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霍亂暴脫證

    【病人基本資料】

    邑北境劉氏婦,年近四旬,得霍亂暴脫證。

    【病因】

    受妊五六個月,時當壬寅秋令,霍亂盛行,因受傳染,吐瀉一晝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覺精神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持。遂急延為診視。

    【證候】

    迨愚至欲為診視,則病勢大革,殮服已備,著于身將舁諸床,病家辭以不必入視。愚曰︰此系暴脫之證,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視之,氣息若無,大聲呼之亦不知應,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數(shù)。

    【診斷】

    此證若系陳病狀況,至此定難挽回,惟因霍亂吐瀉已極,又復流產(chǎn),則氣血暴脫,故仍可用藥挽救。夫暴脫之證,其所脫者元氣也。凡元氣之上脫必由于肝(所以人之將脫者,肝風先動),當用酸斂之品直趨肝臟以收斂之。即所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雖病勢垂危至極點,亦可挽回性命于呼吸之間。

    【處方】

    凈杭萸肉(二兩)野黨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共煎湯一大盅,溫服方雖開就而藥局相隔數(shù)里,取藥迫不及待,幸其比鄰劉××是愚表兄,有愚所開藥方,取藥二劑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錢,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

    【效果】

    將藥徐徐灌下,須臾氣息稍大,呼之能應,又急煎渣灌下,較前尤明了。問其心中何如,言甚難受,其音惟在喉間,細聽可辨。須臾藥已取到,急煎湯兩茶杯,此時已自能服藥。俾分三次溫服下,精神頓復,可自動轉。繼用生山藥細末八錢許,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日兩次,如此將養(yǎng)五六日以善其后。

    【說明】

    按人之氣海有二,一為先天之氣海,一為后天之氣海。《內經(jīng)》論四海之名,以膻中(即膈上)為氣海,所藏者大氣,即宗氣也,養(yǎng)生家及針灸家皆以臍下為氣海,所藏者元氣,即養(yǎng)生家所謂祖氣也。此氣海之形狀,若倒提雞冠花形,純系脂膜結成而中空(剖解豬腹者,名之為雞冠油),肝臟下垂之脂膜與之相連,是以元氣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氣之上脫,亦即由肝而疏泄也(《內經(jīng)》謂肝主疏泄)。惟重用萸肉以酸斂防其疏泄,借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而元氣即可不脫矣。所最足明征者,若初次即服所開之方以治愈此證,鮮不謂人參之功居多,乃因取藥不及,遂單服萸肉,且所服者只六錢即能建此奇功。由此知萸肉救脫之力,實遠勝人參。蓋人參以救無氣之下脫,猶足恃,而以救元氣之上脫,若單用之轉有氣高不返之弊(說見俞氏《寓意草》),以其性溫而兼升也。至萸肉則無論上脫下脫,用之皆效。蓋元氣之上脫由于肝,其下脫亦由于肝,誠以肝能為腎行氣(《內經(jīng)》謂肝行腎之氣),即能瀉元氣自下出也。為其下脫亦由于肝,故亦可重用萸肉治之也。

    【或問】

    同為元氣之脫何以辨其上脫下脫?答曰︰上脫與下脫,其外現(xiàn)之證可據(jù)以辨別者甚多。今但即脈以論,如此證脈若水上浮麻,此上脫之征也。若系下脫其脈即沉細欲無矣。且元氣上脫下脫之外,又有所謂外脫者。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萸肉最善斂汗,是以萸肉亦能治之。來復湯及山萸肉解后載有治驗之案數(shù)則,可參觀也。

更多中藥材
  • 首先,就是失眠多夢,為什么會引起失眠多夢呢?是因為肝火擾動心神,中醫(yī)講,肝屬木,心屬火,肝火旺盛的時候,木能生火,就會使心火亢盛,心神就被擾動,就會引起心神不安,從而出現(xiàn)失眠多夢,那同樣,肝火也會犯胃,出現(xiàn)脘腹脹痛,肝屬木,胃屬土,木能克土......
  • 腦梗死,又稱為缺血性卒中,它是一種危害性比較強的腦血管疾病,輕則,手腳活動不利,重則,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清晨發(fā)作腦梗的機制,主要有兩點,我今天給大家詳細講一講。第一,就是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它是跟血壓的波動有關系,那血液運......
  • 高血壓病人除了日常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之外,早晨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這三件事兒,第一就是起床過猛,或者這個早晨起來還沒有服藥的情況下。就開始鍛煉身體,劇烈運動,這樣,對血壓會有一個很大的影響,會使血壓迅速升高,嚴重的,會導致嚴重的心血管事件。因為我們......
  • 咱們首先說脾虛,脾虛它主要的癥狀是乏力,氣短,中醫(yī)講,脾主氣,脾主要運化氣血,脾虛的時候,當然了氣不足,氣不足就會乏力,氣短,沒有勁,胸悶。脾虛,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虛的時候食欲不振,沒有胃口,不想吃飯,吃完了之后,也覺得不消化,然后,會有大......
  • 第一個,就是勞累過度,主要是指重體力勞動者,還有久站久立久坐的這些人,通常重體力勞動者,要搬重物,那么這個腰就要吃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個腰椎,還有周圍的肌肉造成損傷,那平時工作的時候,需要帶上相應的護具,來保護這個腰部,久坐久立的人應該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