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金匱要略》卷上: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處方

    桂枝 芍藥 生姜各9克 甘草6克 大棗12枚 龍骨 牡蠣各9克

    功能主治

    平補陰陽,潛鎮(zhèn)固攝。治虛勞陰陽兩虛,夜夢遺精,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fā)落,脈象極虛芤遲,或芤動微緊;亦治下焦虛寒,少腹拘急,臍下動悸之遺尿證。

    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金匱》卷上: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別名

    桂枝龍骨牡蠣湯、龍骨湯、桂枝牡蠣湯、龍骨牡蠣湯

    處方

    桂枝3兩,芍藥3兩,生姜3兩,甘草2兩,大棗12枚,龍骨3兩,牡蠣3兩。

    功能主治

    調(diào)陰陽,和營衛(wèi),兼固澀精液。燮理陰陽,交通心腎。主男子失精,女子夢交,自汗盜汗,遺尿。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fā)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脈得諸芤動微緊。心悸多夢,不耐寒熱,舌淡苔薄,脈來無力者。

    臨床應用

    ①遺尿《金匱要略今釋》引《橘窗書影》:幕府集會酒井六三郎,年18。遺尿數(shù)年,百治罔效。余診之,下元虛寒,小便清冷,且臍下有動,易驚,兩足微冷。乃投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兼服8味丸,數(shù)日而漸減,服經(jīng)半年而痊愈。桂枝加龍骨牡蠣,本為治失精之方,一老醫(yī)用此治愈老宮女之屢小遺者;和田東郭用此治愈高槻老臣之溺閉;服諸藥不效者,余用此治遺尿,屢屢得效。②遺精《經(jīng)方實驗錄》:鄒萍君,年少時染有青年惡習,久養(yǎng)而愈。本冬遺精又作,服西藥先二星期甚適,后一星期無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劇。精出甚濃,早起脊痛頭暈,不勝痛苦,自以為中、西之藥乏效。余予桂枝、白芍各3錢,炙草2錢,生姜3大片,加花龍骨6錢、左牡蠣8錢,以上2味打碎,先煎2小時。1劑后,當夜即止遺,雖鄒君自懼萬分,無損焉。第3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見1次。以后即不復發(fā),原方加減,連進10劑,恙除,精神大振。計服桂枝、芍藥各3兩,龍骨6兩,牡蠣8兩矣。③盜汗《經(jīng)方實驗錄》:吳兄凝軒,昔嘗患盜汗之恙,醫(yī)用浮小麥、麻黃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顧汗之止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間,因是皮膚作癢異常,頗覺不舒。后自檢方書,得本湯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覺之間云。④自汗《岳美中醫(yī)案》:李某某,40歲,男性。患項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頻頻作拭,頗感苦惱,要求治療。診其脈浮緩無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項部是太陽經(jīng)所過,長期汗出,系經(jīng)氣向上沖逆,持久不愈,必致虛弱。因投以張仲景之桂枝龍骨牡蠣湯,和陽降逆,協(xié)調(diào)營衛(wèi),收斂浮越之氣。先服4劑,自汗止;再服4劑,以鞏固療效。⑤女子夢交《浙江中醫(yī)雜志》(1984;1:46):高某某,女,34歲,農(nóng)民。入夜每與人交,天明始去,已4-5年,誤為“狐仙”,羞愧難言。初則不以為然,久則心悸膽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臥于鄰家,仍糾纏不散。形體消瘦,困倦乏力,少氣懶言,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帶多清稀,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弱。系陰陽兩虧,心腎不交,屬夢交癥。擬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18g,白芍、龍骨各2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蠣30g,紅棗7枚。5劑后,諸癥消除,予歸脾丸鞏固療效。隨訪1年未復發(fā)。

    用法用量

    桂枝龍骨牡蠣湯(原書同卷)、龍骨湯(《外臺》卷十六引《小品方》)、桂枝牡蠣湯(《圣濟總錄》卷九十一)、龍骨牡蠣湯(《廣嗣紀要》卷二)。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

    各家論述

    ①《醫(yī)門法律》:用桂枝湯調(diào)其營衛(wèi)羈遲;脈道虛衰,加龍骨、牡蠣澀止其清谷、亡血、失精。一方而兩扼其要,誠足寶也。②《金匱要略論注》:桂枝、芍藥,通陽固陰;甘草、姜、棗,和中、上焦之營衛(wèi),使陽能生陰,而以安腎寧心之龍骨、牡蠣為輔陰之主。③《醫(yī)方集解》:桂枝、生姜之辛以潤之,甘草、大棗之甘以補之,芍藥之酸以收之,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

    摘錄《金匱》卷上漢·《金匱要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組成

    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各9克),甘草二兩(6克),大棗十二枚(3枚),牡蠣、龍骨各三兩(各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調(diào)和營衛(wèi),滋陰和陽,鎮(zhèn)納固攝。

    主治

    虛勞心悸,易驚,汗多,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或遺溺,舌質(zhì)淡潤,脈虛大或芤遲。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更年期綜合征、竇性心動過緩、甲狀腺功能亢進、男性不育癥等病癥。

    1.呼吸道感染:以本方與玉屏風散加減合方自制成糖漿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53例,與常規(guī)抗感染及對癥治療52例對照。療程為3個月。1年期間患者給予常規(guī)的抗感染及對癥處理。療效評定以1年內(nèi)未復發(fā)為治愈。結果:總有效率92%。(《陜西中醫(yī)》2011年第12期)

