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解懸湯

    《辨證錄)卷十三:解懸湯處方

    人參60克 當歸120克 川芎60克 荊芥9克 益母草90克 麥冬30克 炮姜3克

    功能主治

    治乳懸。產后乳房伸長,疼痛難忍。

    用法用量

    水煎服。連服四劑而乳頭收,再四劑痊愈。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辨證錄》卷十三:解懸湯處方

    人參2兩,當歸4兩,川芎2兩,荊芥3錢,益母草3兩,麥冬1兩,炮姜1錢。

    功能主治

    急救胃氣而補血。主婦人產后,亡血過多,胃中空虛,胃血干燥,兩乳細小,下垂過小腹,痛甚。

    用法用量

    水煎服。4劑而乳頭收,再4劑痊愈。

    各家論述

    此方人參生胃氣于無何有之鄉(xiāng),當歸、川芎于乘危至急之地;用荊芥、益母草分解各臟腑,以歸其經絡;用麥冬、炮姜者,因陽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動而炎燒,產后不便大用寒涼,故用麥冬微涼之品,稍解其火勢之烈也。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醫(yī)林纂要》卷十:解懸湯處方

    黃耆2兩,當歸1兩,人參3錢,川芎3錢,荊芥3分,益母草1錢,生地黃1錢,炮姜3分。

    功能主治

    補血榮筋。主產后去血過多,氣熱血虛,肝筋緩弛,或乳少過服通乳之藥,血不足于經脈而氣虛,因兒之吮以下垂,則筋從所引而弛,致患乳懸證,兩乳細小,下垂過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論述

    黃耆、當歸,此補血湯;人參宜大補中氣;川芎以行血中之氣;荊芥去血中風濕;益母草補肝和胃,燥濕行血;生地黃滋血而平熱則筋自收,用當病情,難產后亦不忌;炮姜以和胃,亦以補肝。

    摘錄《醫(yī)林纂要》卷十《辨證錄》卷十二:解懸湯處方

    白芍1兩,當歸1兩,炒梔子3錢,枳殼5分,砂仁3粒,白術5錢,人參1錢,茯苓3錢,薄荷3錢。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主婦人懷抱憂郁,肝氣不通,以致胎動不安,兩脅悶痛,如子上懸。

    用法用量

    水煎服。1劑悶痛除,2劑子懸定,3劑全安。去梔子多服數(shù)劑,尤妙。

    摘錄《辨證錄》卷十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桂枝1錢,桃仁1錢,延胡1錢,木通1錢,大黃1錢,烏頭8分,丹皮8分,牽牛子(別末)8分。功能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水煎,臨用點牽牛子末服。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五引福井氏方......
  • 別名知母湯處方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傷寒數(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湯(《普濟方......
  • 處方當歸、地黃、荊芥、防風、石膏、升麻、玄參、丹皮。功能主治面腫連齒痛,出血。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 處方紫菀2兩,細辛2兩,甘草(炙)2兩,款冬花3兩,桂心1兩,牡蠣1兩,豉1兩,竹葉1把。功能主治小兒逆氣而喘,久嗽傷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歲服5合。不知加。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方》......
  • 處方熟地、丹皮、棗皮、茯苓、山藥、澤瀉、黃柏、知母、龍膽草。功能主治疝氣,水衰火蔽,脾氣尚強,谷食未減者。各家論述此方用丹溪滋陰八味以養(yǎng)腎水,復以膽草直瀉厥陰邪火,所謂諸痛屬火是也。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四引黃錦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