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帶下病的家庭自療良方

    清朝光緒皇帝的愛妃——珍妃,平素身體衰弱,常為帶下病所苦?!熬S新變法”失敗后,她與光緒皇帝均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中南海的瀛臺,由于心情憂郁,此病是頻發(fā)??梢妿虏∨c情緒也有一定關(guān)系。

    健康婦女陰道內(nèi)常有少量白色無臭的分泌物,具有潤滑保護陰道粘膜的功能,而且常在月經(jīng)前期、排卵期或妊娠時略為增多,屬于正常生理現(xiàn)象。

    如果分泌物過多,或者顏色改變,氣味異常,并感到身體某些部位不適,中醫(yī)稱為“帶下病”。

    帶下病常牽涉到婦女生殖系統(tǒng)的一些疾患,如盆腔炎、子宮頸炎、子宮頸癌、子宮體癌、陰道炎等。

    下面為您介紹除宮頸癌、宮體癌、性病之外的帶下病的家庭自療良方。

    一、白帶:陰道內(nèi)流出多量、涕狀的白色粘液,并且伴有倦怠、頭暈、腰酸等癥狀者,中醫(yī)稱為白帶。根據(jù)的不同表現(xiàn),分型施治如下。

    1.脾虛型:患者帶下色白,且稀薄無臭,面色萎黃或蒼白,無光澤,倦怠少神,有時大便稀爛,舌質(zhì)淡胖,苔白略厚,脈虛無力。治療宜健脾補氣,燥濕止帶。

    方藥及用法:黨參15克,蒼術(shù)12克,炒白術(shù)10克,淮山20克,白芷8克,薏苡仁20克,炒芡實20克,萆解艸12克,灸甘草6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溫服。也可用艾條灸足三里、關(guān)元穴15~20分鐘。

    注意事項:(1)白帶稀而不止者,加烏賊骨20克、煨白果仁12枚、炒椿根皮12克;(2)腹部脹滿、食欲不振、舌苔白而厚者,加川厚樸10克、陳皮8克、白蔻仁5克(后下)、砂仁6克(后下);(3)痰多加制半夏12克、陳皮10克;(4)服藥期間忌食生冷之品,如西瓜、冬瓜、木瓜、梨等。一般服2~3劑,可見明顯效果。

    2.腎虛型:白帶色清如水,面色偏晦暗,有較明顯的腰部疼痛,小便清長,甚則四肢冷而不暖,大便稀爛,舌苔白,脈沉細(重按始可感覺到脈搏跳動)。治療宜壯腰溫腎,固澀止帶。

    方藥及用法:炒杜仲(淡鹽水炒至絲斷,下同)15克,炒狗脊20克,鹿角霜18克,熟附子4.5克,益智仁10克,烏賊骨20克,甘草6克。煎服法同上。也可用艾條灸命門、關(guān)元灸穴15~20分鐘。

    注意事項:(1)白帶多而不止者加煅牡蠣30克(先煎)、煅龍骨30克、白芷10克、烏賊骨20克;(2)大便稀爛者加炮姜炭9克、炒白術(shù)12克、赤石脂15克(先煎);(3)小便清長而多者,加炒免艸絲子12克、炒川木瓜15克、石菖蒲10克,廣西黑糯米(炒香)25克。(4)食物禁忌同上。

    二、黃帶:陰道流出黃色而有臭味的粘液或如膿涕狀的分泌物,常伴腰痛、小腹隱痛,有的還有陰癢,中醫(yī)稱為黃帶?;颊弑憩F(xiàn)為尿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脈搏快而有圓滑之感)。治療宜清熱利濕固帶。

    方藥及用法:炒黃柏10克,椿根皮15克,萆解艸20克,蒼術(shù)12克,生薏苡仁25克,土茯苓15克,淮山18克。煎服法同上。

    注意事項:(1)伴陰癢者加蛇床子、白蘚皮各15克,炒金銀花12克;(2)有陰道滴蟲或霉菌感染者另用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苦楝根30克,白礬45克,水煎,待藥水變溫時坐盆(如缺苦楝根皮可用大葉桉樹葉40克代之),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25分鐘。內(nèi)褲必用開水浸泡。同時另裝300毫升煎出液給丈夫浸泡外生殖器。連用7~10天。

    三、白淫:此癥常見于青年婦女,常于夜間夢中交合而從陰道中流出較多白色或黃色的粘液。患者由于難于啟齒,羞于求醫(yī),延誤病情,常感疲乏無力,精神恍惚。另外,如是妊娠期夢交,易導(dǎo)致流產(chǎn)或習(xí)慣性流產(chǎn),因此,必須及時治療??砂匆韵路中褪┲?。

