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訶子湯

    《宜明論方》卷二:訶子湯別名

    訶子甘桔湯(《古今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六引《醫(yī)林集要》)、訶子清音湯(《古今醫(yī)鑒》卷二)。

    處方

    訶子4個(半炮,半生)桔梗30克(半炙,半生)甘草6.6厘米(半炙,半生)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宜肺止咳,利咽開音,治因傷風咳嗽,而失音不能言語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童便150毫升,水150毫升,煎至五七沸,溫服。甚者不過三服即愈。

    摘錄《宜明論方》卷二《宣明論》卷二:訶子湯別名

    訶子甘桔湯、訶子清音湯

    處方

    訶子4個(半炮半生),桔梗1兩(半炙半生),甘草2寸(半炙半生)。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失者不能言語。

    用法用量

    訶子甘桔湯(《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六引《醫(yī)林方》)、訶子清音湯(《古今醫(yī)鑒》卷二)。

    各家論述

    1.《準繩·類方》:桔梗通利肺氣,訶子泄肺導氣,童便降火甚速。

    2.《醫(yī)方集解》:訶子斂肺清痰、散逆破結,桔梗利肺氣,甘草和元氣,童便降火潤肺。

    摘錄《宣明論》卷二《醫(y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訶子湯別名

    訶子散

    處方

    訶子(炮,取肉)1兩,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1兩,白術1兩,木香(炮)半兩,陳皮(去白)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冷熱不調,泄瀉,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

    訶子散(《金鑒》卷五十二)。

    寒甚,加附子。

    摘錄《醫(y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衛(wèi)生總微》卷十:訶子湯處方

    訶黎勒皮1兩,人參(去蘆)1兩,木香1兩,白茯苓1兩,甘草(炙)半兩,陳皮(湯浸,去白)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傷冷,瀉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加生姜2片,煎至5分,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更多中藥材
  • 《御藥院方》卷六:保神丹處方白術半斤(去皮),鹿茸4兩(酥炙),柏子仁4兩。制法上為細末,用菖蒲末4兩,酒蒸作薄膏,加白面4兩,熬成膏子,和如硬劑,加熟蜜6錢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壯氣養(yǎng)精,調和心腎。主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酒送下。......
  •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保童丸處方牛黃1分,夜明砂1分,甘草(炙)1分,甘遂1分,牡蠣1分,珍珠1分,巴豆(凈,者5-7沸,霜)1分,虎睛1分,芍藥4分,黃芩4分,杏仁(凈)4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瓷器密封。功能主治小兒諸疾。1......
  • 處方陳枳殼5對(大者,去瓤;用巴豆7粒去殼,入內,十字縛定,好醋反復煮軟;去巴豆,切片,焙干,余醋留煮糊),三棱5錢,莪術5錢(煨),金箔10片,朱砂2錢(另研)。制法上為細末,以前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痰涎......
  • 處方硫黃5錢,蕪荑仁(炒)5錢,黃連5錢,輕粉1錢,巴豆5粒(去油)。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疳積疳勞,肚大虛腫。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煎姜蘇湯溫服。注意忌食生冷。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 處方參葉5錢,金櫻子(去核)1兩,山楂肉2兩,麥芽1兩,建蓮4兩,五谷蟲2兩,茯苓1兩,芡實1兩,薄橘紅1兩,白術2兩,使君子5錢,肥知母1兩,雞內金1兩,砂仁5錢,青皮1兩,地骨皮1兩(炙)。制法上為細末,蓮子粉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