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釣魚稈

    拼音注音Diào Yú Gǎn別名

    小鈞魚竿、腹水草、見毒消、一串魚、串魚草、小串魚

    英文名Veronicastrum Herb出處

    出自于《草木便方》。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寬葉腹水草或細(xì)穗腹水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Veronicastrum latifolium(Hemsl).Yamazaki[Botryopleuron latifolium Hemsl.]2.Veronicastrum stenostachyum(Hemsl.)Yamazaki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林中或灌叢中有時(shí)倒掛于巖石上。

    2.生于灌叢中及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1.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貴州。

    2.分布于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1.寬葉腹水草,多年生草本,長(zhǎng)達(dá)1m。根狀莖極短而橫走。莖細(xì)長(zhǎng),弓曲,頂端著地生根或節(jié)上生根,伏上部有狹棱,被倒生短卷黃毛。葉互生;具短柄;葉片圓形至卵圓形,長(zhǎng)3-7cm,寬2-5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截形,邊緣具三角形鋸齒,兩面疏被短硬毛。花序腋生,9少頂生于側(cè)枝上,長(zhǎng)1.5-4cm;苞片條狀披針形,有睫毛;花萼5深裂,裂片鉆形,不等長(zhǎng),前面1枚最長(zhǎng),略短于花冠,有睫毛;花冠筒狀,長(zhǎng)5mm,淡紫色或白色,4裂,裂片短,正三角形,長(zhǎng)不及1mm,喉部有一圈毛;雄蕊2。蒴果卵狀,綠色,長(zhǎng)2-3mm。種子卵球形,具線網(wǎng)紋?;ㄆ?-9月。

    2.細(xì)穗腹水草,形態(tài)與寬葉腹水草相似,唯葉片長(zhǎng)卵形至披針形,長(zhǎng)7-20 cm,寬2-7cm,上面僅主脈上有短毛,少全面具短毛。花序長(zhǎng)2-8cm。

    栽培

    1.氣候土壤:性喜溫暖。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地為宜。

    2.種植:主要用壓條和分株繁殖。一.壓條繁殖:把蔓狀莖頂拉至地表,用土壓好即可生根發(fā)苗,將新苗剪下后應(yīng)即移植大田。二.分株繁殖:春季挖取母株分開栽種。整地后,開1.5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25cm開穴,每穴1株,蓋上壓實(shí),并施人畜糞水和火灰1把,再行培土與畦面齊平。

    3.每年在5月出苗后、7月和冬季各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在冬季,并需結(jié)合培上保護(hù)根芽過冬。

    藥理作用

    爬巖紅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行水;散瘀。主肺熱咳嗽;痢疾;肝炎;水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祛毒,搜風(fēng),除濕,利筋骨,行氣,消瘀,生肌。治小兒驚風(fēng)。

    2.《分類草藥性》:治咳嗽,涂燙傷,口嚼涂瘡生肌。

    3.《天寶本草》:平肝,降氣。治火目,云霧遮睛,螬疳,心胃氣痛。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血熱,行氣,消水脹。治腰痛,散瘰疬。

    5.《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治肺熱咳嗽,蛇傷及火燙傷。

    6.治月經(jīng)不通,淋病,疔瘡,跌打損傷。(四川)。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蘞子拼音注音Bái Liǎn Zǐ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果實(shí)。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蘞“條。功能主治《藥性論》:“治溫瘧,主寒熱結(jié)壅熱腫。“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敷。復(fù)方止血消腫:白蘞成熟果實(shí)......
  • 拼音注音Bái Kòu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滑葉山姜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儲(chǔ)藏:果實(shí)將熟時(shí)采收,烘干或陰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路邊和草叢等潮濕之地。資源分布:分布于廣......
  • 《中國(guó)藥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別名白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蚵邹盋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白薯莨拼音注音Bái Shǔ Lànɡ別名山仆薯、板薯、那亞、榜花薯、葉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塊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甘,......
  • 《中藥大辭典》:白藤拼音注音Bái Ténɡ別名大發(fā)汗、白花藤、大毛豆、斷腸葉(《云南中草藥選》)。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葉。全年可采,切碎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河邊陰濕地。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攀援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