我再仔細問問,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時還有心慌氣短,那么這個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個萎黃的,唇色是一個色淡的,脈象沉細弱,舌淡苔白。從這樣的這種描述來看,患者是以失眠為主訴來就診的,我們肯定要從心來入手了,但是我們還要看看原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