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太陽病小陷胸湯證

    《傷寒論》大陷胸湯后,又有小陷胸湯以治結(jié)胸之輕者,蓋其證既輕,治之之方亦宜輕矣。

    《傷寒論》原文︰小結(jié)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按心下之處,注疏家有謂在膈上者,有謂在膈下者,以理推之實以膈上為對。蓋膈上為太陽部位,膈下則非太陽部位。且小結(jié)胸之前(百三十九節(jié))謂︰“太陽病重發(fā)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觀此大陷胸湯所主之病,亦有從下之文,則知心上仍屬胸中無疑義也。

    【小陷胸湯方】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湯洗,栝蔞實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渣,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渣,分溫三服。此證乃心君之火熾盛,鑠耗心下水飲結(jié)為熱痰(脈現(xiàn)滑象,是以知為熱痰,若但有痰而不熱,當現(xiàn)為濡象矣),而表陽又隨風內(nèi)陷,與之互相膠漆,停滯于心下為痞滿,以杜塞心下經(jīng)絡,俾不流通,是以按之作痛也。為其病因由于心火熾盛,故用黃連以寧熄心火,兼以解火熱之團結(jié),又佐以半夏開痰兼能降氣,栝蔞滌痰兼以清熱,其藥力雖遠遜于大陷胸湯,而以分消心下之痞塞自能勝任有余也。然用此方者,須將栝蔞細切,連其仁皆切碎,方能將藥力煎出。

    此證若但痰飲痞結(jié)于心下,而脈無滑熱之象者,可治以拙擬蕩胸湯,惟其藥劑宜斟酌減輕耳。小結(jié)胸之外,又有寒實結(jié)胸,與小結(jié)胸之因于熱者迥然各異,其治法自當另商?!秱摗分^︰宜治以三物小陷胸湯。又謂︰白散亦可服。三物小陷胸湯《傷寒論》中未載,注疏家或疑即小陷胸湯,謂系從治之法。不知所謂從治者,如純以熱治涼,恐其格拒不受,而于純熱之中少用些些涼藥為之作引也,若純以涼治涼,是猶冰上積冰,其凝結(jié)不益堅乎?由斯知治寒實結(jié)胸,小陷胸湯斷不可服,而白散可用也。爰錄其方于下。

    【白散方】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貝母三分。

    上三味為散,納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匕,羸者減半,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

    按︰方中幾分之分,當讀為去聲,原無分量多少,如方中桔梗、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即桔梗、貝母之分量皆比巴豆之分量多兩倍,而巴豆僅得桔梗及貝母之分量三分之一也。巴豆味辛性熱以攻下為用,善開冷積,是以寒實結(jié)胸當以此為主藥,而佐以桔梗、貝母者,因枯梗不但能載諸藥之力上行,且善開通肺中諸氣管使呼吸通暢也。至貝母為治嗽要藥,而實善開胸膺之間痰氣郁結(jié)。至巴豆必炒黑而后用者,因巴豆性至猛烈,炒至色黑可減其猛烈之性,然猶不敢多用,所謂半錢匕者,乃三藥共和之分量,折為今之分量為一分五厘,其中巴豆之分量僅二厘強,身形羸弱者又宜少用,可謂慎之又慎也。

    白散方中桔梗、貝母,其分量之多少無甚關(guān)系,至巴豆為方中主藥,所用僅二厘強,縱是藥力猛烈,亦難奏效,此蓋其分量傳寫有誤也,愚曾遇有寒實結(jié)胸,但用巴豆治愈一案,爰詳細錄出以征明之。一人年近三旬,胸中素多痰飲,平時呼吸其喉間恒有痰聲。時當孟春上旬,冒寒外出,受涼太過,急急還家,即臥床上,歇息移時,呼之吃飯不應,視之有似昏睡,呼吸之間痰聲漉漉,手搖之使醒,張目不能言,自以手摩胸際,呼吸大有窒礙。延醫(yī)治之,以為痰厥,概治以痰厥諸方皆無效。及愚視之,撫其四肢冰冷,其脈沉細欲無,因曉其家人曰︰此寒實結(jié)胸證,非用《傷寒論》白散不可。遂急購巴豆去皮及心,炒黑搗爛,紙裹數(shù)層,壓去其油(藥局中名為巴豆霜,恐藥局制不如法,故自制之),秤準一分五厘,開水送下,移時胸中有開通之聲,呼吸頓形順利,可作哼聲,進米湯半碗。翌晨又服一劑,大便通下,病大輕減,脈象已起,四肢已溫,可以發(fā)言,至言從前精神昏憒似無知覺,此時覺胸中似滿悶。遂又為開干姜、桂枝尖、人參、濃樸諸藥為一方,俾多服數(shù)劑以善其后。

    如畏巴豆之猛烈不敢輕用,愚又有變通之法,試再舉一案以明之。

    一婦人年近四旬,素患寒飲,平素喜服干姜、桂枝等藥。時當嚴冬,因在冷屋察點屋中家具為時甚久,忽昏仆于地,舁諸床上,自猶能言,謂適才覺涼氣上沖遂至昏仆,今則覺呼吸十分努力氣息始通,當速用藥救我,言際忽又昏憒,氣息幾斷。時愚正在其村為他家治病,急求為診視,其脈微細若無,不足四至,詢知其素日稟賦及此次得病之由,知其為寒實結(jié)胸無疑,取藥無及,急用胡椒(辛熱之品能開寒結(jié))三錢搗碎,煎兩三沸,徐徐灌下,頓覺呼吸順利,不再昏厥。遂又為疏方,干姜、生懷山藥各六錢,白術(shù)、當歸各四錢,桂枝尖、半夏、甘草各三錢,濃樸、陳皮各二錢,煎服兩劑,病愈十之八九。又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多服數(shù)劑以善其后。

更多中藥材
  • 扁豆花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B。維生素C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其營養(yǎng)價值和飲食價值很高,適量的飲食對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補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從扁豆花的性味歸經(jīng)來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健脾、中暑、......
  • 姜,也被稱為生姜,姜,有獨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種常用的調(diào)味品,它可以使各種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幾片姜或放一點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話說:米飯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們具有一定的揮發(fā)性,能增強和加速血液......
  • 三黃,即黃芩、黃連、黃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清熱解毒燥濕藥。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熱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稱為三黃,因為它們都姓黃,但經(jīng)過仔細研究,還是有一些區(qū)別的。黃芩是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中醫(yī)......
  • 枸杞應干燥、通風,避免高溫,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補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較合適;如果想到治療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過黃過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觀鮮紅,但對人體有害,購買時應注意不要簡單地注意......
  • 山藥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虛勞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療脾胃不足和腎氣不足。但有濕熱實邪者(如大便粘滯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黃膩等)不宜多服;山藥有收澀作用,大便干結(jié)者不宜食用;山藥淀粉酶不耐高熱,不宜長時間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藥和甘遂,也不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