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飛龍掌血葉

    《中藥大辭典》:飛龍掌血葉拼音注音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出處

    《貴州民藥物》

    來源

    蕓香科植物飛龍掌血葉片。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刀傷出血,搗爛敷。"

    ②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治癤腫瘡毒,飛龍掌血葉搗爛外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飛龍掌血葉拼音注音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英文名Leaf of Asiatic Toddalia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飛龍掌血Toddalia asiatica (L.)Lam.的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oddalia asiatica (L.)Lam.[Paullinia asiatica 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林、路旁、灌叢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浙江、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龍飛掌血 木質(zhì)蔓生藤本。枝與分枝常有向下彎曲的皮刺;老枝褐色,幼枝淡綠色或黃綠色,常被有褐銹色的短柔毛和白色圓形皮孔。

    三出復(fù)葉互生;總?cè)~柄長(zhǎng)3-5cm;小葉無柄;小葉片革質(zhì),倒卵形、倒卵狀長(zhǎng)圓形或?yàn)殚L(zhǎng)圓形,長(zhǎng)3.5-9c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微尖而鈍頭,基部楔形,邊緣有細(xì)鈍鋸齒,齒縫及葉片都有透明腺點(diǎn),兩面無毛?;▎涡裕咨恋S色;萼片同花瓣均為4-5;雄花常排成腋生的圓錐狀聚傘花序,雄蕊4-5,花瓣長(zhǎng)約3mm;雌花比雄花稍大,不育雄蕊4-5,長(zhǎng)不及雌蕊的1/2,子房上位,近圓球形,被毛,3-5室,每室有上下疊生的胚珠2顆。核果近球形,直徑8-10mm。橙黃色至朱紅色,有深色腺點(diǎn),果皮肉質(zhì),表面有3-5條微凸起的肋紋。種子腎形,黑色,有光澤?;ㄆ?0-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化學(xué)成分

    見飛龍掌血條。

    藥理作用

    見飛龍掌血條。

    歸經(jīng)

    心;肺經(jīng)

    性味

    辛;微苦;性溫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腫解毒。主刀傷出血;瘡癤腫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外敷患處。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治刀傷出血,搗爛敷。

    2.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治癤腫瘡毒,飛龍掌血葉搗爛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ān Chǔ Tóu Hónɡ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斑點(diǎn)楮頭紅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var.maculata C.Y.Wu ex C.Chen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
  • 拼音注音Bān Diǎn Hǔ ěr Cǎo英文名blotch saxifraga出處始載于《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斑點(diǎn)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axifraga punctata L.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
  • 來源虎耳草科斑瓣虎耳草Saxifraga takedana Nakai,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西藏。性味淡,溫。功能主治除濕利尿,行血祛瘀,消腫。主治咳嗽,咯血,黃疸,骨折筋傷,白帶,瘡癤。用法用量0.5~1兩。摘錄《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 《中藥大辭典》:斑竹殼拼音注音Bān Zhú Ké別名斑竹衣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籜。功能主治清血熱;燒灰吃,透斑疹。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去毛),2~3錢;或燒灰沖服。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斑竹殼拼音注音B......
  • 《中藥大辭典》:斑竹根拼音注音Bān Zhú Gēn出處《草木便方》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剛竹的根莖及根。9~10月挖根及根莖,曬干。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園或野生山間。分布長(zhǎng)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四川、山東、河南、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剛竹(《竹譜詳錄》),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