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九味家安湯”治療9種常見病

    從醫(yī)數(shù)十年,越來越體會到,有不少疾病如果能及時在家庭自療,就不必上醫(yī)院。對身體健康、工作、經(jīng)濟(jì)都有積極的意義。以下介紹作者運用自擬“九味家安湯”加減治療9種常見病。若讀者能夠掌握運用,可收藥到病除之效。

    一、治療痔瘡

    槐花12克,地榆12克,生地15克,當(dāng)歸6克,黃芩10克,赤芍9克,虎杖15克,甘草6克,蜜棗5枚。加水煎成300毫升,待藥溫后分2次服。

    隨癥增減:

    (1)如大便出血較多,肛門脹痛者,上方去掉當(dāng)歸、赤芍,加枳殼6克、田七粉4.5克(分2次用藥汁送服)。

    (2)大便秘結(jié)甚者,上方去掉黃芩,加牛蒡子10克。或以紅薯葉半斤,加花生油炒熟當(dāng)菜食用,均有助于軟化暢通大便,有利痔的愈合。

    (3)平時常飲酒者,上方去掉虎杖,加萬壽果20克(打碎)或葛花12克。

    (4)如因痔患多日,出血多而造成乏力體虛者,上方去掉虎杖,加黃芪15克,以補(bǔ)氣血而消痔。

    (5)如兼有脫肛者,上方去掉虎杖、赤芍,加炙刺猬皮15克、升麻4.5克。

    服用此方,宜忌食辛辣,忌飲酒,孕婦則不宜服用。凡見大便帶血、腹痛、大便變細(xì),粗如手指者,應(yīng)及時到醫(yī)院診療,因這可能不是痔瘡,而可能是結(jié)腸或直腸惡性病變!

    二、治療牙痛

    凡是由于牙齦發(fā)炎引起的牙痛,如伴有脈弦數(shù)(脈搏緊,如按琴弦者稱為弦脈。脈搏跳得快,每分鐘超過90次稱為數(shù)脈?!皵?shù)”讀音“索”,不讀“素”。下同)、牙齦紅腫、舌質(zhì)紅、口渴、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者,可試用“九味家安湯”的變化方:生地15克,黃芩10克,虎杖12克,兩面針25克,露蜂房21克,生石膏30克,牛膝15克,甘草6克,蜜棗5枚。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溫服。

    隨癥加減:

    (1)尿黃甚而短少者,上方去掉虎杖,加艸扁蓄15克,如無艸扁蓄,可改用貓須草15克。

    (2)平素嗜酒者,上方去掉牛膝,加萬壽果15克(打碎)或葛花15克,以解酒毒。

    服藥期間食物宜清淡,最好是食粥,忌辛辣之品。如服藥2劑仍未見效,應(yīng)去醫(yī)院治療。

    此方宜用于火熱之牙痛,對齲齒引起的慢性牙痛效果較差。

    三、治腸炎腹瀉

    若出現(xiàn)腹痛、大便稀爛,瀉后肛門里急后重,尿黃,舌質(zhì)紅,舌苔黃厚,脈弦數(shù)者,可用“九味家安湯”加減:

    黃芩10克,秦皮12克,金銀花20克(炒半焦),滑石20克,虎杖15克(炒香),藿香12克(后下),廣木香10克(后下),甘草6克,蜜棗5枚。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服。

    隨癥加減:

    (1)如食魚蝦蟹等引起發(fā)病者,上方去掉滑石、虎杖,加紫蘇15克、防風(fēng)(炒)10克。

    (2)食肉多飲酒多者,上方去掉滑石、加萬壽果15克(打碎)或葛花15克。

    (3)胸悶嘔吐或欲嘔者,上方去掉滑石、虎杖,加佩蘭10克(后下)、半夏12克。

    如用上方煎水送服藿香正氣丸療效佳,而單服藿香正氣丸無效者,用此方亦有良效。

    服藥治療期間,宜食粥、面等半流質(zhì),忌油膩。如服藥1~2劑未見效,則可能是其他病,宜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四、治胃痛(包括潰瘍病、慢性胃炎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泛酸或腹脹,舌紅、舌苔黃厚,脈弦者),可用九味加安湯加減治療:

