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化濕健脾有砂仁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或海南砂干燥成熟果實。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砂仁為多年生陰性草本,野生、栽培均有。喜溫暖、陰濕、多霧的氣候,適宜年均溫20~30℃、有覆蓋林或蔭蔽的環(huán)境,多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季雨林中。陽春砂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區(qū),尤以廣東陽春縣所產(chǎn)為地道,深受國內(nèi)外歡迎。綠殼砂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海南砂分布于海南省和雷州半島。陽春砂、綠殼砂和海南砂現(xiàn)皆有栽培,以陽春砂種植范圍最廣。

    陽春砂呈橢圓、卵圓形,略顯三棱,長1.5~2cm,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果皮薄而軟,種子成團。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綠殼砂和海南砂形狀與陽春砂相似,但三棱形較明顯,直徑略小,表面片狀,果皮厚而硬,種子團較小,子粒也較小。砂仁質(zhì)量以大、堅實、仁飽滿、氣味濃厚者為佳。

    砂仁的由來

    關(guān)于砂仁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呢。在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fā)生了一次大范圍的牛瘟,全縣境內(nèi)方圓數(shù)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fā)瘟,而且頭頭強健力壯。當?shù)貛讉€老農(nóng)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么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nèi)诮鸹臃拍?,那兒生長葉子散發(fā)出濃郁芳香、根部發(fā)達結(jié)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崩限r(nóng)們聽后,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里漫山遍野的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有一股香、甜、酸、苦、辣的氣味,使人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嘗了以后,覺得這種草既然可以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后,效果較好。后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后,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

    砂仁藥用價值高

    砂仁是一種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常用藥物,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jīng),有行氣化濕、溫脾、止瀉、安胎等功效。李時珍對砂仁的評價是:“補肺醒脾,養(yǎng)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噎嗝嘔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齒浮熱,化銅鐵骨哽。”中醫(yī)認為,凡是胸脘痞悶、腹脹食少、腹痛泄瀉、胎動不安、妊娠惡阻等諸疾,都需用砂仁配合其它中藥材來治療。

    砂仁藥膳味芳香

    砂仁入食也堪稱妙品,用砂仁烹制的春砂肉、春砂雞、砂仁肚條、砂仁粳米粥、砂仁內(nèi)金橘皮粥、砂仁鯽魚湯等,均是有名的藥膳。用砂仁加工的春砂蜜、春砂糖、春砂醋等,獨具風味,頗受歡迎;用陽春砂的花、葉、莖與茶葉制成的砂仁茶,芳香宜人,開胃養(yǎng)顏,頗具地方特色,乃是上乘的保健飲料?,F(xiàn)介紹2款砂仁藥膳:

    砂仁粳米粥:砂仁9g,粳米100g。取粳米入鍋中熬成粥,將砂仁研成末后入鍋,煮開5~10分鐘即可食用。須注意,每小碗粥中加入生姜汁10ml。每日服1~2次。對腹中虛痛、嘔吐、上氣呃逆脹痛、腹脹食少等癥有效。

    砂仁肚條膳:砂仁末10g,豬肚1000g,胡椒粉3g,花椒5g,生姜15g,蔥白15g,豬油50g,料酒50g,味精3g,濕淀粉20g,鹽5g。將砂仁烘脆后打成細末待用;豬肚洗凈,下沸水鍋,焯透撈出,刮去肉膜;另將鍋中倒入清湯,放入豬肚,再下姜、蔥、花椒煮熟,打去泡沫,撈起豬肚待冷切成肚條。將原湯500g燒開,下入肚條、砂仁末、胡椒粉、料酒、豬油,再加味精調(diào)味,用濕淀粉著芡炒勻,起鍋裝盤即成。此膳益氣健脾,消食開胃。豬肚有補脾胃的作用,又輔以化濕醒脾、行氣和胃的砂仁等配合,適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或食少腹脹的人食用。

更多中藥材
  •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膏方是一種中藥劑型,有別于一般“補品”,緩圖起效是其特點之一。如果不堅持服用,急于求成,就達不到膏方養(yǎng)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藥飲片外,參類、蟲草等補益性中藥,阿膠、龜板膠等膠類、糖等在配伍中占......
  • 編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鹽石泉人。17歲從師于晚清名醫(yī)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懸壺開業(yè),1918年即名噪鄉(xiāng)里,聲譽鵲起。1934年,遷硤石行醫(yī)。1963年3月被浙江省衛(wèi)生廳評定為海寧最早的“......
  • 秦淑芳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奇經(jīng)八脈學說自古迄今,一直是中醫(yī)學基礎(chǔ)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內(nèi)經(jīng)》以來,歷代醫(yī)家論著雖代有疏發(fā),但多散在而不詳,一些醫(yī)家在臨床實踐中,往往把奇經(jīng)理論歸屬為十二經(jīng)或臟腑理論的從屬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王金亮 山西平遙中醫(yī)院四磨湯出自宋代嚴用和之《劑生方》,方精藥專,由人參、檳榔、沉香、烏藥四藥組成,具有破滯降逆,補氣扶正之功,主治正氣不虛,肝氣橫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氣逆喘息,胸膈不適,煩悶不食之證。觀當今之世人,多精神壓力大,或見情緒失調(diào)......
  • 潘樹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傷寒論》曰:“滿而不痛者,此為痞?!逼撮]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適之感。《景岳全書·痞滿》:“痞者,痞塞不開之謂;滿者,脹滿不行之謂,蓋滿則近脹,而痞則不必脹也。所以痞滿一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