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崗稔、山稔、多蓮、當(dāng)梨根、山旦仔、稔子樹、豆稔
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Hassk.,以根、葉和果入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甘、澀,平。
根:祛風(fēng)活絡(luò),收斂止瀉。用于急、慢性腸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肌勞損,功能性子宮出血,脫肛;外用治燒燙傷。
葉:收斂止瀉,止血。用于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傷出血。
果:補血,滋養(yǎng),安胎。用于貧血,病后體虛,神經(jīng)衰弱,耳鳴,遺精。
根、葉、果0.5~1兩;根、葉外用適量。
金絲桃、山稔子、山菍、多蓮、豆稔干、稔果、多奶、山多奶、蘇園子、石榴子、白碾子、崗稔、水刀蓮、烏肚子、當(dāng)梨子、哆哞仔、稔子
《綱目拾遺》:“粵志,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叢生野間,似梅而微銳,似桃而色倍赪,中莖純紫,絲綴深黃如金粟,名桃金娘。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產(chǎn)桂林,今廣州亦多有之。”所述原植物與今桃金娘相同。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 [Myrtus tomentosa Ait.]
采收和儲藏:于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坡地,為酸性土指示植物。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灌木,高1-2m。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對生;葉柄長4-7mm;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cm,寬1-4cm,先端圓或鈍,常微凹入,有時稍尖,基部闊楔形,上面初時有毛,以后變無毛,發(fā)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全緣;離基3出脈,直達先端且相結(jié)合?;▎紊?,紫紅色,直徑2-4cm,有長梗;萼管倒卵形,長6mm,有灰茸毛,裂片5,近圓形,長4-5mm,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1.3-2cm;雄蕊紅色,多數(shù),長7-8mm,花藥縱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長1m,柱頭擴大。漿果卵狀壺形,長1.5-2cm,寬1-1.5cm,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shù),每室2列。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濕暖濕潤的氣候。較耐旱,忌積水。一般土壤都能種植,培生于黃紅壤土上。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去果肉,稍晾干,即可播種。亦可將種子置通風(fēng)處貯藏,翌年春季播種,隨采隨播,種子發(fā)芽率高。播各時,將種子混攔草木灰或細土,均勻地播于苗床上,覆蓋細土2cm,澆水保濕。當(dāng)苗高15cm時,安行株距35cm×35cm開穴,每栽2-3株。栽后澆定根水。
性狀鑒別:果實長圓球形,一端稍尖,直徑約1cm,表面土黃色或暗綠褐色,質(zhì)較硬,頂端有宿存萼片5枚及花柱殘跡。內(nèi)有種子多數(shù),黃白色,扁平。味淡、微甜,氣微香。 以個大、干燥者為佳。
果實含黃酮類、酚性成分、氨基酸和糖類。
抑菌試驗,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歸肝;脾經(jīng)
味甘;澀;性平
大便秘結(jié)者禁服。 《臺灣藥用植物志》:“兒童食之,或大便難下。”
養(yǎng)血止血;澀腸固精。主血虛體弱;吐血;鼻衄;勞傷咳血;便血;崩漏;遺精;帶下;痢疾;脫肛;燙傷;外傷出血
內(nèi)服:煎湯,6-15g,鮮品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花鏡》:“金絲桃一名桃金娘。出桂林郡?;ㄋ铺叶螅渖W,中莖純紫,心吐黃須,鋪散花外,嚴以金絲。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其味甘,可入藥用?!?/p>摘錄《中華本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崗稔、山稔、多蓮、當(dāng)梨根、山旦仔、稔子樹、豆稔
來源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Hassk.,以根、葉和果入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甘、澀,平。
功能主治根:祛風(fēng)活絡(luò),收斂止瀉。用于急、慢性腸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肌勞損,功能性子宮出血,脫肛;外用治燒燙傷。
葉:收斂止瀉,止血。用于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傷出血。
果:補血,滋養(yǎng),安胎。用于貧血,病后體虛,神經(jīng)衰弱,耳鳴,遺精。
用法用量根、葉、果0.5~1兩;根、葉外用適量。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桃金娘拼音注音Táo Jīn Niánɡ別名金絲桃、山稔子、山菍、多蓮、豆稔干、稔果、多奶、山多奶、蘇園子、石榴子、白碾子、崗稔、水刀蓮、烏肚子、當(dāng)梨子、哆哞仔、稔子
出處《綱目拾遺》:“粵志,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叢生野間,似梅而微銳,似桃而色倍赪,中莖純紫,絲綴深黃如金粟,名桃金娘。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產(chǎn)桂林,今廣州亦多有之。”所述原植物與今桃金娘相同。
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 [Myrtus tomentosa Ait.]
采收和儲藏:于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坡地,為酸性土指示植物。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灌木,高1-2m。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對生;葉柄長4-7mm;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cm,寬1-4cm,先端圓或鈍,常微凹入,有時稍尖,基部闊楔形,上面初時有毛,以后變無毛,發(fā)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全緣;離基3出脈,直達先端且相結(jié)合?;▎紊?,紫紅色,直徑2-4cm,有長梗;萼管倒卵形,長6mm,有灰茸毛,裂片5,近圓形,長4-5mm,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1.3-2cm;雄蕊紅色,多數(shù),長7-8mm,花藥縱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長1m,柱頭擴大。漿果卵狀壺形,長1.5-2cm,寬1-1.5cm,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shù),每室2列。花期4-5月,果期7-9月。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濕暖濕潤的氣候。較耐旱,忌積水。一般土壤都能種植,培生于黃紅壤土上。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去果肉,稍晾干,即可播種。亦可將種子置通風(fēng)處貯藏,翌年春季播種,隨采隨播,種子發(fā)芽率高。播各時,將種子混攔草木灰或細土,均勻地播于苗床上,覆蓋細土2cm,澆水保濕。當(dāng)苗高15cm時,安行株距35cm×35cm開穴,每栽2-3株。栽后澆定根水。
性狀性狀鑒別:果實長圓球形,一端稍尖,直徑約1cm,表面土黃色或暗綠褐色,質(zhì)較硬,頂端有宿存萼片5枚及花柱殘跡。內(nèi)有種子多數(shù),黃白色,扁平。味淡、微甜,氣微香。 以個大、干燥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果實含黃酮類、酚性成分、氨基酸和糖類。
藥理作用抑菌試驗,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歸經(jīng)歸肝;脾經(jīng)
性味味甘;澀;性平
注意大便秘結(jié)者禁服。 《臺灣藥用植物志》:“兒童食之,或大便難下。”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止血;澀腸固精。主血虛體弱;吐血;鼻衄;勞傷咳血;便血;崩漏;遺精;帶下;痢疾;脫肛;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鮮品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花鏡》:“金絲桃一名桃金娘。出桂林郡?;ㄋ铺叶螅渖W,中莖純紫,心吐黃須,鋪散花外,嚴以金絲。八九月實熟,青紺若牛乳狀,其味甘,可入藥用?!?/p>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