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荷梗

    《全國中草藥匯編》:荷梗拼音注音Hé Gěnɡ來源

    本品為睡蓮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葉柄。與葉同時(shí)采收,剪下葉柄,曬干。

    歸經(jīng)

    入肝、脾、胃經(jīng)。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暑,寬中理氣。用于中暑頭昏,胸悶,氣滯。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荷梗拼音注音Hé Gěnɡ別名

    藕桿(《隨息居飲食譜》)。

    出處

    《本草再新》

    來源

    為睡蓮種植物葉柄花柄。6~9月采取,用刀刮去刺,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

    性狀

    干燥的荷梗,近圓柱形,長20~60厘米,直徑8~15毫米,表面淡棕黃色,具深淺不等的縱溝及多數(shù)刺狀突起。折斷面淡粉白色,可見數(shù)個(gè)大小不等的孔道,質(zhì)輕,易折斷,折斷時(shí)有粉塵飛出。氣微弱,味淡。以身干、條長、徑粗、棕黃色,無泥土及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含蓮堿、原荷葉堿等多種生物堿,還含樹脂及鞣質(zhì)。

    功能主治

    清熱解暑,通氣行水。治暑濕胸悶,泄瀉,痢疾,淋病,帶下。

    ①《本草再新》:"通氣消暑,瀉火清心。"

    ②《隨息居飲食譜》:"通氣舒筋,升津止渴,霜后采者,清熱止盜汗,行水愈崩淋。"

    ③《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為收斂藥。用于慢性衰弱的腸炎、久下痢、腸出血。婦人慢性子宮炎、赤白帶下、男子遺精或夜尿證。又為解毒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0.5~1尺。

    復(fù)方

    治中暑神昏不語,身熱汗微,氣喘等證:黃連一錢二分,香薷一錢,扁豆衣三錢,厚樸一錢(姜汁炒),杏仁二錢(去皮、尖,研),陳皮一錢五分,制夏一錢五分,益元散三錢入煎,加荷梗七寸為引。汗多除去香薷。(《時(shí)病論》)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荷梗拼音注音Hé Gěnɡ別名

    藕桿、蓮蓬桿、荷葉梗。

    英文名Lotus Petiole出處

    出自《本草再新》

    來源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葉柄或花柄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去葉及蓮蓬,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水澤、池塘、湖沼或水田內(nèi),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廣布于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

    蓮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jié)間膨大,內(nèi)有多數(shù)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定根。節(jié)上生葉,露出水面;葉柄著生于葉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面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紊诨üm敹耍üEc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shù),花藥條形,花絲細(xì)長,著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數(shù)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內(nèi),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花后結(jié)“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gè),每孔內(nèi)含果實(shí)1枚;堅(jiān)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zhì),堅(jiān)硬,熟時(shí)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ㄆ?-8月,果期8-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近圓柱形,長40-80cm,直徑8-15mm,表面棕黃或黃褐色,有數(shù)條深淺不等的縱溝和細(xì)小的刺狀突起。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有大小不等的孔道。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荷梗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xì)胞,外被角質(zhì)層。外皮層為數(shù)列厚壁細(xì)胞(纖維),基本組織為薄壁細(xì)胞。維管束外韌型,排列成斷續(xù)的環(huán),導(dǎo)管多為1個(gè),纖維束包圍于兩端。薄壁細(xì)胞內(nèi)偶見草酸鈣簇晶。中心有數(shù)個(gè)大型孔道。

    化學(xué)成分

    荷梗 含斑點(diǎn)亞洲罌粟堿(roemerine),原荷葉堿(nornuciferine)等生物堿。此外含黃酮甙,天冬酰胺(asparagine),樹脂及鞣質(zhì)。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1g,加稀鹽酸10ml,振搖,置熱水浴中浸泡15min,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3-4滴,生成紅色淀粉。另取濾液1ml,加硅鎢酸試液3-4滴,生成灰白色沉淀。

    歸經(jīng)

    脾;膀胱經(jīng)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解暑清熱;理氣化濕。主暑濕胸悶不舒;泄瀉;痢疾;淋??;帶下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復(fù)方

    治中暑神昏不語,身熱汗微,氣喘等證:黃連一錢二分,香薷一錢,扁豆衣三錢,厚樸一錢(姜汁炒),杏仁二錢(去皮、尖,研),陳皮一錢五分,制夏一錢五分,益元散三錢入煎,加荷梗七寸為引。汗多除去香薷。(《時(shí)病論》)

    各家論述

    1.《本草再新》:通氣消暑,瀉火清心。

    2.《隨息居飲食譜》:通氣舒筋,升津止渴。霜后采者,清熱止盜汗,行水愈崩淋。

    3.《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為收斂藥。用于慢性衰弱的腸炎、久下痢、腸出血、婦人慢性子宮炎、赤白帶下、男子遺精或夜尿證。又為解毒藥。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慈竹筍拼音注音Cí Zhú Sǔn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苗。功能主治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xì),搽小兒肥瘡。“②《重慶草藥》:“調(diào)氣,治脫肛,疝氣?!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或燉團(tuán)魚吃。外用:燒存性調(diào)敷。摘錄《......
  • 《中藥大辭典》:慈竹籜拼音注音Cí Zhú Tuò別名慈竹筍殼(《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出處《綱目》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籜。功能主治①《綱目》:“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涂之,或入輕粉少許。“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阿邸端拇ㄖ兴?.....
  • 《中藥大辭典》: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癆傷吐血。用法用量鮮慈竹花半斤,鮮黃桷樹寄生半斤,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慈竹花拼音注音Cí Zhú Huā英......
  • 《中藥大辭典》:慈竹茹拼音注音Cí Zhú Rú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炮制鮮用或姜汁炒用。歸經(jīng)入肺、胃、肝等經(jīng)。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注意脾胃虛寒者忌用。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除煩止嘔。治胃熱嘔逆......
  • 別名張口草、華夏慈菇、燕尾草來源澤瀉科慈菇屬植物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S. trifolia L. var. sinensis (Sims) Makino],以球莖及全草入藥。秋季采集,洗凈曬干。性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