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董超 彭智平 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院
閻艷麗是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身中醫(yī)世家,從事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四十載,學驗俱豐。擅長運用經方辨證施治,并巧妙結合時方化裁,臨床效果顯著。筆者有幸跟隨閻艷麗學習,獲益匪淺。
癇病,亦名癲癇,俗稱“羊癇風”,是一種反復發(fā)作性的神志異常病癥。臨床治療較為棘手?!端貑枴て娌≌摗吩唬骸叭松胁“d疾者……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fā)癲疾也。”母體突受驚恐,驚則氣亂,恐則精卻,精氣耗傷,必有損胎兒發(fā)育,成為致病的潛在因素。朱丹溪《丹溪心法·癇》云:“癇證有無……無非痰涎壅塞,迷悶孔竅?!碧禂_心神,神機失用,致癲癇發(fā)作。閻艷麗認為癇病病機除與先天因素關系密切外,多不離驚恐,伏痰。因今時競爭激烈,所愿不遂者多,故臨床以痰火氣郁型最為常見。無痰不作癇,積痰內伏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膏粱厚味往往釀生痰濁,伏于體內。加之生活節(jié)奏加快,精神壓力大,五志過極皆能化火,火性炎上,火極生風,最易夾痰濁上蒙清竅,擾亂神明。而痰阻氣機,氣郁亦可化火,火邪既成,往往又灼液成痰。痰火膠結,作亂猖獗。故臨床又常痰火并見,且以憂思郁怒所生之肝火最為多見。鑒于此,閻艷麗以滌痰開竅,瀉火解郁為大法,在辨證基礎上,多以《傷寒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備急千金要方》溫膽湯化裁,效果顯著。
主要藥物組成:柴胡1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黨參10克,桂枝6克,丹參15克,大黃6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炙甘草6克,此方調肝理脾,滌痰潛鎮(zhèn),攻補兼施,升降并行。半夏、陳皮、茯苓化痰,生龍骨、生牡蠣滌痰,重鎮(zhèn)安神。柴胡、黃芩疏泄肝膽。因癇病多肝風夾痰擾動心神所致,故以白芍柔肝,熄肝風,與炙甘草相伍兼芍藥甘草湯緩急之用;桂枝溫陽,化氣行水,水行則痰消,配伍甘草壯心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保ā端貑枴れ`蘭秘典論》)君主強健,則神明不亂。因癇病多病程較長,纏綿難愈,久病入絡,久病成瘀,故以丹參活血化瘀。痰濁瘀血阻礙氣機,腑氣不通者多見,以大黃通腑瀉濁,防陽明燥熱擾神,同時推陳致新,去瘀血而生新血。若遇頑痰蒙神,則加菖蒲且重用生鐵落、磁石等墜痰鎮(zhèn)靜。肝陰不足則去桂枝重用白芍,大便干結則重用大黃蕩滌腸胃。心悸失眠者可加酸棗仁、夜交藤、遠志養(yǎng)心安神。情緒欠佳,抑郁寡歡者酌加合歡皮、郁金疏肝解郁。肝火盛者去桂枝加夏枯草清瀉肝火。癇病本就虛實夾雜,治療過程中更應該針對病機的不斷變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一旦虛象顯露即可補之,但切忌滋膩,以免生痰作瘀?,F將閻艷麗辨治癇病驗案一則簡述于下。
張某某,女,17歲,平山縣人,2008年5月27日初診。患者平素進取心強,學習壓力大,因中考失利,心愿未遂而精神不振,喜悲傷哭泣,煩躁易怒,學習成績不佳。2006年10月20日在校上課期間突發(fā)抽搐,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后間斷發(fā)作數次。經當地省級醫(yī)院神經內科檢查診斷為癲癇,服用西藥效果不理想,尋求中醫(yī)治療。癥見:心煩氣躁,面色潮紅,口臭,小便黃赤,大便干結,5日未行。入睡困難,夢多。末次月經2008年3月21日,色黑有血塊。白帶量多,色黃,有味。舌邊尖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處方:柴胡10克,黃芩12克,法半夏15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丹參15克,川芎10克,生大黃10克(后下),枳實15克,厚樸10克,生龍牡各30克(先煎),梔子10克,夏枯草15克,郁金10克,合歡皮15克,菖蒲10克,遠志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4枚,小麥30克。7劑,水煎服,1日1劑。
2008年6月3日復診,主訴1劑藥后大便得下,自覺清爽許多。依上方隨癥加減,調治半年,諸癥得到明顯改善,學習成績逐步上升。后隨訪至今,未再發(fā)作,精神狀態(tài)良好。
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見于《傷寒論》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庇糜趥`下,里虛而熱不除者。此案氣郁化火,生痰動風,痰火擾心,肝氣不舒而煩躁易怒,痰濁之氣上泛,蒙蔽清竅而神機失用,發(fā)為癲癇。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溫膽湯化裁可滌痰鎮(zhèn)靜,瀉火解郁。加川芎既活血又行氣。重用大黃,配伍枳實、厚樸通腑瀉濁。以梔子瀉心火,菖蒲化痰開竅,合遠志、生龍牡、合歡皮安神定志以助睡眠。酌加甘麥大棗湯調暢情志。病人配合治療,獲得滿意療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董超 彭智平 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院
