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痛經寶顆粒

    處方

    紅花、當歸、肉桂、三棱、莪術、丹參、五靈脂、木香、延胡索(醋制)

    性狀

    本品為黃色至棕黃色的含糖顆粒,或為黃棕色至棕色的無糖顆粒;氣香,味甜、微苦。

    炮制

    上九味,肉桂、木香提取揮發(fā)油,藥渣與其余紅花等七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時,第二、三次各半小時,合并煎液,濾過,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80℃),放冷至室溫,加乙醇使含醇量達70%,攪勻,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4(80℃)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糊精適量,制成顆粒,干燥;或取清膏,加輔料適量,制成無糖顆粒,干燥。噴入上述揮發(fā)油的乙醇溶液,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

    溫經化瘀,理氣止痛。用于寒凝氣滯血瘀,婦女痛經,少腹冷痛,月經不調,經色暗淡。

    用法用量

    溫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于月經前一周開始,持續(xù)至月經來三天后停服,連續(xù)服用三個月經周期。

    規(guī)格

    每袋裝 (1)10g(2)4g(無糖型)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常山、白術、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藥、甘草、紫蘇、銀州、柴胡各等分。制法洗凈,為粗末。功能主治男婦虛勞骨蒸服鱉甲丸后作熱者。用法用量每服半兩,水2碗,烏梅肉2個,蔥白7寸,韭白7寸,桃枝7寸,槐枝7寸,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滓并煎。摘錄《......
  • 處方羊肉1腳子(卸成事件),草果5個,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蘿卜2個。功能主治補中下氣,寬胸膈。主用法用量原書注:八兒不湯系西天(天竺)茶飯名;色數(shù)大,即骰子般大小。摘錄《飲膳正要》卷一......
  • 處方石膏1錢,柴胡2錢,茯苓3錢,白術2錢,甘草1錢,炒梔子1錢,青皮3分,天花粉1錢。功能主治冬月傷寒,邪在陽明、少陽,身熱2日即有如瘧之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一......
  • 處方麥門冬(去心)、石韋(去毛)、五味子、茯苓、菟絲子(酒漬)、干地黃、桂心各等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益顏色,久服令人耐老輕身。主男子虛羸七傷。用法用量食后以飲服方寸匕,1日3次。二十日知,三十日自任意欲行百里并得。注意忌大酢、生蔥、蕪荑......
  • 處方椒紅8兩,甘菊花7兩,大附子5兩,旋覆花5兩,蒼術(米泔浸,去黑皮)4兩,決明子3兩,芎2兩,紫巴戟(去心)1兩。制法上為末,棗肉和,再杵300-500百,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補暖元臟,明目,去風毒。主眼病。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