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拔管丸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拔管丸處方

    炒生地4兩,炒槐米2兩,炙猬皮2張,象牙屑4兩,酒歸身2兩,炒黃耆2兩,廣膠2兩(土炒成珠),川山甲1兩2錢(土炒)。

    制法

    上為末,砂糖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年久瘡毒成管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晨起燈芯湯送下。服2料。

    注意

    服藥時(shí)善節(jié)養(yǎng);忌飲火酒。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二《丁甘仁家傳珍方集》:拔管丸處方

    蛐蟮1斤(韭菜地上者佳,酒洗凈,瓦上炙炭),蜣螂蟲(瓦上炙炭)8個(gè),刺猬皮5錢,象牙屑1兩,穿山甲(炙黃)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遠(yuǎn)年瘡毒,起管成漏,膿水時(shí)流,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大人服8分,小兒服5分。

    摘錄《丁甘仁家傳珍方集》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紫蘇葉各等分。制法上為末,加蛤粉、神曲、蜘殼灰各等分,為末,以桃仁泥5錢,瓜蔞瓤1枚為丸。功能主治夏月無汗成久嗽病。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半蘇散,與劑型不符,據(jù)《醫(yī)部全錄》改。摘錄《赤水玄珠》卷十一......
  • 處方神曲 半夏 豬苓各等分制法上藥研末,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燥濕利水。主濕熱下注,小便白濁。用法用量每服10~15克,溫開水送下。摘錄《醫(yī)學(xué)正傳》卷六......
  • 處方半夏 白茯苓 熟蒼術(shù) 厚樸 廣皮 甘草功能主治健脾燥濕,化痰消飲。主治濕氣傷脾,痰飲內(nèi)停,嘔吐清水,胸脘飽悶。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癥因脈治》卷二......
  • 處方半夏15克 茯苓塊15克 川連3克 厚樸9克 通草24克功能主治燥濕利水。主治濕郁于脾,胸部痞滿,不饑不食。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通草成800毫升,再入余藥,煮成300毫升,分三次服。摘錄《溫病條辨》卷二......
  • 處方人參2錢,陳皮2錢,黃耆1錢5分,當(dāng)歸1錢5分,白術(shù)1錢5分,白芷1錢5分,川芎、茯苓、皂角刺、乳香、沒藥、金銀花、甘草節(jié)。功能主治癰瘍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此皆元?dú)馓撊?,失于補(bǔ)托所致。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摘錄《瘍科選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