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賁門失弛緩癥分型治療

    洪文旭 陜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賁門失弛緩癥系由食管神經(jīng)功能障礙所致之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括約肌高壓和吞咽時不能正常的松弛,食管缺乏蠕動而使食物入胃受阻,多發(fā)于20~40歲。臨床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食物返流和胸骨后疼痛。病因迄今未明,被認為是神經(jīng)源性疾病,病理變化程度與病情、病程有關(guān),食管可見擴張延長,并呈不同程度的彎曲;黏膜可有炎癥或潰瘍形成。應(yīng)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賁門癌相鑒別。該病屬于中醫(yī)學(xué)“噎證”、“反胃”、“胃痛”等范疇,病機為氣機郁滯,氣逆于上。辨證分以下3型治療。

    肝郁氣滯 由于情志不暢,肝氣郁結(jié),疏泄不利,觸犯胃腑,胃氣失降,上逆食管而致。癥見進食梗噎,食入吐出,時輕時重,遇怒更甚,胸脅疼痛,胃脘脹悶,善作太息,飲食減少。舌質(zhì)淡紅,苔薄,脈象弦細。治宜疏肝理氣,利膈寬胸。方選金鈴逍遙湯,藥用川楝子、郁金、柴胡、白芍、白術(shù)、茯苓、枳殼、蘇梗等。

    痰氣交阻 由于憂思傷脾,運化失職,水濕停聚,痰濁內(nèi)生,氣機不暢,交阻食管而致。癥見吞咽困難,食后復(fù)出,嘔吐痰涎,吐后覺舒,胸膈痞滿,時有疼痛。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象弦滑。治宜理氣化痰,和胃降逆。方選四七調(diào)氣湯化裁,藥用紫蘇、厚樸、陳皮、半夏、枳實、砂仁、竹茹、萊菔子、紫蘇子等。

    脾胃陰虛 由于素體虛弱,偏嗜辛燥,傷及脾胃,耗竭陰津,食管失養(yǎng),難以咽下而致。癥見咽下不利,食后即吐,胸脅疼痛,胃脘灼熱,口干唇燥,大便干結(jié)。舌質(zhì)紅少津,脈象細數(shù)。治宜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方選益胃湯化裁,藥用北沙參、麥冬、玉竹、生地、石斛、半夏、沉香、天花粉、雞內(nèi)金、白蜂蜜等。

更多中藥材
  • 檸檬草和玫瑰醋聽起來就是一種草,其實是一味藥,檸檬草到底是一種什么東西呢,檸檬草在生活中可以見得到,但是真正利用并服用,檸檬草不必玫瑰艷麗它其貌不揚,但功效卻不凡,作為一種草藥,有著很高的利用價值,尤其是檸檬草泡水之后服下對人體有益,檸檬草......
  • 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葉。艾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緣。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5至7月花尚未開、葉正茂盛時,采葉陰干。艾葉多皺縮,有短柄,完整葉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
  • 金不換又稱田七屬于同種多年生草本。金不換和田七只是叫法不同而以,它原屬于同種只是不同的稱謂,高達30~60厘米。根莖短,具有老莖殘留痕跡;根粗壯肉質(zhì),倒圓錐形或短圓柱形,長約2~5厘米,直徑約1~3厘米,有數(shù)條支根,外皮黃綠色至棕黃色。金不......
  • 金不換是中藥三七的別名,形容三七的重要性。是明代著名的藥學(xué)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三七是中藥材中的一顆明珠,清朝藥學(xué)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那么,金不換的功......
  • 相信針對很多老年朋友來說,最讓他們感到開心的就是自己身體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更好的安享晚年??闪钊烁械竭z憾的是,大多數(shù)老年朋友都會有血壓過高的癥狀,這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夏枯草降血壓的效果好嗎?帶著大家所提出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