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藥用植物害蟲茸毒蛾

    藥用植物害蟲茸毒蛾

    學名

    Calliteara pudibunda(Linnaeus)異名Dasychira pudibunda Linnaeus鱗翅目,毒蛾科。別名蘋毒蛾、蘋紅尾毒蛾、縱紋毒蛾。分布河北、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陜西等省。

    寄主

    批把、山檀、泡桐、紫藤、薔蔽、李、杏、桃、沙針、草莓、雞爪械等。

    為害特點

    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食量大。老熟幼蟲將葉卷起結繭。1987—1988年蘇、浙、豫、皖等省大發(fā)生,局部地區(qū)受害重。

    形態(tài)特征

    雄蛾翅展35—45mm,雌蛾45—60mm。頭、胸部灰褐色。觸角干灰白色,櫛齒黃棕色;下唇須白灰色,外側黑褐色;復眼四周黑色;體下面及足白黃色,脛節(jié)、跗節(jié)上有黑斑。腹部灰白色。雄蛾前翅灰白色,有黑色及褐色鱗片,內區(qū)灰白色明顯,中區(qū)色較暗,亞基線黑色略帶波浪形,內橫線具黑色寬帶,橫脈紋灰褐色有黑邊,外橫線黑色雙線大波浪形,緣線具一列黑褐色點,緣毛灰白色,有黑褐色斑;后翅白色帶黑褐色鱗片和毛,橫脈紋、外橫線黑褐色,緣毛灰白色。卵扁圓形,淺褐色,中央具1凹陷。末齡幼蟲體長52mm左右,體綠黃色或黃褐色。1—5腹節(jié)間絨黑色,每節(jié)前緣赭色;5—7腹節(jié)間微黑色;亞背線在5—8腹節(jié)為間斷的黑帶;體腹面黑灰色,中央生1條綠黃色帶,帶上有斑點;體被黃色長毛。前胸背面兩側各具1束向前伸的黃色毛束;1、4腹節(jié)背面各具l毛刷,耪黃色,四周生白毛;第8腹節(jié)背面有1束向后斜的棕黃色至紫紅色毛。頭、胸足黃色,跗節(jié)上有長毛。腹足黃色,基部黑色,外側有長毛,氣門灰白色。蛹淺褐色,背生長毛束,腹面光滑,臀棘短圓錐形,末端具多小鉤。

    生活習性

    東北年生l代,個別2代,以幼蟲越冬。長江下游地區(qū)年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羽化,l代幼蟲出現在5月一6月上旬,2代幼蟲發(fā)生在6月下旬一8月上旬,3代發(fā)生在8月中旬一11月中旬,越冬代蛹期約6個月。成蟲羽化后當晚即交配產卵,每卵塊20一300粒,112代卵多產在葉片上,越冬代喜產在樹干上。幼蟲歷期25—50天。天敵主要有舞毒蛾黑瘤姬蜂、螞蟻、食蟲熔類等。

    防治方法

    (1)注意消滅越冬蟲源。(2)蟲口數量大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50%樂果乳油800倍液。

更多中藥材
  •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膏方要長期服用,膏方的包裝儲存直接影響膏方的療效。如果膏方貯存不當,服膏時就會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間保質而充分發(fā)揮藥力以達到調補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關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讓其充分冷卻,才可加......
  • 劉剛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2011年10月21日《中國中醫(yī)藥報》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文,筆者認為,從養(yǎng)生學角度,強調扶正氣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從《內經》原意來看,“正氣存內”僅是“邪不可干”的基礎之一。我們應當以《內經》天人合一的思想為......
  • 孫亞威 江蘇省新沂市中醫(yī)院滿某,女,22歲,送貨員。9月12日初診。主訴:左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不適,說話時自覺下唇變厚5天。患者曾于7歲時得過面癱治愈。5天前送貨下鄉(xiāng),夜歸著涼,晨起刷牙漱口發(fā)覺口角漏水,遂來我科要求針灸治療。查:左額紋消失......
  • 新生兒硬化病系新生兒指以皮膚皮下脂肪組織硬化、水腫為特點,同時伴有體溫不升,反應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低下或受到損害的臨床綜合征,是新生兒期特有的一種嚴重疾病。病因主要與寒冷、感染、窒息,早產等多種病理因素有關。本病多發(fā)生于寒冷的冬......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炙黃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檳榔15克,干姜9克,焦白術20克,當歸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黃連9克,炙甘草9克,黨參20克,炒杜仲15克,蘇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藥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