    蒲公英30克,白芷10克,救必應(yīng)12克,臺烏藥10克,佛手12克,地榆16克,莪術(shù)10克,瓦楞子30克(打碎),甘草10克。

    加水煎成300毫升,分2次溫服。

    隨癥加減:

    (1)腹脹而不泛酸者,上方去掉瓦楞子,加麥芽20克,地榆用量減至10克。

    (2)上腹部灼熱感、口渴者,去掉白芷,加石斛10克。

    (3)大便色黑者,加田七粉4.5克(分2次用上方藥液送服)。

    五、治月經(jīng)過多(癥見月經(jīng)過多,行而不止,血色鮮紅,舌質(zhì)紅,脈弦略數(shù)者):

    生地15克,黃芩10克,當(dāng)歸6克,赤芍12克,阿膠珠8克(烊化),地榆12克,田七粉4.5克(分2次吞服)。水煎分2次溫服。

    隨癥加減:

    (1)手足心熱或心內(nèi)煩熱者,加地骨皮15克,炒山梔子8克,去掉當(dāng)歸、黃芩。

    (2)夏天署熱時,去當(dāng)歸、阿膠珠,加炒蓮篷3,荷葉10克。

    (3)氣短、食欲不振者,去掉阿膠珠、黃芩,加黨參12克。

    食物忌香辛燥,尤宜忌食辛辣煎炸之物。

    六、治肺結(jié)核(肺結(jié)核病除須服用抗癆藥之外,隨癥加減服下方,可促進(jìn)早日康復(fù)):

    生地12克,黃芩5克,赤芍8克,地榆20克,黃精20克,白芨粉6克(日分2次用開水或肉湯送服),

    艸律草20克,蜜棗5枚,甘草8克。用法同上。

    如咳血,上方去掉黃芩、赤芍,加仙鶴草15克、田七粉4.5克(分2次服用)。

    七、治乳腺小葉增生

    巴戟10克,貓爪草12克,黃皮果核30克(或橘核20克),海藻(另包洗去鹽分)30克,夏枯草10克,生牡蠣25克(打碎),仙靈牌(即淫羊藿10克),甘草5克,蜜棗5枚。

    煎服法同上,此方有護(hù)乳散結(jié)之功,對預(yù)防乳房病變有一定療效。但有甲亢者忌服。

    八、慢性前列腺炎

    生地15克,黃柏10克,虎杖30克,劉寄奴30克,

    艸扁蓄15克,莪術(shù)15克,枳殼8克,甘草6克,蜜棗5枚。

    煎服法同上。平時還可將南瓜子炒熟常食。配合西醫(yī)治療,可加強(qiáng)療效。

    九、高血壓病

    生地15克,大薊20克,小薊20克,車前子36克(包煎),槐花10克,毛冬青30克,冬瓜皮30克,丹參15克,蜜棗3枚。

    加水煮成500毫升,日分2次服。

    食物宜清淡,忌高膽固醇食物。大便宜暢通。

更多中藥材
  • 姜,也被稱為生姜,姜,有獨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種常用的調(diào)味品,它可以使各種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幾片姜或放一點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話說:米飯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能增強(qiáng)和加速血液......
  • 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稱為三黃,因為它們都姓黃,但經(jīng)過仔細(xì)研究,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
  • 枸杞應(yīng)干燥、通風(fēng),避免高溫,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補(bǔ)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到治療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過黃過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購買時應(yīng)注意不要簡單地注意......
  • 山藥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虛勞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療脾胃不足和腎氣不足。但有濕熱實邪者(如大便粘滯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黃膩等)不宜多服;山藥有收澀作用,大便干結(jié)者不宜食用;山藥淀粉酶不耐高熱,不宜長時間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藥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臨床上多采用西藥治療。雖然降壓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yīng)。對于高血壓患者,試著按摩穴位來幫助降壓。以下是三個降壓效果好的穴位。百會穴百會穴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肝熄風(fēng)的功效?,F(xiàn)代研究表明,按摩百會穴可以調(diào)節(jié)微血管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