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伏新順 青海省中醫(yī)院
一位49歲婦女,有便秘病史十余年,大便不用瀉藥則6~15天一行,用瀉藥1~2天一行,伴脘腹脹滿、左下腹疼痛,來求中醫(yī)。筆者覺得這位病人的情況非常有代表性,有必要對習慣性便秘的中醫(yī)辨治和生活調(diào)理作介紹。
習慣性便秘,是大便三日以上一行,糞質(zhì)干燥,排便費力,可伴脘腹脹滿、左下腹疼痛的一種病癥?,F(xiàn)代研究認為,習慣性便秘可分為慢傳輸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三大類型。便秘的病位在結(jié)腸、直腸和肛門括約??;便秘的基本病因是結(jié)腸傳輸功能改變或直腸、肛門括約肌排糞功能障礙;便秘的癥狀具有個體化特征,但基本內(nèi)容是糞便的質(zhì)量、排便感覺、排便頻率和伴隨繼發(fā)的現(xiàn)象。結(jié)腸鏡和排糞造影檢查有助于確定便秘的原因和性質(zhì)。
中醫(yī)認為,習慣性便秘屬“便秘”范疇。多因燥熱傷津,肝氣郁滯,勞倦內(nèi)傷,年老體衰,久病不起,氣血虧虛等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調(diào)而引起便秘。筆者根據(jù)歷代有關(guān)便秘的論述和經(jīng)驗,將便秘分為燥熱傷津、肝氣郁滯、脾肺氣虛、血虛不榮、陽虛寒凝五型辨治每獲良效,現(xiàn)報告如下,以與同道商榷。
燥熱傷津 癥見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面紅,脘腹脹痛,口苦口臭,煩渴多飲,舌質(zhì)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潤腸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去大黃化裁。藥用枳實、厚樸、杏仁、白芍、麻子仁、元參、生地、黃柏等。
肝氣郁滯 癥見大便秘結(jié),欲便不得,噯氣頻頻,脘腹脹痛,兩脅不舒,食少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象弦。治宜順氣導滯通便。方用六磨湯去大黃化裁。藥用柴胡、香附、厚樸、烏藥、枳實、沉香、木香、檳榔等。
脾肺氣虛 癥見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臨廁努掙乏力,強掙則汗出短氣,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肢體倦怠,舌淡、苔白、脈虛。治宜益氣升陽通便。方用黃芪湯和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黃芪、陳皮、麻子仁、白蜜、升麻、柴胡、當歸、太子參、炙甘草、生白術(shù)、炒枳殼等。
血虛不榮 癥見大便秘結(jié),面色蒼白,唇甲色淡,頭暈目眩,心急易驚,舌淡、苔薄白,脈細。治宜養(yǎng)血潤腸通便。方用潤腸丸加減。藥用枳殼、當歸、生地、麻子仁、桃仁、阿膠、雞血藤、郁李仁等。
陽虛寒凝 癥見大便艱澀,排出困難,面色不華,四肢不溫,腹中冷痛,畏寒喜暖,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益氣溫陽通便。方用濟川煎加減。藥用黨參、鎖陽、杜仲、枳實、當歸、肉蓯蓉、升麻、牛膝、澤瀉等。
從現(xiàn)在的醫(yī)學觀點看,西藥的果導片等刺激性瀉藥和含有中藥大黃、番瀉葉、蘆薈的單方或復方制劑不主張長期使用,以免長期使用產(chǎn)生依賴性,并引發(fā)結(jié)腸黑變病。此外,對于便秘的病人,應做到:①多吃蔬菜、特別是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蘿卜、芹菜、大頭菜、韭菜、菠菜、白木耳、蒜苗、黃豆芽等。②如無特殊禁忌(如冠心病、動脈硬化、膽道疾患等),可多吃油性大食物。③多吃粗糧(如玉米等),少吃細糧(如大米、小麥等);多吃清淡的,少吃麻辣、燒烤、粗硬、油炸的。④多吃黃瓜、香蕉、梨、蘋果等水果。⑤每日一次定時入廁下蹲,以調(diào)整生物鐘,養(yǎng)成條件反射。⑥意念運氣法協(xié)助排便,即當解大便解不出時,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思想雜念,舌尖抵住上腭,用鼻子平靜自然地吸氣,張口深、長、慢、輕地呼氣,同時意想此氣到小腹,到達直腸,直推腸中的大便,這樣不斷意想呼出之氣推動大便下行,幾分鐘后,大便即可排出。⑦腹部按摩有助于增加腸壁張力,對習慣性便秘的長期防治至關(guān)重要。可取坐位或立位,右手手掌放于臍上,左手掌放于右手背上,在小腹部順時針方向緩慢輕柔地按摩25次,然后按逆時針方向再按摩25次,共做50次,每日早晚各做一遍,連續(xù)2~4周。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伏新順 青海省中醫(yī)院
