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褐丸子

    《活幼口議》卷十七:褐丸子處方

    蘿卜子2兩(微炒),陳皮(去白)1兩,青皮(去白)1兩,京三棱(炮)1兩,黑牽牛1兩半(半炒半生,煿尤佳),蓬莪術(shù)(炮)1兩,胡椒半兩,木香1分。

    制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陰陽不和,臟腑怯弱,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嘔逆氣急;或腸鳴泄瀉頻并,腹中冷痛,食癥乳癖,痃氣痞結(jié),積聚腸胃,或秘或利,頭面腫滿。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煎蘿卜湯送下。

    摘錄《活幼口議》卷十七《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褐丸子處方

    走石、金線重樓、郁金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用豬膽1個,傾出一半,留一半,盛藥在膽內(nèi),煮令熟,放冷,于乳缽內(nèi)細研,入牛黃、麝香各少許,用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陳米飲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百一》卷十九:褐丸子處方

    蘿卜子(炒)1兩,莪術(shù)(炮)1兩,胡椒半兩。

    制法

    上為末,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傷食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蘿卜子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百一》卷十九《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張渙方:褐丸子處方

    蘿卜子1兩半(炒),黑牽牛1兩(炒),胡椒1分半,木香1兩,蓬莪術(shù)(濕紙裹,煨)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疳氣,腹脹如鼓,及奶癖、食癖。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仙人骨湯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張渙方《得效》卷十二:褐丸子處方

    蘿卜子(炒)1兩,陳皮半兩,青皮半兩,好檳榔半兩,黑牽牛(取仁,半生半炒)半兩,北五靈脂半兩,赤茯苓半兩,蓬莪術(shù)(煨)半兩。

    制法

    上為末,飛羅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因虛中有積,疳積腫脹,腹肚緊脹,頭面虛浮。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紫蘇、桑白皮煎湯送下。

    摘錄《得效》卷十二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紫蘇11葉,砂仁5粒。功能主治頭昏嘔吐。用法用量方中陳皮、半夏用量原缺。摘錄《女科萬金方》......
  • 《醫(yī)寄伏陰論》卷上:半夏橘皮湯處方半夏2錢,橘皮1錢,茯苓1錢,人參1錢,甘草1錢(炙),干姜1錢。功能主治溫胃散水,滌痰降氣。主伏陰病,嘔利止,厥回而噦,或咳逆者。用法用量加大棗3個(擘),開水3杯煎,去滓頓服,不已再服?;蚣由?分。各......
  • 處方半夏(洗去滑,焙)3分,陳橘皮(去白,焙)3分,甘草(炙)3分,桂(去粗皮)3分,人參1兩1分,大腹1枚(銼)。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脾胃虛寒痰盛,嘔吐不食。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姜2片,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摘錄《圣......
  • 處方硫黃1兩,半夏1兩,藿香葉1兩,大附子半兩,水銀砂子1分(水銀砂子即取方內(nèi)硫黃少許垍碗內(nèi)盛,慢火上結(jié)砂子用)。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為衣。功能主治下虛,陰陽錯逆,霍亂吐逆,粥食不下。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煎正......
  • 《靈樞》卷十:半夏湯別名半夏秫米湯(《蘭臺軌范》卷七)。處方半夏10克 秫米15克功能主治化痰和胃。主痰飲內(nèi)阻,胃氣不和,夜不得臥。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摘錄《靈樞》卷十方出《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