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嶺南采藥錄》
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樹的根。
植物形態(tài)詳"無患子"條。
治外感發(fā)熱,咳嗽,吐血,白濁,白帶。
①《嶺南采藥錄》:"吐血,合瘦豬肉煎湯飲。"
②《南寧市藥物志》:"為蛇傷要藥。"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含漱。
①治外感發(fā)熱,傷風(fēng)咳嗽,勞傷咳血,消化不良:無患樹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雙單鵝喉:無患樹蔃三兩。搗爛或切片,煎水含漱。
⑧治白濁、白帶:無患樹蕷四兩。曬干,煮雞食。
④治毒蛇咬傷:無患樹蔃一兩,黃牛木根一兩,六月雪根五錢,山芝麻五錢,生蕹菜頭四兩。煎服。(②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出自《嶺南采藥錄》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分布于華東、中南至西南地區(qū)。各地寺廟、庭園和樹邊常見栽培。
無患子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dá)20多米。嫩枝綠色,無毛。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連柄長25-45cm或更長,葉軸上面兩側(cè)有直槽;小葉5-8對,通常近對生,小葉柄長約0.5cm;葉片薄紙質(zhì),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稍呈鐮形,長7-15cm或更長,寬2-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腹面有光澤,兩面無毛或背面被微柔毛?;ㄐ蝽斏?,圓錐形;花小,輻射對稱;萼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大的長約0.2cm,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針形,有長爪,長約0.25cm,外面基部被長柔毛或近無毛,鱗片2個,小耳狀;花盤碟狀,無毛;雄蕊8,伸出,花絲中部以下密被長柔毛;子房無毛。核果肉質(zhì),果的發(fā)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徑2-2.5cm,橙黃色,干時變黑。種子球形,黑色,堅(jiān)硬?;ㄆ诖杭?,果期夏秋。
心;肺;腎經(jīng)
苦;辛;涼
宣肺止咳;解毒化濕。主外感發(fā)熱;咳喘;白濁;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
1.《嶺南采藥錄》:吐血,合瘦豬肉煎湯飲。
2.《南寧市藥物志》:為蛇傷要藥。
3.《嶺南采藥錄》:治外感發(fā)熱,傷風(fēng)咳嗽,勞傷咳血,消化不良。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樹的根。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無患子"條。
功能主治治外感發(fā)熱,咳嗽,吐血,白濁,白帶。
①《嶺南采藥錄》:"吐血,合瘦豬肉煎湯飲。"
②《南寧市藥物志》:"為蛇傷要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含漱。
復(fù)方①治外感發(fā)熱,傷風(fēng)咳嗽,勞傷咳血,消化不良:無患樹干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雙單鵝喉:無患樹蔃三兩。搗爛或切片,煎水含漱。
⑧治白濁、白帶:無患樹蕷四兩。曬干,煮雞食。
④治毒蛇咬傷:無患樹蔃一兩,黃牛木根一兩,六月雪根五錢,山芝麻五錢,生蕹菜頭四兩。煎服。(②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無患樹蔃拼音注音Wú Huàn Shù Qiánɡ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Soapberry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至西南地區(qū)。各地寺廟、庭園和樹邊常見栽培。
原形態(tài)無患子 落葉大喬木,高可達(dá)20多米。嫩枝綠色,無毛。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連柄長25-45cm或更長,葉軸上面兩側(cè)有直槽;小葉5-8對,通常近對生,小葉柄長約0.5cm;葉片薄紙質(zhì),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稍呈鐮形,長7-15cm或更長,寬2-5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腹面有光澤,兩面無毛或背面被微柔毛?;ㄐ蝽斏?,圓錐形;花小,輻射對稱;萼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大的長約0.2cm,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針形,有長爪,長約0.25cm,外面基部被長柔毛或近無毛,鱗片2個,小耳狀;花盤碟狀,無毛;雄蕊8,伸出,花絲中部以下密被長柔毛;子房無毛。核果肉質(zhì),果的發(fā)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徑2-2.5cm,橙黃色,干時變黑。種子球形,黑色,堅(jiān)硬?;ㄆ诖杭?,果期夏秋。
歸經(jīng)心;肺;腎經(jīng)
性味苦;辛;涼
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解毒化濕。主外感發(fā)熱;咳喘;白濁;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
各家論述1.《嶺南采藥錄》:吐血,合瘦豬肉煎湯飲。
2.《南寧市藥物志》:為蛇傷要藥。
3.《嶺南采藥錄》:治外感發(fā)熱,傷風(fēng)咳嗽,勞傷咳血,消化不良。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