    1.燥熱型:平素身熱急躁易怒,頭痛,口渴,喉干,尿黃,有的大便硬結(jié),或伴有腰部酸痛,睡眠不安,常有夢交,隨之陰道流出黃而粘稠的分泌物,舌質(zhì)甚紅,舌尖有紅色小點,舌苔黃而略厚,脈弦數(shù)(即脈搏快,有按琴弦之感)。治療宜清熱寧心,瀉火止帶。

    方藥及用法:胡黃連6克(因黃連價格較貴,故以胡黃連代之),山梔子10克,黃苓6克,黃柏8克(淡鹽水炒),生地15克,炒杜仲12克,知母10克,金櫻子20克,澤瀉15克,車前子10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沖入蜂蜜一湯匙,調(diào)勻分2次服。一般連服3~5劑可見效。

    注意事項:(1)如惡夢多,可加石菖蒲6克、麥冬10克、生龍骨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2)忌食辣椒、咖喱、胡椒、五香粉等燥熱之品。

    2.虛熱型:頭暈眼花或耳鳴,胸部煩熱,手足心熱,睡眠不深,盜汗,腰酸乏力,或入睡則夢交,白淫稀薄,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脈細而快)。治療宜滋陰補腎,養(yǎng)肝止帶。

    方藥及用法:女貞子15克,知母10克,黃柏8克(淡鹽水炒),生地15克,淮山20克,丹皮10克,澤瀉12克,杞子10克,蓮子12克,金櫻子20克,甘草6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日分2次溫服。

    注意事項:(1)多夢者加石菖蒲10克、丹參15克;(2)口渴加石斛8克、麥冬10克;(3)飲食禁忌同上。

    食療可酌情選用:

    (1)淮山35克,炒黑豆60克,豬尾一條(切段),共煮1小時。可加入適量鹽調(diào)味。適用于腰酸乏力的虛性帶下。

    (2)白果仁10枚,芡實20克,蓮子25克,陳皮4克,豬肚1(洗凈),文火煮1.5小時,日分2次服。治虛性白帶。

    (3)烏賊魚1只(去骨)切塊,白芷6克,黃柏6克,椿根皮15克,大蜜棗6枚。文火煮1小時,日分2次服。治黃帶或赤帶濕熱型。

更多中藥材
  • 那么這種腸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們重視,之前跟大家科普過一句繞口令,說腸息肉一般呢,他不會轉(zhuǎn)化為腸道的惡性腫瘤兒,但是腸道的惡性腫瘤兒多半是由腸息肉發(fā)展過來的,所以說我們在生活當(dāng)中遇到這類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腸息肉......
  • 濕熱久出不去,五個方法可以幫你把胃,肝,膀胱,大腸,關(guān)節(jié)的濕熱趕去。這個臉上出油愛長痘,早晨起來口苦,一吃飯就肚子脹,胳膊腿上長濕疹,舌質(zhì)發(fā)紅,舌苔黃膩,這就是身體里邊有了濕熱。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五個方法,不管是濕熱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趕出去......
  • 中醫(yī)有一句話叫陰虛則痛,陰液在體內(nèi)起到滋養(yǎng)潤滑的作用,那陰液不足,壓不住陽氣,就會產(chǎn)生虛火,虛火灼燒,我們身體就會隱隱疼痛。還有滲出水和體內(nèi)的陰液息息相關(guān),所以就會出現(xiàn)以下六個部位的疼痛。第一個就是腰痛,腰為腎之府,腎陰不足,不能溫煦腰部的......
  • 我們中醫(yī)常講辨證治療,其實每一個人的體質(zhì)不一樣,導(dǎo)致失眠的問題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啊。有人入睡困難,翻來覆去整晚睡不著,有人睡著了之后他容易醒過來,一晚上醒來七八次,煩的不得了,甚至還有的人睡著之后人沒有睡,差不多旁邊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
  • 第一個啊尿頻尿急,夜尿頻繁,小便灼熱發(fā)黃,情緒激動,這個時候濕熱下前潛尿液黃就是主要的標(biāo)志,可以參考龍膽瀉肝丸。第二個,便秘我們說到腸道津液不足,肝火燒灼,那這個時候會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黃膩。也可以參考龍膽瀉肝丸。第三個,腹瀉拉肚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