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辨證治療
主穴:肩髃、肩貞、肩內陵
1.風寒濕痹
診斷要點:肩部竄痛,遇寒加重或日輕夜重,得溫痛減,肩酸痛不舉,動則痛劇;舌淡,苔薄白,脈弦滑或弦緊。
處方:曲池、外關
2.經脈失養(yǎng)
診斷要點:肩痛日久,肩臂肌肉攣縮,關節(jié)僵直,動作受限,酸痛乏力,局部得溫癥減,受涼加劇;舌淡或有瘀點,脈細(弱)。
處方: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內側痛,加尺澤、陰陵泉;肩外側痛,加合谷、陽陵泉;肩后痛,加后溪、條口透承山;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肩、肩關節(jié)、鎖骨、腎上腺、壓痛點
透針法:取穴:條口透承山、陽陵泉透陰陵泉。單肩病取健側穴,雙肩病則雙側取穴。
針刺方法:病人坐位,兩腿屈成直角,用3~4寸長毫針針刺入條口或陽陵泉穴,徐徐進針,頻頻捻轉,在得氣的情況下,囑病人活動患肢,動作應由慢到快,用力不宜過猛。本法適用于病程短的病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辨證治療
主穴:肩髃、肩貞、肩內陵
1.風寒濕痹
診斷要點:肩部竄痛,遇寒加重或日輕夜重,得溫痛減,肩酸痛不舉,動則痛劇;舌淡,苔薄白,脈弦滑或弦緊。
處方:曲池、外關
2.經脈失養(yǎng)
診斷要點:肩痛日久,肩臂肌肉攣縮,關節(jié)僵直,動作受限,酸痛乏力,局部得溫癥減,受涼加劇;舌淡或有瘀點,脈細(弱)。
處方: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內側痛,加尺澤、陰陵泉;肩外側痛,加合谷、陽陵泉;肩后痛,加后溪、條口透承山;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肩、肩關節(jié)、鎖骨、腎上腺、壓痛點
透針法:取穴:條口透承山、陽陵泉透陰陵泉。單肩病取健側穴,雙肩病則雙側取穴。
針刺方法:病人坐位,兩腿屈成直角,用3~4寸長毫針針刺入條口或陽陵泉穴,徐徐進針,頻頻捻轉,在得氣的情況下,囑病人活動患肢,動作應由慢到快,用力不宜過猛。本法適用于病程短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