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連12克(去毛)橘皮6克 杏仁6克(去皮、尖)枳實3克(炙)麻黃6克(去節(jié))葛根6克 厚樸2克(炙)甘草3克(炙)
上八味,切。
清熱化斑,理氣和中,治溫毒發(fā)斑,胸悶嘔吐,目赤口瘡,下部亦生瘡者。
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黃連4兩(去毛),橘皮2兩,杏仁2兩(去尖皮),枳實1兩(炙),麻黃2兩(去節(jié)),葛根2兩,厚樸1兩(炙),甘草1兩(炙)。
上切。
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文,咳而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已自得下痢。溫毒發(fā)斑,麻證,泄瀉并去血。
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令盡,且消息下當先止。
黃連4錢,橘皮2錢,杏仁2錢(去皮尖),枳實2錢,麻黃2錢(去節(jié),湯泡),葛根2錢。
濕毒發(fā)斑。
水2鐘,煎7分,溫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連12克(去毛)橘皮6克 杏仁6克(去皮、尖)枳實3克(炙)麻黃6克(去節(jié))葛根6克 厚樸2克(炙)甘草3克(炙)
制法上八味,切。
功能主治清熱化斑,理氣和中,治溫毒發(fā)斑,胸悶嘔吐,目赤口瘡,下部亦生瘡者。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四《外臺》卷四引《古今錄驗》:黃連橘皮湯處方黃連4兩(去毛),橘皮2兩,杏仁2兩(去尖皮),枳實1兩(炙),麻黃2兩(去節(jié)),葛根2兩,厚樸1兩(炙),甘草1兩(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得熱,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隱疹如錦文,咳而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已自得下痢。溫毒發(fā)斑,麻證,泄瀉并去血。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令盡,且消息下當先止。
摘錄《外臺》卷四引《古今錄驗》《痘科類編》卷三:黃連橘皮湯處方黃連4錢,橘皮2錢,杏仁2錢(去皮尖),枳實2錢,麻黃2錢(去節(jié),湯泡),葛根2錢。
功能主治濕毒發(fā)斑。
用法用量水2鐘,煎7分,溫服。
摘錄《痘科類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