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泌尿系結石

    泌尿系結石本病是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結石的統稱,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泌尿系結石多數原發(fā)于腎臟和膀胱,輸尿管結石往往繼發(fā)于腎結石,尿道結石往往是膀胱內結石隨尿流沖出時梗阻所致。尿石癥的發(fā)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腎與輸尿管結石多見于20~40歲的青壯年,約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結石多發(fā)生在10歲以下的兒童和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尿石癥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對腎功能損害較大,尤以下尿路長期梗阻及孤立腎梗阻時,對全身影響更為嚴重,處理上也較復雜,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泌尿系結石的主要癥狀為疼痛、尿血或排砂石。因結石所在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異。

    1.腎結石 疼痛位于腰部,可為隱痛、刺痛或持續(xù)性鈍痛,多在勞累后出現,常伴有肉眼血尿。腎絞痛發(fā)生時,疼痛從腰部向下腹部放射,病人坐臥不安,汗出,持續(xù)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發(fā)作后或有小的沙粒狀結石排出。有個別病人,病變相對穩(wěn)定,長期無明顯癥狀。

    2.輸尿管結石90%以上的結石原發(fā)于腎,下移至輸尿管狹窄處而滯留。結石堵塞在輸尿管中上段者,出現腰部絞痛,向同側陰部及大腿內側放射,可伴有惡心、嘔吐、冷汗等,嚴重時發(fā)生休克。發(fā)病時可見肉眼血尿。結石堵塞在輸尿管下段者,可引起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

    3.膀胱結石 排尿時出現下腹部疼痛,向外生殖器處放射,同時排尿不暢或突然排尿中斷,經活動或改變體位后又能排尿。多伴有終末肉眼血尿及尿頻、尿急等癥狀。

    4.尿道結石 結石多來自膀骯,好發(fā)于男性。突然墜入尿道的結石可引起疼痛、排尿困難,甚至尿潴留。

    此外,泌尿系結石合并感染時,還可見有發(fā)熱、惡寒、膿尿等癥證。

    泌尿系結石,西醫(yī)治療方法是小結石(直徑在0.5厘米以下)采用多飲水,等待排石,大結石采用手術治療或體外震波碎石術。但是,排石后容易復發(fā)。

    本病在中醫(yī)學中屬“沙淋”、“石淋”、“血淋”的范疇。我國古代醫(yī)學文獻中早有記載。不僅病因、病機、癥狀等方面有詳細的描述,而且在治療上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濕熱、氣虛、氣滯血瘀、腎虛(包括腎陰虛、腎陽虛)等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故總的法則是清熱解毒,健脾益氣,補益氣血,活血化瘀,溫腎壯陽,滋補腎陰等。

    [臨床療效]采用純中藥治療本病泌尿系結石385例,其中腎結石119例,輸尿管結石125例,腎、輸尿管多發(fā)性結石3例,膀胱結石138例。服藥5~30天開始排石。排石和結石影消失355例,臨床癥狀消失,結石影縮小者26例,總有效率為98.9%。

更多中藥材
  • 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或寬葉羌活的根莖及根。主產于四川、甘肅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干燥,切厚片。羌活根莖為圓柱形或不規(guī)則塊狀,長4至13厘米,直徑0.6至2.5厘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了間短縮,呈緊......
  • 馬尾連與黃連都是常見的中藥材,它們性苦寒,有很好的清熱燥濕解毒功效,對于濕熱火毒諸證可以相互代用,但是,馬尾連與黃連也有所區(qū)別,那么,馬尾連黃連的區(qū)別有哪些叱?下面我們具體的看一下馬尾連黃連的區(qū)別有哪些?!抉R尾連與黃連的區(qū)別】一、馬尾連馬尾......
  •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你了解多少?這問題對于不懂中醫(yī)中藥的朋友來說無疑是天方夜譚,苦參子在醫(yī)學上的應用已經有很久的歷史,因此,它的功效與作用在中藥古典里面早有記載,它可以起到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等作用,能治療很多種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苦參的功......
  • 提到委陵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在日常生活中,委陵菜的身影經常出現,它通常生長在山坡、田野間、路邊等地方,俗稱為“翻白菜”或者是“根頭菜”,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而且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今天我們來介紹委陵菜是什么,委陵菜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 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都是常見的中藥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把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混淆,甚至在臨床上,也會出現苦地丁和紫花地丁飲片混淆的的現象,那么,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區(qū)別呢?為了方便大家辨別苦地丁和紫花地丁,下面我們來看苦地丁和紫花地丁有什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