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云南中草藥》
為衛(wèi)矛科植物無毛南蛇藤的莖。全年可采。曬干用。
生山野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廣西等地。
攀援狀藤本,長達數米。小枝灰色,皮孔明顯。莖外皮粗糙易脫落。單葉互生,革質,闊卵形或長橢圓形,長8.5~11厘米,寬5.5~6.5厘米,邊緣有粗齒。花小,雜性,淡綠黃色,圓錐花序頂生;萼5裂;花瓣5,廣展;雄蕊6,著生于花盤的邊緣;子房上位;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近球形裂為3瓣;種子有橙黃色假種皮。
酸,平,小毒。
祛風消腫,舒筋活絡。治脈管炎,腎盂腎炎,跌打損傷。
內服:煎湯,1~2錢。
出自《云南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顯柱南蛇藤的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 stylosus Wall.[C.stylosus Wall.subsp.glaber D.Hou]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闊葉林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及西藏東南部。
顯柱南蛇藤 攀援狀灌木,長達數米。小枝灰色,具明顯皮孔。莖外皮粗糙,易剝落。單葉互生;葉片革質,闊卵形或長橢圓形,長8.5-11cm,寬5.5-6.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線具粗齒,基部略狹窄。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淡黃綠色,萼5裂;花瓣5,開展;雄蕊5,著生于花盤的邊緣;子房上位,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近球形,熟時3辨裂。種子具橙黃色假種皮?;ü?-11月。
腎;膀胱經
苦;辛;平;小毒
祛風除濕;利尿通淋;活血上痛。主風濕痹痛;脈管炎;淋證;跌打腫痛
內服:煎湯,3-6g。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無毛南蛇藤的莖。全年可采。曬干用。
生境分布生山野闊葉林或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攀援狀藤本,長達數米。小枝灰色,皮孔明顯。莖外皮粗糙易脫落。單葉互生,革質,闊卵形或長橢圓形,長8.5~11厘米,寬5.5~6.5厘米,邊緣有粗齒。花小,雜性,淡綠黃色,圓錐花序頂生;萼5裂;花瓣5,廣展;雄蕊6,著生于花盤的邊緣;子房上位;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近球形裂為3瓣;種子有橙黃色假種皮。
性味酸,平,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舒筋活絡。治脈管炎,腎盂腎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貨榔拼音注音Shān Huò Lánɡ英文名Smooth Stylose Staff-tree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顯柱南蛇藤的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us stylosus Wall.[C.stylosus Wall.subsp.glaber D.Hou]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野闊葉林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云南及西藏東南部。
原形態(tài)顯柱南蛇藤 攀援狀灌木,長達數米。小枝灰色,具明顯皮孔。莖外皮粗糙,易剝落。單葉互生;葉片革質,闊卵形或長橢圓形,長8.5-11cm,寬5.5-6.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線具粗齒,基部略狹窄。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淡黃綠色,萼5裂;花瓣5,開展;雄蕊5,著生于花盤的邊緣;子房上位,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近球形,熟時3辨裂。種子具橙黃色假種皮?;ü?-11月。
歸經腎;膀胱經
性味苦;辛;平;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利尿通淋;活血上痛。主風濕痹痛;脈管炎;淋證;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