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針菜

    《中藥大辭典》:金針菜拼音注音Jīn Zhēn Cài別名

    萱草花、川草花(《救荒本草》),宜男花(《滇南本草》),黃花菜、鹿蔥花(《綱目》),萱萼(《隨息居飲食譜》)。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萱草、黃花萱草小萱草花蕾。

    性味

    甘,涼。

    ①《救荒本草》:"味甘,無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平。"

    ③《綱目》:"甘,涼,無毒。"

    功能主治

    利濕熱,寬胸膈。治小便赤澀,黃疸,胸膈煩熱,夜少安寐,痔瘡便血。

    ①《日華子本草》:"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除酒疸。"

    ②《本草圖經(jīng)》:"安五藏,利心志,明目。作葅利胸膈。"

    ③《滇南本草》:"治婦人虛燒血干。"

    ④《綱目》:"消食,利濕熱。"

    ⑤《嶺南采藥錄》:"煎水飲之,治牙痛。"

    ⑥《安徽藥材》:"治夜盲。"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

    復方

    ①治憂愁太過,忽忽不樂,灑淅寒熱,痰氣不清:桂枝五分,白芍一錢五分,甘草五分,郁金二錢,合歡花二錢,廣皮一錢,貝母二錢,半夏一錢,茯神二錢,柏仁二錢,金針菜一兩,煎湯代水。(《醫(yī)醇剩義》萱草忘憂湯)

    ②治內(nèi)痔出血:金針菜一兩,水煎。加紅糖適量,早飯前一小時服,連續(xù)三至四天。(福建《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各家論述

    《本草正義》:"萱草花,今為恒食之品,亦稟涼降之性,《日華》謂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蘇頌謂利胸膈,安五臟;瀕湖謂消食利濕熱,其旨皆同。又今人恒以治氣火上升,夜少安寐,其效頗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金針菜拼音注音Jīn Zhēn Cài別名

    萱草花、川草花、宜男花、鹿蔥花、萱萼

    英文名Dried Daylily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黃花菜的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采收和儲藏:5-8月花將要開放時采收,蒸后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黃花菜 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莖和肉質、肥大的紡錘狀塊根。葉基生,排成兩列;葉片條形,長50-130cm,寬6-25mm,背面呈龍骨狀突起?;ㄝ汩L短不一,一般稍長于葉,基部三棱形,上部圓柱形,有分枝;蝎尾狀聚傘花序復組成圓錐形,多花,有時可達100朵;花序下部的苞片披針形,自下向上漸短;花檸檬黃色,具淡的清香味,花梗很短;花被管長3-5cm,花被裂片6,6-12cm,具平行脈,外輪倒披針形,內(nèi)輪長圓形;雄蕊6,伸出,上彎,比花被裂片約短3cm。蒴果鈍三棱狀橢圓形,長3-5cm,種子約20顆,黑色,有棱?;ā⒐?-9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花呈彎曲的條狀,表面黃棕色或淡棕色,濕潤展開后花呈喇叭狀,花被管較長,先端5瓣裂,雄蕊6。質韌。氣微香,味鮮,微甜。有的花基部具細而硬的花梗。

    藥理作用

    花浸膏及提取物給小鼠灌胃,可使其自發(fā)活動顯著減少,提示金針花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

    性味

    味甘;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寬胸解郁;涼血解毒。主小便短赤;黃疸;胸悶心煩;少寐;痔瘡便血;瘡癰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煮湯,炒菜。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蜜涂敷

    各家論述

    1.《本草正義》:萱草花,今為恒食之品,亦稟涼降之性,《日華》謂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蘇頌謂利胸膈,安五臟;瀕湖謂消食利濕熱,其旨皆同。又今人恒以治氣火上升;夜少安寐,其效頗著。

    2.《日華子本草》: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除酒疸。

    3.《本草圖經(jīng)》:安五藏,利心志,明目。作菹利胸膈。

    4.《滇南本草》:治婦人虛燒血干。

    5.《本草綱目》:消食,利濕熱。

    6.《嶺南采藥錄》:煎水飲之,治牙痛。

    7.《安徽藥材》:治夜盲。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別名穿山龍[云南]、龍骨七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蜀葵葉薯蕷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以根狀莖入藥。秋季采集,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用于風濕麻木,跌打......
  • 《中國藥典》:穿山甲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Jiǎ別名山甲片、甲片英文名SQUAMA MANIS來源本品為鯪鯉科動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鱗甲。收集鱗甲,洗凈,曬干。性狀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
  • 《全國中草藥匯編》:穿山龍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Lónɡ別名穿地龍、地龍骨、金剛骨、雞骨頭、野山藥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以根狀莖入藥。春秋采挖,去掉外皮及須根,切片曬干。性......
  • 《全國中草藥匯編》:穿心草拼音注音Chuān Xīn Cǎo別名串錢草、穿錢草、頂心風來源龍膽科穿心草屬植物穿心草Canscora lucidissimma (Levl. et Vant.) Hand.-Mazz.的全草。秋冬采收,去雜質,......
  • 《中國藥典》:穿心蓮拼音注音Chuān Xīn Lián別名欖核蓮、一見喜、斬舌劍、苦草、苦膽草、四方草英文名HERBA ANDROGRAPHIS來源本品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圓錐須藥草)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