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天雄散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天雄散處方

    天雄(炮.去皮臍.六分) 麻黃(去節(jié).六分) 枳殼(麩炒.六分) 桂心(六分) 石龍芮(一錢) 獨(dú)活(一錢) 人參(去蘆.一錢) 防風(fēng)(去蘆.一錢) 茯神(去木.一錢) 杜仲(炒.去絲) 萆薢(酒浸.一錢) 丹參(去蘆.一錢) 羌活(去蘆.一錢) 當(dāng)歸(去蘆.炒.一錢) 五味子(一錢) 牛膝(酒浸.一錢) 細(xì)辛(去苗.一錢)

    功能主治

    治腎臟風(fēng)邪所傷,語言蹇澀,腰脊不可轉(zhuǎn)側(cè),腳膝弱疼痹,頭旋耳鳴,身體沉重?zé)o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不拘時(shí)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金匱要略》卷上:天雄散處方

    天雄52克(炮)白術(shù)112克 桂枝64克 龍骨52克

    制法

    上四味,杵為散。

    功能主治

    補(bǔ)陽攝陰。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

    用法用量

    每次7克,以酒調(diào)服,一日三次。不知,稍增之。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太平圣惠方》卷七:天雄散處方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臍)石龍芮22.5克 獨(dú)活22.5克 防風(fēng)22.5克(去蘆頭)麻黃30克(去根、節(jié))茯神22.5克 杜仲32.5克(去粗皮,炙微黃,銼)萆薢22.5克(銼)丹參22.5克 桂心30克 羌活22.5克 五味子22.5克 細(xì)辛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當(dāng)歸22.5克(銼,微炒)人參22.5克(去蘆頭)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治腎臟風(fēng)邪所傷,語音謇急,腰脊不可轉(zhuǎn)側(cè),腳膝緩弱疼痹,頭眩耳鳴,身體沉重?zé)o力。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白術(shù)、干姜、甘草、川椒、烏梅。功能主治理中安蛔。主摘錄《金匱翼》卷七......
  • 處方烏梅肉9克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3克 胡粉 白礬各1.5克制法上藥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蟲,色赤成團(tuán)而活,屬熱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時(shí)服。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gè),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回春》卷二:安蛔湯處方人參7分,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干姜(炒黑)5分,烏梅2個(gè),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銼。功能主治傷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回春》卷二明·《萬病回春》:安蛔湯出處安蛔湯,出自明·《萬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湯”......
  • 《醫(yī)宗說約》卷四:安蛔理中湯處方參、術(shù)、烏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嘔,加半夏、陳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黃連、細(xì)辛;大便秘結(jié),加大黃。摘錄《醫(yī)宗說約》卷四《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