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少陰病當灸及附子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陳修園曰︰此宜灸鬲關二穴以救太陽之寒,再灸關元一穴以助元陽之氣。

    元陽存于何處?蓋人身有兩氣海,《內(nèi)經(jīng)》謂膈上為氣海,此后天之氣海,所藏者宗氣也(即胸中大氣)。哲學家以臍下為氣海,此先天之氣海,所藏者祖氣,即元氣也。人身之元陽,以元氣為體質(zhì),元氣即以元陽為主宰,誠以其能斡旋全身則為元氣,能溫暖全身則為元陽,此元陽本于先天,原為先天之君火,以命門之相火為之輔佐者也(此與以心火為君火,以肝中所寄之少陽相火為相火者,有先天后天之分)。至下焦氣海之形質(zhì),原為脂膜及胰子團結而中空,《醫(yī)林改錯》所謂,形如倒提雞冠花者是也。人生結胎之始先生此物,由此而下生督脈,上生任脈,以生全身,故其處最為重要之處,實人生性命之根也。有謂人之元氣、元陽藏貯于胞室者,不知胞室若在女子,其中生瘡潰爛,原可割而去之,若果為藏元氣、元陽之處,豈敢為之割去乎?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附子湯方】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二兩,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芍藥三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更多中藥材
  •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王某,男,13歲。2007年8月29日初診,自入秋以來即感胃脘不適,時有吐瀉,繼之病情加重,現(xiàn)水漿入口即吐,米粒難進??诳识诧嫞嬘?,晝夜嗜睡,脈沉濡,舌紅,苔白。此乃暑濕內(nèi)蘊,胃陽不振,脾氣也傷,......
  • 張英棟 山西省晉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唐代大醫(yī)孫思邈繼承了歷代醫(yī)家對溫疫的預防經(jīng)驗和診治思想,提出了“瘴癘”、“溫風”、”毒氣”等病因,肯定了“毒”是傳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療上突出清熱解毒。但提到避瘟時卻倡用溫藥。避瘟為防病,“凡能依時攝生者,可居......
  • 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yī)院方藥組成:生白術60克,麥冬30克,生地黃18克,炒枳實30克,柴胡30克,元參18克,厚樸30克,熟大黃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3次服。此方為貴州名醫(yī)石恩駿教授治療習慣性便秘之專用經(jīng)驗方。石氏認為人體氣機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fā)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壞死。臨床表現(xiàn)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fā)熱,白細胞計數(shù)、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電圖進行性改變,常伴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王金亮 山西平遙中醫(yī)院王某,女,41歲。2009年9月13日初診。腹痛泄瀉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時帶有黏連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緒波動則腹痛腹瀉加重,胸悶腹脹,噯氣少食。腹部觸之,臍上有索條狀塊物,時有低熱。舌質(zhì)紅,有瘀斑,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