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馬齒莧異名的由來

    馬齒莧系草本植物,各地都有野生。味酸,性寒。入胃、大腸經(jīng)。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冶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等。說起其異名叫“長命菜”、“長壽菜”,那恐怕就陌生了。其實,這些異名的由來流傳著既凄慘,又生動的故事。

    相傳古代,一年的夏秋之際,北方農(nóng)村,久旱無雨,赤日炎炎,災情嚴重,田間禾苗都枯焦而死。且疫痢流行,饑病交加,老、弱、病、殘者相繼死去?;噬?、地方官吏,對農(nóng)村的災荒、人民的疾苦,視若無睹,漠不關(guān)心,百姓的生死存亡,只有聽天由命。少數(shù)壯年力強者,勉強支撐,外出尋覓樹皮野草充饑。

    說也奇怪,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田埂路邊有一種野草還茂盛地長著。觀其全草,光滑無毛,肉質(zhì)肥厚,心想:這草一定可以充饑,于是把它連根拔出,采集了一大堆,帶回家給全家充饑。吃完后,再去尋覓。吃了幾天后,居然大家覺得精神頓起。特別怪的是,所患的“拉肚子病”,也逐漸好了。這個好消息不脛而走,于是村里的人們都去田野尋覓。

    之后,村民就尊稱該草叫“長命菜”、“長命莧”,也有的稱它“長壽菜”,馬齒莧的異名,一一被記載在《本草綱目》、《中國藥植志》、《中國藥植圖鑒》等典籍中。近代編寫的大型巨著《中藥大辭典》也記載了馬齒莧的異名。

    我曾有意識地將“馬齒莧”連根拔出后置于烈日下曝曬,多日后仍久盛不衰,再經(jīng)入地載種,仍能存活。夏秋季節(jié)花開成熟,民間大量采集,洗凈,欲其貯存,四季常食,則必須將馬齒莧全草放鍋內(nèi),經(jīng)沸水燙過,然后日光下曝曬多日,才能曬得干燥,貯存?zhèn)溆???梢?,“馬齒莧”的生命力,確實堅強無比,真不愧為“長命菜”、“長命莧”、“長壽草”的美名呢。

    摘自《上海中醫(yī)藥報》文/志樂

更多中藥材
  • 潘樹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傷寒論》曰:“滿而不痛者,此為痞?!逼撮]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適之感?!毒霸廊珪てM》:“痞者,痞塞不開之謂;滿者,脹滿不行之謂,蓋滿則近脹,而痞則不必脹也。所以痞滿一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薄?.....
  •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膏方要長期服用,膏方的包裝儲存直接影響膏方的療效。如果膏方貯存不當,服膏時就會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間保質(zhì)而充分發(fā)揮藥力以達到調(diào)補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關(guān)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讓其充分冷卻,才可加......
  • 劉剛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2011年10月21日《中國中醫(yī)藥報》載“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一文,筆者認為,從養(yǎng)生學角度,強調(diào)扶正氣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從《內(nèi)經(jīng)》原意來看,“正氣存內(nèi)”僅是“邪不可干”的基礎(chǔ)之一。我們應(yīng)當以《內(nèi)經(jīng)》天人合一的思想為......
  • 孫亞威 江蘇省新沂市中醫(yī)院滿某,女,22歲,送貨員。9月12日初診。主訴:左側(cè)面部肌肉板滯麻木不適,說話時自覺下唇變厚5天?;颊咴?歲時得過面癱治愈。5天前送貨下鄉(xiāng),夜歸著涼,晨起刷牙漱口發(fā)覺口角漏水,遂來我科要求針灸治療。查:左額紋消失......
  • 新生兒硬化病系新生兒指以皮膚皮下脂肪組織硬化、水腫為特點,同時伴有體溫不升,反應(yīng)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低下或受到損害的臨床綜合征,是新生兒期特有的一種嚴重疾病。病因主要與寒冷、感染、窒息,早產(chǎn)等多種病理因素有關(guān)。本病多發(fā)生于寒冷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