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紅丸子

    《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紅丸子處方

    牛膝(酒浸一宿)川烏(炮)南星(醋煮三次)細(xì)辛(去苗,凈洗)何首烏(用水煮熟)桔梗(去蘆)山桂(去粗皮)當(dāng)歸 自然銅(煅,醋淬七次,別研)白蘞 赤芍藥 骨碎補(bǔ)(去毛)沒藥(別研)羌活(去蘆)赤小豆(不見火)

    制法

    上藥除自然銅、乳香外,炒干研末,酒煮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

    治打撲傷損,骨碎筋斷,瘀血留滯,外腫內(nèi)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隨病上下服之。

    注意

    孕婦忌用。

    摘錄《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紅丸子處方

    蓬莪術(shù) 京三棱各60克(醋煮)胡椒30克 青皮90克(炒香)阿魏7.5克(醋化)

    制法

    上藥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治久瘧,脅下結(jié)為癥瘕癖塊。

    用法用量

    以"老瘧飲"送下50~100丸。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六《得效》卷十一:紅丸子處方

    三棱(煨)、莪術(shù)(煨)、芫花、桃仁(去皮,別研)、杏仁(去皮,別研)、朱砂、烏梅(炒)、巴豆。

    制法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癖氣,血膜包水,僻側(cè)于脅傍,時(shí)時(shí)作痛,發(fā)寒熱;瘧家中脘多蓄黃水,日久結(jié)癖。

    用法用量

    《普濟(jì)方》本方用量:各等分。

    摘錄《得效》卷十一《普濟(jì)方》卷三七八:紅丸子處方

    白礬1-2枚(出火毒),半夏1分(炮),雄黃1錢3分半,朱砂2錢2分半。

    制法

    上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以一半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化痰。主一切驚癇。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痰盡為度。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七八《理傷續(xù)斷方》:紅丸子處方

    牛膝(酒浸1宿)、川烏(炮)、南星(醋煮3次)、細(xì)辛(去苗,洗凈)、何首烏(用水煮熟)、桔梗(去蘆)、山桂(去粗皮)、當(dāng)歸、自然銅(煅,醋淬7次,別研)、白蘞、赤芍藥、骨碎補(bǔ)(去毛)、沒藥(別研)、羌活(去蘆)、赤小豆(不見火)。

    制法

    上除研藥外,余并打和,炒干為末,酒煮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

    補(bǔ)損,堅(jiān)筋固骨,滋血生力。主打撲傷損,骨碎筋斷,疼痛痹冷,內(nèi)外俱損,瘀血留滯,外腫內(nèi)痛,肢節(jié)疼倦,應(yīng)諸傷損,不問年月日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隨病上下服之。

    注意

    孕婦勿服。

    摘錄《理傷續(xù)斷方》《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紅丸子處方

    糯米49粒,酸石榴3個(gè),底胭脂少許,杏仁7個(gè)(去皮尖),穿山甲1分(炮,冷水浸)。

    制法

    上為末,用水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驚疳。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金銀薄荷湯送下;取驚,訶子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袖珍》卷一:紅丸子處方

    巴豆49粒(去皮、殼、心、油),木香4錢(末),乳香4錢(研),槐花1錢半,撫丹1兩,黃蠟半兩。

    制法

    先將蠟入石器內(nèi)熔開,濾凈,再化,入前藥末拌勻,再入丹拌勻,待冷自然成膏,油紙包,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瀉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痢,干姜湯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水瀉,煨姜飲子送下。

    摘錄《袖珍》卷一《易簡(jiǎn)方》:紅丸子處方

    蓬莪術(shù)5斤,荊三棱5斤(水浸軟,切片),橘皮5斤(揀凈),青皮5斤,胡椒3斤,干姜3斤(炮),阿魏3斤,礬紅。

    制法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

    功能主治

    破癥消瘕。主脾積氣滯,胃膈滿悶,面黃腹脹,四肢無力,酒積不食,或大病之后,谷食難化,及中脘停酸,脾寒瘧疾,脾疼作楚,酒疸、谷疸,遍身皆黃,兩脅引乳作痛,酒積、食積,時(shí)或干嘔;婦人脾血積氣,諸般血癥氣瘕,經(jīng)血不調(diào),或過時(shí)不來,寒熱往來;產(chǎn)后敗血上攻,迷亂心神,狀如癲癇;妊娠惡阻,嘔吐,全不納食;小兒食積,骨瘦面黃、漸成脾勞。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蘭臺(tái)軌范》引作“紅丸”。

    摘錄《易簡(jiǎn)方》《三因》卷六:紅丸子處方

    蓬莪術(shù)2兩,京三棱2兩(醋煮1伏時(shí)),胡椒1兩,青皮3兩(炒香),阿魏1分(醋化)。

    制法

    上為末,別研倉米末,用阿魏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炒土朱為衣。

    功能主治

    食瘧。

    用法用量

    治食瘧,每服50-100丸,以老瘧飲下;治霍亂,丸以礬朱為衣,每服100-200丸。生姜、甘草煎湯送下。

    各家論述

    《醫(yī)方考》:食瘧者,食積成瘧也。《內(nèi)經(jīng)》曰:留者攻之,故用蓬術(shù)、三棱阿魏以攻積;積之為患,氣快則行,氣滯則止,得熱則行,得寒則結(jié),故用青皮之辛以快氣,胡椒之溫以散結(jié);復(fù)用礬紅為衣者,假其土性以培脾胃云爾。

