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柿漆

    《中藥大辭典》:柿漆拼音注音Shì Qī別名

    柿澀(《藥材資料匯編》)。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柿科植物及其同屬植物的未成熟果實(shí),經(jīng)加工制成的膠狀液。

    化學(xué)成分

    含鞣質(zhì)樣物質(zhì)柿漆酚,又含膽堿、乙酰膽堿。

    藥理作用

    從柿漆的提取物中,可得到膽堿及乙酰膽堿,還有某種與膽堿結(jié)構(gòu)類似、性質(zhì)不明的氨基酸樣物質(zhì);能降低兔血壓,抑制離體蛙心,興奮豚鼠腸管,此等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斷:在水蛭背肌標(biāo)本上,其作用強(qiáng)度相當(dāng)乙酰膽堿的3/4;另一種成分可降低貓血壓,不為阿托品所阻斷。在體外柿漆有溶血作用,注射入兔體,則引起紅細(xì)胞的形態(tài)變化及淋巴細(xì)胞的減少。

    性味

    《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澀苦。"

    功能主治

    《觀代實(shí)用中藥》:"治高血壓。柿漆一至二匙,用牛乳或米飲湯和服;一日二、三回。"

    制法

    采摘未成熟而色青味澀的果實(shí),搗爛,置缸中加入適量清水,不時(shí)攪動(dòng),然后靜置約二十日,將渣滓除去,剩下無色的膠狀液,即為柿漆。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柿漆拼音注音Shì Qī別名

    柿澀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柿科植物柿及同屬植物的未成熟果實(shí),經(jīng)加工制成的膠狀液。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采收和儲藏:采摘未成熟的果實(shí),搗爛;置于缸中,加入清水,攪動(dòng),放置若干時(shí),將渣滓除去,剩下膠狀液,即為柿漆。

    生境分布

    多為栽培種。分布于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落葉大喬木,高達(dá)14m。樹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長方塊狀開裂;枝開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8-20mm;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8cm,寬2.8-9cm,先端漸尖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主脈生柔毛,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沿脈密被褐色絨毛?;s性,雄花成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總花梗長約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狀,4裂,內(nèi)面有毛;花冠黃白色,鐘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兩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離。漿果形狀種種,多為卵圓球形,直徑3.5-8cm,橙黃色或鮮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褐色,橢圓形?;ㄆ?月,果期9-10月。

    化學(xué)成分

    含鞣質(zhì)樣物質(zhì)柿漆酚(shibuol),膽堿(choline),乙酰膽堿(acetylchline)[1]。

    藥理作用

    從柿漆的提取物中,可得到膽堿及乙酰膽堿,還有某種與膽堿結(jié)構(gòu)類似、性質(zhì)不明的氨基酸樣物質(zhì);能降低兔血壓,抑制離體蛙心,興奮豚鼠腸管,此等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斷;在水蛭背肌標(biāo)本上,其作用強(qiáng)度相當(dāng)乙酰膽堿的3/4;另一種成分可降低貓血壓,不為阿托品所阻斷。在體外柿漆有溶血作用,注射入兔體,則引起紅細(xì)胞的形態(tài)變化及淋巴細(xì)胞的減少。

    炮制

    采摘未成熟而色青味澀的果實(shí),搗爛,置缸中加入適量清水,不時(shí)攪動(dòng),然后靜置約二十日,將渣滓除去,剩下無色的膠狀液,即為柿漆。

    性味

    苦;澀

    功能主治

    平肝。主高血壓

    用法用量

    內(nèi)服:20-40ml。

    各家論述

    《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高血壓。柿漆一至二匙。用牛乳或米飲湯和服,一日二、三回。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Mǎ Gǔ Gēn出處《植物名實(shí)圖考》來源為茜草科植物白馬骨或六月雪的根。夏、秋采收根部,洗凈。曬干,或鮮用。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馬骨“條。性味《草木便方》:“涼?!肮δ苤髦戊铒L(fēng),清熱,利濕。治偏正頭痛。牙痛,喉痛,目赤腫痛......
  • 拼音注音Bái Mǎ Zōnɡ Línɡ Huā來源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鵑的花。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采收和儲藏:春季花盛開時(shí)采摘,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骨走馬別名茸骨鷓鴣花、絨果海木來源楝科白骨走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葉、果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孕婦慎服。功能主治殺蟲止癢,燥濕,止血?;紫x癥腹......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鬼筆別名鬼筆、鬼筆菌來源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鬼筆目鬼筆科白鬼筆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藥。生境分布夏秋兩季雨后,產(chǎn)生在林內(nèi)地上。分布于山西、山東、安徽、廣東。炮制采摘后切去......
  • 《中藥大辭典》:白魚拼音注音Bái Yú別名鲌魚(《滇南本草》),鱎魚(《綱目》),白扁魚(《本草求原》)。出處孟詵來源為鯉科動(dòng)物翹嘴紅鲌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在水的中上層,行動(dòng)迅速,善跳躍,性兇猛,以魚類、昆蟲等為食。產(chǎn)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