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干檀香葉

    拼音注音Gān Tán Xiānɡ Yè來源

    藥材基源:為檀香科植物沙針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yris wightiana Wall.exWight2.Osyris wightianaWall.ex Wightvar.rotun-difolia(Tam)Tam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葉,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山坡灌叢中或石崖邊。

    2.生于多石的向陽山坡。

    資源分布:1.分布于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四川西南部。

    原形態(tài)

    1.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枝細長,嫩時呈三棱形。葉片薄革質(zhì),灰綠色,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6cm,寬0.6-2cm,先端尖,有短尖頭,基部漸狹,下延而成短柄。花??;雄花2-4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花梗長4-8mm;花被直徑約4mm,裂片3;花盤肉質(zhì),彎缺;雄蕊3,花絲很短,不育子房呈微小的突起,位于花盤中央;雌花單生,偶4或3朵聚生;苞片2枚;花梗頂部膨大;花盤、雄蕊如同雄花,但雄蕊不育;兩性花外形似雌花,但具發(fā)育的雄蕊;胚珠通常3枚,柱頭3裂。核果近球形,先端有圓形花盤殘痕,成熟時橙黃色至紅色,干后淺黑色,直徑8-10mm?;ㄆ?-5月,果期10月。

    2.本變種的葉厚革質(zhì),近圓形至闊倒卵形,長12-15mm,寬9-10mm,先端鈍或近圓形,基部鈍,兩面粗糙,密布明顯腺體,側(cè)脈不明顯;葉柄長1-2mm或近無柄;果直徑4.5mm。

    性狀

    性狀鑒別 葉多皺縮,表面灰綠色至灰褐色。完整者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6cm,寬0.6-2cm,先端尖,有短尖頭,基部漸狹,下延而成短柄。質(zhì)脆,易碎。氣香,味微苦。

    化學成分

    葉含鞣質(zhì)。

    性味

    澀;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祛瘀血;解瘡毒。主癰瘡;疥癬;刀傷;骨折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萹蓄拼音注音Biǎn Xù別名扁蓄、大萹蓄、鳥蓼、扁竹、竹節(jié)草、豬牙草、道生草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葉茂......
  •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干或鮮用。性味葉: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葉:消腫拔毒,止癢。治瘡瘍腫毒......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cè)脈羽狀,......
  • 《中國藥典》: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
  • 《中藥大辭典》: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瘜W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藥》:“淡,微溫?!肮δ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