    2.更年期綜合征:以本方隨癥加減治療42例。療程4周(每次服用1周后休息1日)。與尼爾雌醇治療44例對照。療程為3個月。療效評定以自覺癥狀有明顯改善,血壓正常為顯效。結果:總有效率95.2%。(《光明中醫(yī)》2007年第8期)

    3.竇性心動過緩:以本方治療62例,其中單純竇緩22例,冠心病18例,心肌炎5例,室早12例,風心藥物性2例,房室傳導阻滯3例。疼痛甚者恰當使用速效救心丸等。療效評定以臨床癥狀消失,心率提高至60次/分以上,心電圖恢復正常,停藥后1年內(nèi)未復發(fā)者為基本痊愈。結果:痊愈24例;好轉3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7.1% (《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年第55期)

    4.甲狀腺功能亢進:以本方加減聯(lián)合鹽酸普萘洛爾、甲巰咪唑治療格雷福斯甲亢30例,與單純服用鹽酸普萘洛爾、甲巰咪唑治療30例對照療程均45日:療效評定以主要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為臨床控制。結果:臨床控制13例,顯著進步8例,進步7例,無效2例。格雷斯夫病治療較緩慢,45日后續(xù)維持治療6個月一兩組停藥1年后,治療組情緒穩(wěn)定無癥狀及體征26例。(《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年第19期)

    5.男性不育癥:以本方治療25例,其中無精2例,不射精5例,18例精子數(shù)量不足或成活率低者。療效評定以女方有孕為治愈標準:結果:無精者,1例治愈,1例無效:不射精患者4例治愈,1例無效。精子數(shù)量不足或成活率低者,16例治愈,2例無效。治療時間最長1年半,最短4個月。(《吉林中醫(yī)藥》1995年第3期)

    方解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為桂枝湯加龍骨、牡蠣組成。桂枝湯,方中桂枝溫補心腎之陽,白芍、甘草酸甘益陰,桂枝、白芍相合,溫陽以益陰,斂陰以涵陽,并可調(diào)和營衛(wèi),使陽固陰守;少佐生姜、大棗助桂枝,白芍調(diào)和營衛(wèi)之力;使以甘草調(diào)藥和中。諸藥合用,和中有補,補中有溫,使陰陽平衡協(xié)調(diào)。外證得之可調(diào)和營衛(wèi)以固表,內(nèi)證得之則交通陰陽而守中。加龍骨、牡蠣,則具有潛鎮(zhèn)固澀之力。陽能固澀,陰能內(nèi)守,則諸癥可愈。

    臨床應用以心悸汗多、遺尿、失精、舌質(zhì)淡潤、脈虛大或芤遲為辨證要點。臨床如見汗多,加黃芪、浮小麥;遺尿,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心悸易驚、神不安舍,加靈磁石、酸棗仁、朱茯神;失精,加芡實、蓮肉、菟絲子。臨床對陰虛陽亢、嘔家、濕家注意禁忌。

    現(xiàn)代研究

    本方應用廣泛,臨床報道尚可見于治療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更年期綜合征、神經(jīng)衰弱癥、兒童多動癥、慢性宮頸炎、消化不良、多汗癥、遺尿、遺精、夜驚、奔豚、脂溢性脫發(fā)、膀胱過度活動癥、高血壓合并睡眠障礙、抑郁癥、早泄、抽動穢語綜合征、性交恐懼癥、放療中皮膚損傷、頻發(fā)室早、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夢交、交叉擦腿綜合征、眩暈等陰陽俱虛,不能陽固陰守的病癥??筛鶕?jù)辨證靈活運用本方,均能獲良效。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炎抗過敏、止咳平喘、解痙、調(diào)節(jié)中樞和植物神經(jīng)的作用。

    方歌

    桂枝湯加龍牡蠣,調(diào)和陰陽固澀劑,男子遺精女夢交,盜汗脈芤諸痛祛。

    摘錄漢·《金匱要略》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山楂1錢5分,檳榔1錢5分,草果1錢5分,藿香1錢5分,白豆蔻1錢5分,半夏(姜礬制)1錢,南星(泡過)1錢,厚樸1錢,蘇梗1錢。功能主治飲食過多,一時不能g化,胃窄不能容,又挾寒邪于內(nèi),而致嘔吐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水煎服。摘錄《......
  • 處方凈蒼術2兩(用生姜2兩,切作片子,一同搗爛,炒黃色),厚樸(去粗皮,同前治),小棗兒24個(去核,焙干),白術(去蘆)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廣術(煨,銼)半兩,青皮(去白)半兩,木香半兩,藿香葉半兩,澤瀉半兩,縮砂仁半兩,檳榔半兩,......
  • 處方白術1錢,陳皮7分,砂仁5分,茯苓1錢,當歸身8分,藿香3分。功能主治養(yǎng)血安胎。主婦人見食不喜食,或惡心而吐,或體倦欲臥,雖體質(zhì)平常,孕脈不現(xiàn)。用法用量加老姜1片,炒米2錢,水煎服。如惡心而吐痰者,加制半夏5分。摘錄《產(chǎn)科心法》卷上......
  • 《杏苑生春》卷四:安胃散處方茯苓 白術 車前子各3克 五味子1.5克 烏梅1枚 粟殼4.5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下痢膿血相雜,腹中窘痛,里急后重,日夜無度。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溫服。摘錄《杏苑生春》卷四《普濟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安胃......
  • 《脾胃論》卷下:安胃湯處方黃連(揀盡,去須)五味子(去子)烏梅(去核)生甘草各1.5克 熟甘草0.9克 升麻梢0.6克功能主治汗出過多,致半身不遂,偏風痿痹。用法用量上藥哎咀,分作二服。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