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夏季祛濕試試食療

    近來,廣東天氣一直陰雨與炎熱交替出現(xiàn),人們常常有郁悶煩熱的感覺。據(jù)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六科博士導師黃仰模教授介紹:端午過后濕熱邪氣最易侵犯人體。中醫(yī)認為外感致病因素為六淫,所謂六淫就是風寒暑濕燥火,是令人致病的六種邪氣。濕是六淫之一,廣東地處亞熱帶,氣候多濕,尤其在淫雨霏霏的春夏季節(jié)濕氣就更重了。火就是熱,火也是六淫之一,南方最為常見。

    濕氣重容易影響健康

    濕氣重的環(huán)境最容易影響人體的健康。濕氣對人體影響在于:輕者令人疲倦乏力、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就是所謂濕困;重者可使人出現(xiàn)明顯病征。濕邪致病特點在于:一、濕性重濁,“重”即沉重或重著的意思?;紳癫】沙霈F(xiàn)頭重、身體困乏、四肢酸楚;肌膚麻木不仁、關節(jié)疼痛;大便溏瀉、小便渾濁、白帶過多、等;二、濕性粘滯,“粘”即粘膩,“滯”即停滯。致病纏綿難愈,如濕痹、濕疹、濕溫病等;三、濕屬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病可見胸悶痞滿,小便短澀,大便不爽;腹瀉,尿少,水腫,腹水等癥。熱邪致病特點在于:一、熱為陽邪,其性上炎,可出現(xiàn)發(fā)熱、心煩、失眠、口舌生瘡、頭痛、眼紅等;二、耗傷陰津,出現(xiàn)口渴、便秘、尿黃等;三、生風動血,可出現(xiàn)抽搐、出血等。

    常見濕熱證主要有感冒引起的濕熱證、脾胃濕熱證、膀胱濕熱證、風濕病濕熱證等。臨床常見發(fā)熱、咽痛、食欲不振、口干、胸悶、嘔吐、惡心、脘腹痞滿、頭身困重、便溏泄瀉、面黃、小便黃濁、白帶黃多、關節(jié)酸痛紅腫、屈伸不利等。

    三法防濕熱侵襲

    要防止?jié)駸崆忠u,市民須注重夏季養(yǎng)生,以下措施有助遠離濕熱困擾:

    一是居住環(huán)境保持干爽、通風;

    二是經(jīng)常鍛煉身體,增強抗?jié)駸岬哪芰Γ?/p>

    三是食用去濕熱藥膳,可采用以下食療方:

    1.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豬肉250克,熬湯,飲湯吃肉;

    2.白茅根20克,車前草20克,豬肉250克,熬湯,飲湯吃肉;

    3.赤小豆30克,薏苡仁30克,綠豆20克,熬湯,加糖適量,飲湯。(稿件由FM93.6廣東電臺南方生活廣播《養(yǎng)生在線》節(jié)目主持人林欣整理)

更多中藥材
  • 那么這種腸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們重視,之前跟大家科普過一句繞口令,說腸息肉一般呢,他不會轉化為腸道的惡性腫瘤兒,但是腸道的惡性腫瘤兒多半是由腸息肉發(fā)展過來的,所以說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這類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腸息肉......
  • 濕熱久出不去,五個方法可以幫你把胃,肝,膀胱,大腸,關節(jié)的濕熱趕去。這個臉上出油愛長痘,早晨起來口苦,一吃飯就肚子脹,胳膊腿上長濕疹,舌質發(fā)紅,舌苔黃膩,這就是身體里邊有了濕熱。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五個方法,不管是濕熱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趕出去......
  • 中醫(yī)有一句話叫陰虛則痛,陰液在體內起到滋養(yǎng)潤滑的作用,那陰液不足,壓不住陽氣,就會產生虛火,虛火灼燒,我們身體就會隱隱疼痛。還有滲出水和體內的陰液息息相關,所以就會出現(xiàn)以下六個部位的疼痛。第一個就是腰痛,腰為腎之府,腎陰不足,不能溫煦腰部的......
  • 我們中醫(yī)常講辨證治療,其實每一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導致失眠的問題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啊。有人入睡困難,翻來覆去整晚睡不著,有人睡著了之后他容易醒過來,一晚上醒來七八次,煩的不得了,甚至還有的人睡著之后人沒有睡,差不多旁邊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
  • 第一個啊尿頻尿急,夜尿頻繁,小便灼熱發(fā)黃,情緒激動,這個時候濕熱下前潛尿液黃就是主要的標志,可以參考龍膽瀉肝丸。第二個,便秘我們說到腸道津液不足,肝火燒灼,那這個時候會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黃膩。也可以參考龍膽瀉肝丸。第三個,腹瀉拉肚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