閻艷麗是河北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身中醫(yī)世家,從事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四十載,學驗俱豐。擅長運用經方辨證施治,并巧妙結合時方化裁,臨床效果顯著。筆者有幸跟隨閻艷麗學習,獲益匪淺。
癇病,亦名癲癇,俗稱“羊癇風”,是一種反復發(fā)作性的神志異常病癥。臨床治療較為棘手?!端貑枴て娌≌摗吩唬骸叭松胁“d疾者……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fā)癲疾也。”母體突受驚恐,驚則氣亂,恐則精卻,精氣耗傷,必有損胎兒發(fā)育,成為致病的潛在因素。朱丹溪《丹溪心法·癇》云:“癇證有無……無非痰涎壅塞,迷悶孔竅?!碧禂_心神,神機失用,致癲癇發(fā)作。閻艷麗認為癇病病機除與先天因素關系密切外,多不離驚恐,伏痰。因今時競爭激烈,所愿不遂者多,故臨床以痰火氣郁型最為常見。無痰不作癇,積痰內伏是本病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膏粱厚味往往釀生痰濁,伏于體內。加之生活節(jié)奏加快,精神壓力大,五志過極皆能化火,火性炎上,火極生風,最易夾痰濁上蒙清竅,擾亂神明。而痰阻氣機,氣郁亦可化火,火邪既成,往往又灼液成痰。痰火膠結,作亂猖獗。故臨床又常痰火并見,且以憂思郁怒所生之肝火最為多見。鑒于此,閻艷麗以滌痰開竅,瀉火解郁為大法,在辨證基礎上,多以《傷寒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備急千金要方》溫膽湯化裁,效果顯著。
主要藥物組成:柴胡1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黨參10克,桂枝6克,丹參15克,大黃6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炙甘草6克,此方調肝理脾,滌痰潛鎮(zhèn),攻補兼施,升降并行。半夏、陳皮、茯苓化痰,生龍骨、生牡蠣滌痰,重鎮(zhèn)安神。柴胡、黃芩疏泄肝膽。因癇病多肝風夾痰擾動心神所致,故以白芍柔肝,熄肝風,與炙甘草相伍兼芍藥甘草湯緩急之用;桂枝溫陽,化氣行水,水行則痰消,配伍甘草壯心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保ā端貑枴れ`蘭秘典論》)君主強健,則神明不亂。因癇病多病程較長,纏綿難愈,久病入絡,久病成瘀,故以丹參活血化瘀。痰濁瘀血阻礙氣機,腑氣不通者多見,以大黃通腑瀉濁,防陽明燥熱擾神,同時推陳致新,去瘀血而生新血。若遇頑痰蒙神,則加菖蒲且重用生鐵落、磁石等墜痰鎮(zhèn)靜。肝陰不足則去桂枝重用白芍,大便干結則重用大黃蕩滌腸胃。心悸失眠者可加酸棗仁、夜交藤、遠志養(yǎng)心安神。情緒欠佳,抑郁寡歡者酌加合歡皮、郁金疏肝解郁。肝火盛者去桂枝加夏枯草清瀉肝火。癇病本就虛實夾雜,治療過程中更應該針對病機的不斷變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一旦虛象顯露即可補之,但切忌滋膩,以免生痰作瘀?,F將閻艷麗辨治癇病驗案一則簡述于下。
張某某,女,17歲,平山縣人,2008年5月27日初診。患者平素進取心強,學習壓力大,因中考失利,心愿未遂而精神不振,喜悲傷哭泣,煩躁易怒,學習成績不佳。2006年10月20日在校上課期間突發(fā)抽搐,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后間斷發(fā)作數次。經當地省級醫(yī)院神經內科檢查診斷為癲癇,服用西藥效果不理想,尋求中醫(yī)治療。癥見:心煩氣躁,面色潮紅,口臭,小便黃赤,大便干結,5日未行。入睡困難,夢多。末次月經2008年3月21日,色黑有血塊。白帶量多,色黃,有味。舌邊尖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處方:柴胡10克,黃芩12克,法半夏15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丹參15克,川芎10克,生大黃10克(后下),枳實15克,厚樸10克,生龍牡各30克(先煎),梔子10克,夏枯草15克,郁金10克,合歡皮15克,菖蒲10克,遠志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4枚,小麥30克。7劑,水煎服,1日1劑。
2008年6月3日復診,主訴1劑藥后大便得下,自覺清爽許多。依上方隨癥加減,調治半年,諸癥得到明顯改善,學習成績逐步上升。后隨訪至今,未再發(fā)作,精神狀態(tài)良好。
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見于《傷寒論》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庇糜趥`下,里虛而熱不除者。此案氣郁化火,生痰動風,痰火擾心,肝氣不舒而煩躁易怒,痰濁之氣上泛,蒙蔽清竅而神機失用,發(fā)為癲癇。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溫膽湯化裁可滌痰鎮(zhèn)靜,瀉火解郁。加川芎既活血又行氣。重用大黃,配伍枳實、厚樸通腑瀉濁。以梔子瀉心火,菖蒲化痰開竅,合遠志、生龍牡、合歡皮安神定志以助睡眠。酌加甘麥大棗湯調暢情志。病人配合治療,獲得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