    摘錄《三因》卷六《圣惠》卷八十五:紅丸子別名

    鶴頂?shù)?、朱粉?/p>處方

    朱砂半兩(細(xì)研,水飛),蝎尾半兩(微炒),膩粉1分,巴豆5枚(去皮心,紙裹壓去油)。

    制法

    上為末,用面糊和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急驚風(fēng),壯熱吐涎。

    用法用量

    鶴頂?shù)ぃā妒?jì)總錄》卷一六九)、朱粉丹(《衛(wèi)生總微》卷五)。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鶴頂丸”、“桃符丸”。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紅丸子處方

    荊三棱5斤(浸軟,切片),蓬莪術(shù)5斤,青橘皮5斤,陳皮(去白)5斤,干姜3斤(炮),胡椒3斤。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

    功能主治

    壯脾胃,消宿食,治冷瘧,去膨脹。主脾積氣滯,胸膈滿悶,面黃腹脹,四肢無力,酒積不食,干嘔不止,背胛連心胸及兩乳痛;婦女脾血積氣,諸般血癥氣塊;小兒食積,骨瘦面黃,肚脹氣急,不嗜飲食,漸成脾勞。

    用法用量

    《直指》本方用法:治食瘧、食積,以二陳湯或四獸湯送下;治谷疸、酒疸,以二陳湯加縮砂仁煎湯送下,《得效》治經(jīng)水不調(diào),以烏梅濃煎湯,入鹽少許服之。③《醫(yī)方類聚》引《王氏集驗(yàn)方》有良姜,名“胡椒紅丸子”;去胡椒,加良姜、阿魏。名“阿魏紅丸子”。

    各家論述

    《醫(yī)方考》:三棱、莪術(shù),攻堅(jiān)藥也,故可以去積;干姜、胡椒,辛熱物也,故可以去寒;青皮、陳皮,快氣藥也,故可以去痛。而必以醋糊為丸者,經(jīng)曰:酸勝甘,故用之以療肥甘之滯;必以礬紅為衣者,取其咸能軟堅(jiān),枯能著癖也。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普濟(jì)方》卷三八四引《鮑氏方》:紅丸子處方

    透明天麻1兩,防風(fēng)1兩,冬瓜子1兩,全蝎、白附子3錢,南星、半夏(炙,銼)共6錢,辰砂、雄黃半錢,麝香少許。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芡實(shí)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

    發(fā)熱風(fēng)壅。

    用法用量

    方中全蝎、辰砂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四引《鮑氏方》《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靈苑方》:紅丸子處方

    郁李仁100粒(溫水浸,去皮尖),坯子胭脂1分,麝香半錢(別研)。

    制法

    上先研郁李仁細(xì)爛,次入胭脂、麝香同研,用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肥兒。主小兒五疳。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1日3服,用薄荷湯送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靈苑方》《萬氏家抄方》卷五:紅丸子處方

    白茯苓1錢,澤瀉1錢,半夏曲2錢,滑石(水飛)1兩6錢,大粉草3錢,朱砂3錢。

    制法

    上為末,井花水為丸,如豌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鵝口瘡,口瘡。

    用法用量

    燈草湯化下?;伎诏徴撸?丸,同青丸子1丸,芍藥、燈心湯化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五
更多中藥材
  • 《御藥院方》卷六:保神丹處方白術(shù)半斤(去皮),鹿茸4兩(酥炙),柏子仁4兩。制法上為細(xì)末,用菖蒲末4兩,酒蒸作薄膏,加白面4兩,熬成膏子,和如硬劑,加熟蜜6錢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壯氣養(yǎng)精,調(diào)和心腎。主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酒送下。......
  • 《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嬰孺》:保童丸處方牛黃1分,夜明砂1分,甘草(炙)1分,甘遂1分,牡蠣1分,珍珠1分,巴豆(凈,者5-7沸,霜)1分,虎睛1分,芍藥4分,黃芩4分,杏仁(凈)4分。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瓷器密封。功能主治小兒諸疾。1......
  • 處方陳枳殼5對(duì)(大者,去瓤;用巴豆7粒去殼,入內(nèi),十字縛定,好醋反復(fù)煮軟;去巴豆,切片,焙干,余醋留煮糊),三棱5錢,莪術(shù)5錢(煨),金箔10片,朱砂2錢(另研)。制法上為細(xì)末,以前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功能主治小兒急慢驚風(fēng),痰涎......
  • 處方硫黃5錢,蕪荑仁(炒)5錢,黃連5錢,輕粉1錢,巴豆5粒(去油)。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疳積疳勞,肚大虛腫。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煎姜蘇湯溫服。注意忌食生冷。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 處方參葉5錢,金櫻子(去核)1兩,山楂肉2兩,麥芽1兩,建蓮4兩,五谷蟲2兩,茯苓1兩,芡實(shí)1兩,薄橘紅1兩,白術(shù)2兩,使君子5錢,肥知母1兩,雞內(nèi)金1兩,砂仁5錢,青皮1兩,地骨皮1兩(炙)。制法上為細(xì)末,蓮子粉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