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加皮與香加皮不能混用和代用

    目前,在河南等地區(qū)普遍存在把香加皮當作五加皮使用的情況,筆者認為,這種用藥習慣沒有科學依據(jù),這兩種藥材來源、性狀、理化成分、功能主治等方面存在明顯區(qū)別,不能混用和代用。

    1.來源:

    五加皮:來源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Acabthopanax gracillistylus W.W.Smith的根皮,習稱“南五加皮”;

    香加皮:來源于蘿蘑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根皮,習稱“北五加皮”。

    2.外觀性狀

    五加皮:呈不規(guī)則卷筒狀。外表灰棕色,有橫向的長圓皮孔,扭曲縱紋。內(nèi)表面黃白色,有細縱紋,斷面略平坦。放大鏡下可見淺黃棕色的小點,氣微香,味微辣而苦;

    香加皮:呈卷筒槽狀。外表面灰棕色,栓皮呈片狀脫落。內(nèi)表面黃白色或淺紅色,有細縱紋,斷面易折斷,不整齊。具濃厚的特異香氣,味苦,稍有麻舌感。

    3.理化成分

    五加皮:含揮發(fā)油和樹脂,油中主要成分為4—甲氧基水楊醛;

    香加皮:含香加皮苷A、B、C、D、E、F、H、K,4-甲氧基水楊醛、b-谷甾醇、香樹脂醇等。

    4.功能主治:兩者均能祛風濕,強筋骨。但五加皮無毒,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作用較好;

    香加皮有毒,具強心、利尿作用,而且強心作用很強,入湯劑常用量為3~6g,不宜過量和長期服用。用量過大易引起中毒造成心衰甚至死亡。

    從《中國藥典》1977年版開始中將二者分別收載,亦說明它們的作用不同,不可混用,因此,建議藥劑人員將二者分放,絕不能混用、代用,以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準確、有效。

更多中藥材
  • 中醫(yī)認為,肥胖都是由脾虛所導致的,脾胃虛弱會導致身體水濕運化和排泄能力下降,濕氣重便由此而來。而濕氣重的人大多偏好重口味,肥膩食物吃多了又反過來造成身體痰濕過重,從而發(fā)胖。不僅如此,濕氣重還會加重身體運化不暢,體內(nèi)廢物損失無法排出,就容易出......
  • 每一種藥物最好都要錯開,不同的西藥之間服用的話,有些像解抗的藥物,我們就錯開服用,錯半小時。中藥西藥之間,我們服用的話,盡量錯開個半小時會好一點,以避免發(fā)生不良的化學反應。......
  • 我們知道中醫(yī)治病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我們體內(nèi)的這個營養(yǎng)的偏性,假如這個人是個寒涼的體質(zhì),我們用溫熱的藥啊,這是正常對應的。假如寒涼的體質(zhì)用這個寒涼的藥,這個藥對身體都是有毒副作用,這個是不能用的。還有下面一句話呢,就是能不能長期服用,如果這......
  • 每到冬季手上掉皮的,脫皮的,還有一些人是春季啊,夏季啊,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是有季節(jié)性的,這個手上掉皮西醫(yī)講的原因比較多,像手癬,維生素缺乏呀,還有什么汗皰疹病毒引起的,這些都會導致我們手脫皮啊。我們中醫(yī)上講,一般是心脾有熱,我們在臨......
  • 白術(shù)配半夏,能增強補氣健脾,燥濕化痰。白術(shù)配黃芪,能益氣固表,健脾燥濕。白術(shù)配當歸,能夠健脾益氣,養(yǎng)血安胎。白術(shù)配白芍,能夠健脾燥濕,柔肝止瀉。大家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