一位49歲婦女,有便秘病史十余年,大便不用瀉藥則6~15天一行,用瀉藥1~2天一行,伴脘腹脹滿、左下腹疼痛,來求中醫(yī)。筆者覺得這位病人的情況非常有代表性,有必要對習慣性便秘的中醫(yī)辨治和生活調(diào)理作介紹。
習慣性便秘,是大便三日以上一行,糞質(zhì)干燥,排便費力,可伴脘腹脹滿、左下腹疼痛的一種病癥?,F(xiàn)代研究認為,習慣性便秘可分為慢傳輸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三大類型。便秘的病位在結(jié)腸、直腸和肛門括約??;便秘的基本病因是結(jié)腸傳輸功能改變或直腸、肛門括約肌排糞功能障礙;便秘的癥狀具有個體化特征,但基本內(nèi)容是糞便的質(zhì)量、排便感覺、排便頻率和伴隨繼發(fā)的現(xiàn)象。結(jié)腸鏡和排糞造影檢查有助于確定便秘的原因和性質(zhì)。
中醫(yī)認為,習慣性便秘屬“便秘”范疇。多因燥熱傷津,肝氣郁滯,勞倦內(nèi)傷,年老體衰,久病不起,氣血虧虛等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調(diào)而引起便秘。筆者根據(jù)歷代有關(guān)便秘的論述和經(jīng)驗,將便秘分為燥熱傷津、肝氣郁滯、脾肺氣虛、血虛不榮、陽虛寒凝五型辨治每獲良效,現(xiàn)報告如下,以與同道商榷。
燥熱傷津 癥見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面紅,脘腹脹痛,口苦口臭,煩渴多飲,舌質(zhì)紅,苔黃燥,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潤腸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去大黃化裁。藥用枳實、厚樸、杏仁、白芍、麻子仁、元參、生地、黃柏等。
肝氣郁滯 癥見大便秘結(jié),欲便不得,噯氣頻頻,脘腹脹痛,兩脅不舒,食少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象弦。治宜順氣導滯通便。方用六磨湯去大黃化裁。藥用柴胡、香附、厚樸、烏藥、枳實、沉香、木香、檳榔等。
脾肺氣虛 癥見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臨廁努掙乏力,強掙則汗出短氣,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肢體倦怠,舌淡、苔白、脈虛。治宜益氣升陽通便。方用黃芪湯和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用黃芪、陳皮、麻子仁、白蜜、升麻、柴胡、當歸、太子參、炙甘草、生白術(shù)、炒枳殼等。
血虛不榮 癥見大便秘結(jié),面色蒼白,唇甲色淡,頭暈目眩,心急易驚,舌淡、苔薄白,脈細。治宜養(yǎng)血潤腸通便。方用潤腸丸加減。藥用枳殼、當歸、生地、麻子仁、桃仁、阿膠、雞血藤、郁李仁等。
陽虛寒凝 癥見大便艱澀,排出困難,面色不華,四肢不溫,腹中冷痛,畏寒喜暖,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益氣溫陽通便。方用濟川煎加減。藥用黨參、鎖陽、杜仲、枳實、當歸、肉蓯蓉、升麻、牛膝、澤瀉等。
從現(xiàn)在的醫(yī)學觀點看,西藥的果導片等刺激性瀉藥和含有中藥大黃、番瀉葉、蘆薈的單方或復方制劑不主張長期使用,以免長期使用產(chǎn)生依賴性,并引發(fā)結(jié)腸黑變病。此外,對于便秘的病人,應做到:①多吃蔬菜、特別是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如蘿卜、芹菜、大頭菜、韭菜、菠菜、白木耳、蒜苗、黃豆芽等。②如無特殊禁忌(如冠心病、動脈硬化、膽道疾患等),可多吃油性大食物。③多吃粗糧(如玉米等),少吃細糧(如大米、小麥等);多吃清淡的,少吃麻辣、燒烤、粗硬、油炸的。④多吃黃瓜、香蕉、梨、蘋果等水果。⑤每日一次定時入廁下蹲,以調(diào)整生物鐘,養(yǎng)成條件反射。⑥意念運氣法協(xié)助排便,即當解大便解不出時,要集中注意力,排除思想雜念,舌尖抵住上腭,用鼻子平靜自然地吸氣,張口深、長、慢、輕地呼氣,同時意想此氣到小腹,到達直腸,直推腸中的大便,這樣不斷意想呼出之氣推動大便下行,幾分鐘后,大便即可排出。⑦腹部按摩有助于增加腸壁張力,對習慣性便秘的長期防治至關(guān)重要。可取坐位或立位,右手手掌放于臍上,左手掌放于右手背上,在小腹部順時針方向緩慢輕柔地按摩25次,然后按逆時針方向再按摩25次,共做50次,每日早晚各做一遍,連續(xù)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